洛克王国巴顿的考验(盟军为什么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

格科网

洛克王国巴顿的考验,盟军为什么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否从意大利进军欧洲,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丘吉尔回忆录》里,他多次说到了这个问题。他抱怨说,正是因为盟军否决了他的从意大利进军欧洲的建议,才造成了二战后的局势。由于苏联一家独大的状况,破坏了欧洲的政治平衡,造成了冷战的结果。

在北非战局结束后,盟军在商讨下一步的进攻目标时,产生了严重分歧。丘吉尔为首的英军人员要求把目标订为隔海相望的西西里岛。这样,就可以刺向敌人的“软腹部”。而美军则要求尽快结束地中海的战局,赶快把目标转向英吉利海峡,准备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洛克王国巴顿的考验(盟军为什么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

最后,在丘吉尔和罗斯福的斡旋下,盟军决定先占领西西里岛,如果顺利的话再进攻意大利,逼迫意大利投降。这样,如果意大利投降,德国就必须抽调部队来替代意大利的29个师,这样就会分散德国的兵力,为诺曼底登陆创造更好的条件。

结果西西里岛战役进行的很顺利,盟军以较小的代价占领了西西里岛。接下来,意大利国王撤销了墨索里尼的职务,与盟军接洽投降事宜。德军事先发现了意大利的企图,派遣了大批军队进入意大利。在意大利宣布停战后,马上占领了意大利大部分的领土,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并派特种部队解救了墨索里尼。于是,意大利对德宣战,盟军在意大利南部登陆。

但是,盟军在意大利并没有象预期的那样进展顺利。盟军付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才拿下了意大利南部地区。德国在意大利北部扶植起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政府。在意大利中部,他们遇到了由德国凯塞林元帅指挥的“C”集团军群。在德军精心构筑的“古斯塔夫防线”止住了脚步。

在这个时候,盟军内部的争论又激烈起来。在这期间,丘吉尔屡次提出要从意大利北部进攻,拿下维也纳,进攻德国腹地。但是,最终,丘吉尔的提议被否决,没有能够实施。

盟军从不从意大利进攻德国,与其说是一个军事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问题。在军事上来看,从意大利进攻德国是可行的。在当时,整个地中海都在盟军的控制之下,有意大利和撒丁岛、西西里岛等岛屿做跳板,军队不用重新调动部署,有一定优势的方面。

虽然在后来的安其奥登陆战没有获得预期的战果,但那是实力不足的表现。大批的登陆艇和军队、优秀的将领都调往了英国,准备下一步的诺曼底登陆。留下的军队实力不足,无法完成两栖作战的任务。如果把投入诺曼底登陆的兵力、资源投入到意大利,那就会是两样了。

但是,丘吉尔的提议遭到了否决,最终,盟军决定在诺曼底实施主要登陆,在法国南部实行次要登陆作战。这主要是出于苏联的反对和美国对苏联的支持。

丘吉尔着眼于未来在中欧获得进展,尽最大可能压缩苏联的占领区,以为将来战争胜利后划分势力范围做准备。苏联当然看穿了丘吉尔的企图,它强烈反对这个提议,并要求切实履行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的承诺。

而美国为了将来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承诺,也对苏联进行了妥协。在苏美一致的要求下,英国的反对是难以奏效的。这也是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耿耿于怀的地方。

既然在战略上决定了意大利作为一个牵制德军兵力的次要战场,还将大批的兵力、兵器调走。盟军在意大利当然不会有什么作为了。而从意大利进攻德国更是无法实现的目标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二战中的巴斯托尼战役?

巴斯托尼,是比利时的一个小镇,风景谈不上特别优美,交通也没啥特别重要,却是二战当年巴顿将军与德军决一雌雄之地。

1944年,德国人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点,作为主要战事的发生地呢?因为他们想要夺回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那就必须通过这片叫做阿登森林的地域。而要通过阿登地区的山林地带,有七条道路。所有的道路,都汇集于巴斯托尼一点。一旦拿下此镇,北上包抄便可搞定比利时,南下则可拿回法国。发动突袭,将盟军各个部队分割开来,而后加以歼灭!这便是德国人的如意算盘。所以不论如何,德国人只有拿下这个小镇,才有资格谈其他。

