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诛仙 寻访,道友请留步有什么典故?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答案
这是拉人头的鼻祖申公豹的经典用语。见到一个拉一个,接下来的情节就是【死道友不死贫道】了
申公豹是一只千年豹子精,恶习难改,不受元始天尊喜爱,后来去了敌对阵营,投入截教专门和姜子牙作对,靠着一张巧嘴成了商朝国师,主要任务是帮纣王网罗奇人异士。
然后碰上一个人,就拉对方入伙。前后坑死很多人。
【赵公明】通天教主最器重的弟子,三霄娘娘的师兄。结局:丢了法宝定海珠,命丧姜子牙之手
【三霄娘娘】云霄、琼宵和碧宵,是通天教主的徒弟,赵公明的师妹。被申公豹假传遗言,死于元始天尊
【殷郊】拜师广成子,被申公豹骗去对方阵营,被姜子牙骗去岐山而死。
【通天教主】被申公豹所骗,被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联合打败终生监禁。
其他的还有土行孙之类的。
申公豹可以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对方在乎神恶魔他都能猜到,投其所好,找其在乎的事情,成功率极高。不得不服。
孙悟空为何拒绝了7200斤重的方天画戟?
《西游记》中的如意金箍棒是有来历的,东海龙王抬出的第三件兵器,7200斤重的画杆方天戟却并没有交代出处。最先出场的是大捍刀,然后是重3600斤的九股叉,同样是两件没有故事的神兵,孙悟空都拒绝了。
龙宫中的四件神兵都是有寓意的,孙悟空拒绝有重量标注的九股叉、方天画戟,与如意金箍棒一道,隐藏了《西游记》最大的玄机。那么,吴承恩写“龙宫借宝”这段故事究竟是何深意,孙悟空为何选择了龙宫第一神兵如意金箍棒呢?
龙宫第一神兵究竟是谁打造,为何叫如意金箍棒第七十五回书中,孙悟空大战狮驼岭,与老魔,也就是自己在花果山上的结义兄弟狮驼王比试兵器。狮驼王先浮夸了自己的钢刀,孙悟空则以一大篇七言诗夸赞了如意金箍棒,其中说道: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名号灵阳棒一条,深藏海藏人难见。成形变化要飞腾,飘爨五色霞光现。……孙悟空的这篇赞词,才是如意金箍棒的正传。很多读者误会,以为太上老君亲手打造的,猪八戒的九齿钉耙才是《西游记》中第一兵器,其实,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同样是老君亲手煅出的第一神兵,猪八戒的兵器不过是陪衬而已。如意金箍棒是第一神兵,九齿钉耙是陪衬,这是《西游记》主题背景的寓意。其中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下文再讲。孙悟空的这篇赞词不是浮夸,有东海龙婆、龙女,以及龙王作证。第三回书写的是孙悟空龙宫借宝,猴头拒绝了大捍刀、九股叉、画杆方天戟,赖着不肯走,逼龙王拿出更重的兵器。龙王无奈地说:“委的再无”。此时,龙婆、龙女上来提醒龙王:“我们这海藏中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龙王听说,回了一句:“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在东海龙王眼中,神铁不过是一块测江海深浅的定子,不中用。这样写,是说龙王不识宝,还是另有深意呢?龙婆说,管他中不中用,就把这块神铁送给猴子,任凭他怎么改造。龙婆其实不知,这块神珍铁早就被太上老君改造过了,如今已是“如意金箍棒”。金箍棒便金箍棒,为何要加上“如意”二字呢?这其中的寓意,就涉及到大禹了。大禹,传说是颛顼的嫡派子孙,本是姬姓。《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东乡人也。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孙悟空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型,就是朱元璋的叔叔朱五六,也就是西天取经取回了贝叶真经的悟空禅师。而其“齐天大圣”的绰号,就出自““大明太祖圣神……”。朱元璋家的始祖是颛顼帝,与大禹“同宗一族”,原本姓姬。故而,书中的昴日星官就是一只大公鸡。如意是一件祥瑞的玉器,“如意”二字就暗喻了朱元璋。因此,“如意金箍棒”就是大明太祖亲手打造,太祖也有“太上老君”之意。猪八戒的九齿钉耙,寓意洪武三年(1370年)时,朱元璋以元祖周制恢复“封建诸子”,当时就封了九大藩王。所以,九齿钉耙不敌如意金箍棒,只是一件陪衬兵器。孙悟空为何拒绝三件兵器,选择了如意金箍棒猴头来到龙宫,说明来意,东海龙王便抬出了3600斤重的大捍刀,孙悟空说:“老孙不会用刀”。老孙真的不会用刀吗?第三回书一开头写道:“却说美猴王荣归故里,自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逐日操演武艺,教小猴砍竹为标,削木为刀”。