对于盟军而言,这里也很重要,因为守住这里,就阻挡了德军进攻的道路。

但事实上,这个小镇当时仅驻扎着一万美军,在德军看来,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虽然这一万人,其实是美军的王牌部队第101空降师。

德国人其实很认真,前前后后他们动员了15个师,第一批发起主攻的,是含2个装甲师、总计个师的德军。即便是这第一批,兵力也是美军的四倍。

让德国人欣喜的是,美军很多指挥官在那些日子,居然还都不在部队,理由是圣诞节快到了。

这其中,便有美军第101空降师的师长泰勒将军。

也就是说,当时驻扎在此的美军,既没有师长,也没有政委(苏联人的设计),更没有拿着大刀的督战队,在德军眼中,简直就是闹着玩。

然实际上,从12月20日开始打响第一枪,一直打了七天七夜,德军的猛攻,结果仅仅是丢下6700具尸体,给对手造成的损失,仅仅是几百人的伤亡和报销6辆坦克。

而在第七天,巴顿将军的第3军第4装甲师第37装甲营冲到巴斯托尼,给第101空降师送去了师长泰勒将军。

曾经威震欧陆的德军,为什么在美国人面前表现这么菜?因为没有空中优势,当时“欧洲的天空属于美国空军”,因此德军不得不等待北欧阴霾的冬季来临,美国空军难以出动的时机,再发起攻势。

事实上,在强大火力和空中支援下,优势兵力,即所谓人多,是没有一毛钱意义的。即便德军以优势兵力包围了美军,然而天上飞的是美国人的飞机,地上跑的是美国人的坦克。

老实说,德国人真的没戏。

而巴顿,他的第3军主力,并没有直接支援巴斯托尼贝被围困的第101空降师,而是掉头转了90度,直接向北猛扑莱茵河,一路北上迅猛穿插直接包抄50万德军的后路。

这是怎么做到呢?

因为他的麾下,是装备精良的装甲部队,可以48小时前进了100英里(约160公里),日夜不停攻击前进,一路上解放了100多个大小城镇,老实说,这是比德军“闪电战“更牛鼻的”闪电战”。

而一旦后方被巴顿切断,德军便失去了后方给养,没有弹药供给,连汽油都不够,最终不得不放弃全部坦克和车辆,步行溃逃。

所以不要谈什么勇气,现代战争的勇气,是建立在军事工业的基础之上的。而所谓军事工业,又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在现代科学领域领先一筹,就必然没有发达的军事工业;而没有发达的军事,那就只剩下了打嘴巴仗的能力。

在和平状态下,单是会吹,就能获得大量听众的叫好。

但上了战场,只会吹就等于吹灯拔蜡,一定得有真家伙才行。

有哪些好看到让人无法自拔久久不忘的电影?

久久不忘的电影?:

1⃣️

《纵横四海》是吴宇森执导的枪战片,由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主演,于1991年2月2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该片讲述了阿海、阿占和红豆在养父的安排下盗得一幅名画,之后三人因被人设下陷阱追杀而失散的故事。1991年,该片以3339万港币的票房位列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第4名。

2⃣️

《功夫》是由周星驰执导,周星驰、曾谨昌、霍昕、陈文强编剧,周星驰、梁小龙、元华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类电影,于2004年12月23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街头混混变成一代武术家,一个本性善良的黑帮流氓改邪归正的故事。

3⃣️

《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2012年首度推出的话剧,由闫非和彭大魔联合编剧、执导。2013、2014、2015年仍在上演。该作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在穿越重回到高中校园并实现了种种梦想的不可思议的经历。

夏洛前去参加自己曾经暗恋的校花秋雅在豪华酒店隆重举行的婚礼,为她祝酒时夏洛面对周围事业成功的老同学,发现只有自己一事无成,心中泛酸,借着几分酒意大闹婚礼现场,甚至惊动了110。而他发泄过后却在马桶上睡着了,梦里重回高中,报复了羞辱过他的老师、追求到心爱的女孩、让失望的母亲重展笑颜,甚至成为知名作家、音乐人、网络红人,一连串事件在不可思议中火速发生。沉醉于这样奢靡生活的夏洛内心一直觉得少了些什么,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追寻,直到他遇到了一个人......