孙悟空凭借这口刀降服各路仙妖,七十二洞魔王全部拜服,老孙怎么可能不会用刀呢?原来,《西游记》中,刀是砍竹削木的。竹,谐音朱,木,指的是“木母”,《西游记》中的金木水火土,象征的是朱元璋家的五行字辈。《西游记》有个蓝本,是戏剧《西游记》,其作者是被永乐皇帝招入宫廷,专门破解民间瘦词隐语的高手杨景贤。所谓瘦词隐语,就是以灯谜的方式写书、唱戏,影射朝政,诽谤皇帝。削木,即削木字辈的皇帝。从书中的一些信息中,大致可以知道,《西游记》成书于万历年间,此后,就是木字辈的皇帝了(期间有不到一个月的泰昌年号)。孙悟空是朱家人,怎么可能以刀砍“朱”,削掉自家皇统呢?孙猴子托言不会用刀,拒绝了大捍刀,却为何不用3600斤重的九股叉呢?九股叉其实也是一件神兵,其重量合三十六天罡之数,与九齿钉耙的寓意一样,说的都是明初九大藩王。所以说,猪八戒的兵器只是金箍棒的陪衬,孙悟空嫌太轻了,弃之不用。猴子嫌九股叉太轻,龙王便抬出了7200斤重的画杆方天戟。这个重量则暗合七十二地煞,孙悟空早就征服了七十二洞,当然还是嫌轻了。虽然这件兵器与九股叉一样,没有出处,但以天罡之数和画杆方天戟之“方天”,暗示了这两件兵器也是来自天庭的神兵。这两件兵器的合数,是一万零八百,暗合孙悟空十万八千里筋斗云。一个筋斗云对于神通广大的孙猴子而言,简直轻而易举。故而,孙猴子要拿更重的兵器,天罡地煞之数都“轻了,轻了”。大捍刀没有任何来历,恐怕是龙宫自产的一件普通兵器,孙悟空一句“老孙不会用刀”,就淘汰了这把“榔槺”之兵。如意金箍棒倒是很重,书上写的是一万三千五百(13500)斤。这个数字既不和天罡地煞之数,也与第一回书中写的一元、一劫等数字毫不相干。孙悟空为何选择了这个重量的兵器呢?原来,如意金箍棒重13500斤,暗合孙悟空在幽冥界生死簿上的排名,孙猴子举起的是整个大明王朝的重量。三件兵器藏玄机,大明王朝隐藏在神兵重量之中无论是如意金箍棒,还是九股叉、画杆方天戟,都是天庭“寄存”在东海龙宫的神兵。孙猴子最终选择了如意金箍棒,证明这件兵器就是《西游记》中的第一神兵,不仅仅限于东海龙宫。
上文解读了“如意”,这里再说说“金箍棒”。以文本故事解读,“金箍”是如来佛祖出品。如来佛祖降服孙悟空,“安天”之后,便委派观音菩萨上长安寻访取经人。临行之时,佛祖送给菩萨几件宝贝,其中就有三个金箍。也就是说,如意金箍棒是太上老君和如来佛祖联手打造,这就比九齿钉耙更加厉害了。
从文本背后隐藏的故事解读,“金”是朱家五行字辈中的“金字辈”,所谓金公,一说朱元璋,二说朱翊钧,也就是吴承恩写书的万历时期。故此,棒,就是“棓”。棓,是天棓,也就是天棓星。《史记·天官书》中说:“紫宫左三星曰天枪,右五星曰天棓”,又说:“天一、枪、棓、矛、盾动摇,角大,兵起”。
紫宫即紫薇宫,帝星所在,天一即帝星。天棓总共五星,也象征了朱家五行字辈,这组星与其他相关的星煞动摇,就意味着“兵起”。所以,孙猴子得了如意金箍棒,就大闹天宫,西天降妖除魔,就是“兵起”。
《西游记》与前面的《水浒传》,后面的《红楼梦》写的都是一个主题,可谓“同题作文”。这个主题就是朱元璋“封建诸子”,引发藩镇之乱,导致了明朝灭亡。这层寓意,首先隐藏在龙宫三件兵器的重量之中。
如意金箍棒的重量是13500斤,减去九股叉、画杆方天戟总重量10800斤,余数是2700。2700化出百位数,就是270,吴承恩预言,大明王朝到270年时就将成为“古月”,古月为老阴“不能化育”,那就是说,明朝将亡。
孙悟空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化出,是一只“石猴”。明朝建立于1368年,洪武元年是农历戊申年,就是一只“石猴”。所以,菩提祖师在给石猴取名时说:
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狲”。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这一番阴阳之论,说的就是“明”。大明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一轮与《水浒传》“新月”相当的“古月”了。古月不能化育,大明江山难继。菩提祖师仍然以“古月”给孙悟空取名,这就隐藏了明亡于猴年的寓意。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神猴,也就暗示了“甲申”。
这样的隐喻,在书中不止一处,观音院院主金池长老,实际上也有太祖的隐喻。金池长老活了270岁,对应的就是龙宫三件神兵之数。吴承恩准确地预言了明朝之数,但总不能写得十分明显,直接说276年吧。假如这样写,就不是“诗禅”了。
明嘉靖年间的李开先有一段“诗禅”的解读,说的是:“人心稍变,直道难行,有托兴,有佹诗,有讽谏,有寓言,有隐语,有廋词,俗谓之谜,而士夫谓之诗禅。如禅教深远,必由猜悟,不可直指径陈,径直则非禅矣。”
诗禅,就是一种文学体裁。《西游记》说禅,又受永乐年间“诗禅”高手杨景贤蓝本的影响,在文本故事中隐藏真相,那是十分轻松裕如之事。所以,如意金箍棒就是《西游记》第一神兵,其重量承载了整个大明王朝。
心结任务心结任务怎么接?