4⃣️

影片《唐山大地震》是根据张翎的小说《余震》改编而成,由导演冯小刚执导。徐帆、张静初、李晨、陈道明、陆毅、张国强和陈瑾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10年7月12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全球首映式。

电影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救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悲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

5⃣️

《归来》是20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剧情文艺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尾点,由邹静之编剧,陈道明、巩俐、张慧雯等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的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该片于2014年5月16日在全国上映并入选为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影片,截止到6月30日该片在中国内地收获2.95亿票房,刷新国产文艺片票房纪录;10月8日该片在韩国上映。

另外该片是张艺谋时隔多年回归文艺风格的作品并是国内首次采用了4K高视效制作技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IMAX文艺片。2015年4月19日,获得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

6⃣️

《三毛流浪记》是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喜剧片,由赵明、严恭执导,阳翰笙编剧,王龙基主演,于1949年12月上映,2019年6月18日,该片的4K修复版在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光影记忆·时代经典: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影展”首次展映。

该片根据张乐平创作的同名漫画改编,通过孤儿三毛在旧上海的种种遭遇,展现了旧社会广大城市流浪儿童的不幸命运。

剧情简介

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掘金会不会成为勇士的威胁?

完全不会。虽然说,截至目前为止,掘金战绩非常好,排列联盟前列,但是常规赛只打了几场而已,不具备代表性,在看看掘金队的首发,约基奇,穆雷,哈里斯,都是一些年轻的小将,nba经验不足,尤其是季后赛,压根就没打过季后赛,有人说,掘金队的核心约基奇很厉害啊,是的,这个毋庸置疑,约老师的篮球天赋非常高,技术也十分全面,是掘金的建队基石,但是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最近就是因为情绪不好,在比赛中0出手,这是什么概念,一个球队的核心居然在比赛中不出手投篮,这不是耍小孩子脾气,生闷气吗,和考辛斯有的一拼了,这样的状态对一支球队来说非常危险的,核心球员是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能扛起球队的存在,动不动就闹情绪,这球还怎么打,不过还是希望约老师能吸取教训,多学习詹姆斯,这样球队才能走的更远。综上所述,掘金队不仅不会给勇士完成威胁,连火箭,雷霆这样得队也打不过的,掘金这支年轻的球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坦克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

坦克的空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确实显得是过于狭窄。任何坦克的设计,都是要被弹面积、功能设备的空间、人机功效、和整体重量这几点。而内部空间不会做的太大。从时间的纵轴看,坦克的体积是不断增大的,内部空间也呈增长趋势;从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横轴看,苏式坦克总是倾向于将坦克高度和炮塔设计的很小,而西方阵营则比较重视人机功效和乘员舒适性,坦克高度和炮塔内部空间相对大一些。我们直接上图。

二战期间的坦克

T-34/76的剖面图。T-34是二战的最优秀的中型坦克之一,不过看炮塔空间可是小的可怜,炮塔内还有炮长和装填手/同轴机枪手,塞下两名成员厚度炮塔几乎没有多余空间,乘员回转身体的余地很小,车长要兼任炮长,爬出两只手要同时调整高低和俯仰,看这图姿势相当别扭。装填手更苦逼,由于空间狭小,且炮弹都摆放在下面,使得装填手搬运炮弹非常困难。

驾驶舱内有两名乘员,一名是驾驶员一名师航向机枪手。驾驶舱的环境看起来比炮塔还要恶劣。驾驶舱的设计一直沿用到今天的三代主战坦克。坦克的后部为动力舱,采用一款纵置的V12柴油发动机。

T-34/85剖面图

到了T-34/85,炮塔的空间有了明显的改善,车组由4乘员制改为5乘员制,车长炮长职责分离,大大改善了作战指挥效能和人机功效;得益于炮塔增大,一部分炮弹摆放到了炮塔尾部,减轻了装填手的负担。

德国的虎式。这款重型坦克的炮塔显然要大了不少,采用这么大的炮塔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塞下这门长88炮(可以看到炮闩部分在炮塔内延伸的长度)。炮塔采用了电液式驱动来转动,解放了人手,人机功效好了不少,这也是重型坦克大容积带来的好处,可以搭载更多设备。虎式同样采用5乘员组,车长专职索敌和指挥,炮塔内另有炮长和装填手各一人;驾驶舱设驾驶员和无线电通信员/航向机枪手各一人。

虎式的动力舱同样在车体尾部,从图中虎式和T-34对比可以看出虎式的动力舱对车体占用的比例较小,因此乘员舱的空间更大一些。

战后坦克

战后的坦克内部空间是呈增长趋势的。因素有这么几个:一是为了保证穿深,坦克炮的口径越来越大,炮闩,后座缓冲装置,以及炮弹体积增大,必须有更大的空间容纳;二是战后坦克的观瞄技术进步,甚至出现了红外和微光夜视系统,观瞄设备占用体积增大;三是火控计算机,火控操作面板,显示器,仪表的增加;四是增加了三防装置和自动装弹机。要塞的东西多了,空间必然要增大。五是兼顾乘员舒适性。

T-54是苏联在战后吸取了T-34大量经验后推出的一款中型坦克,其使用合理的装甲布置方式和卵圆形炮塔,使其防护水平达到了二战后期重型坦克的水平。

T-54剖面图。T-54采用4乘员组,取消了无线电通信员/航向机枪手,航向机枪由驾驶员操作;炮塔内仍有3个乘员,分别是车长,炮长,装填手。不过由于T-54的卵圆形炮塔比T-34大了不少,而且发动机采用横置,因此炮塔和炮塔吊篮的空间得到了一定改善。

T-54炮塔俯视,可见装填手的空间得到了很大改善

T-54内部照片(车长和炮长位)

T-54无线电通讯电台有两个,分别是P-112和P-113,负责不同波段,挂在炮塔后壁

百夫长是二战末期英国开发出来的一款重型坦克。同样采用了4乘员制,即驾驶员、车长、炮长、装填手的配置。座圈直径,炮塔和车体体积比苏制T-54/T-55大了很多,因此可以容纳更多的炮弹和设备。同样采用发动机横置。

装填手位置,可以看到炮闩外增加了一个金属护栏,防止乘员被后座的炮闩撞到

从这张图看车长应该是最舒服的

苏制T-72坦克。T-72由于继续追求低矮的外形以减少被弹面积,其高度比T-54还矮了30cm,因此炮塔的空间没有得到改善,乘员舒适性比西方同代坦克差了太多;同时炮塔的LOS太小,无法保证能有效防护西方二代坦克的穿甲弹。

T-72图纸。T-72属于二代主战坦克,配备了自动装弹机,装弹机弹药架像一个圆盘一样套在炮塔吊篮底部,这让车组人员减少到3名。但是由于车体外形过于低矮,人员活动大大受限,苏联不得不对坦克兵的身高做出限制;T-72炮塔和首上采用了复合装甲。

相比之下,同是二代的豹1主站坦克,防护简直跟裸奔一样,炮塔和首上全部采用匀质钢装甲,而且薄的可怜,连T-54都不如。

虽然防护不咋地,车组成员舒适性还是可以的

我们再来看看三代坦克的M1A2。M1A2 SEP重达60吨,长7.92米,比T-72长了整整1.5米。车体尾部是动力舱,包含一台纵置的 AGT-1500燃气轮机。炮塔内部空间也是十分宽敞了,只可惜M1A2为了省钱,不上自动装弹机,因此还是4乘员组(装填手被保留);炮塔包含一个尾仓,装着120mm弹药,尾仓和乘员舱之间有防火门,尾仓上部泄压板,防止弹药被击中时炮塔殉爆带走一车人。不过尾仓的40多斤一发的炮弹需要用美国大兵的手臂来搬动装填,想想也是感人。。。

你们喜闻乐见的黑叔叔人肉装弹机

M1A2车长位和炮长位

M1A2炮长位。可见即便M1A2有那么大的炮塔,炮长位还是那么拥挤。没办法炮长位的设备最多呀。从这也可以直观看出现代=坦克内部电子设备有多么密集。

炮长位操作界面。包括火控面板(弹种选择,主炮/同轴机枪切换等功能),主瞄,备瞄,增强型热成像通道。

到了M1A2 SEP V3,则普遍使用玻璃化仪表和显示屏代替密密麻麻的按钮:

M1A2的火控计算机电脑板。有垃圾佬淘到了的请联系本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