心结的任务是从青云开始接的,是诛仙的主线任务,但要接青云的主线除了级别要到15级外,还必须先做完河阳的主线任务。你可以在河阳城里(或者草庙村)找下,看哪一位NPC头顶上有黄颜色的灯笼或者旗子,那个就是你该接任务的地方。 还有 关于拜师 由于你已经75级了,已经不能拜师了。拜师的条件有两个,第一等级低于75(74还可以),第二是没师父。如果你确实想拜师的话不如重新玩个号,75级 如果找人带 很快就能到的。 宠物那个是另外一个任务,我刚刚搜集了下河阳的诛仙流程,如果你能从下面流程当中回忆起当初你做到哪了就更好,如果你记不起来了,你就在我下面提到的NPC处一个个的找,应该也不是很麻烦: 在周一仙处接到第一个主线任务——“局势”任务后,需要: 一,寻访:1,剑师2,裁缝3,名医4,炼器师(没记错的话炼器师这是需要接两次任务的建议你注意下炼器师这个NPC)5,仙工6,任务管理员7,回访周一仙(这需要杀几个山猪会给你个八卦石) 二,新灾祸:任务NPC是青龙(在这会接到任务指点一到指点五) 三,草庙村:寻找郭员震(好像要在草庙村杀一些怨灵凶灵然后回去找周一仙) 做完上面这些你就可以在周一仙那里接到一个“离开河阳”的任务,去青云找方超。心结任务是从你开始找陆雪琪开始的,在找陆雪琪之前,你在青云要见萧逸才,曾书书。如果你还没接过心结任务,那么,你的任务肯定是在上面这些NPC那可以接到的。 另外补充,诛仙任务(即主线任务)是不能删除的。你任务栏里没有这个任务了,说明你做完其中一小部分后没有接下一个任务。上面说的NPC也不是很多,你就找找吧,应该能找到。
很多人说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有隐藏实力?
《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不是隐藏实力,而是西天取经的总策划师,没有太上老君的帮助,如来佛祖是无法完成佛法东渐的。换句话说,《西游记》中法力最高的就是太上老君,这事,包括如来佛祖在内,所有人都知道,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只是观世音菩萨懵里懵懂地要挑战老君,被老君教训一通,后来似乎就老实了。
那么,《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究竟有多大的法力,多强的实力呢?
老君炉中炼佛心,老子化胡为佛《西游记》第一回,写的是猴王出世,猴王到西牛贺洲学道。为了写这段故事,吴承恩以北宋邵雍《皇极经世书》,为“老子化胡为佛”立意。书中说,道家开辟混沌之前,还经历了漫长的“一元”。这一元到了亥会,“天地始有根”。所以,这回书的半个回目就是“灵根孕育源流出”,这个“根”,就是道家开辟混沌之“根”,也是灵山之根。
因为有了“灵根”,从下一元的子会到丑会,天地开辟,寅会时,才出现“人”。按每会一万八百岁,那么,道家开辟混沌到“人定寅会”,那就过去了三万二千四百岁了。“人生于寅”之后,就到了三皇五帝时期,在这个时候之后,才出现了佛界的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就是道家灵根源流中的一条支流,所以,书中说“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因为佛界的出现,这座山在佛界之中就变成了东胜神洲傲来国中的海上仙山。
但是,在花果山的山顶上,却有这样一块巨石:“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毫无疑问,这块巨石就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八卦炉中,孕育这一颗仙胞,这颗仙胞便诞生了美猴王,也就是后来的孙悟空。
老君的八卦炉与天地同根,“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天地之根就是道家灵根,八卦炉中的仙胞就有“通灵之意”,花果山其实就是灵山。
书中说,花果山水帘洞有这样一副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福地,就是“佛地”——佛是在老子的八卦炉中炼出来的,就是“老子化胡为佛”。
第一回回目的下半联是“心性修持大道生”,心性,说的就是“心猿”,是佛的心猿。所以,“老子化胡为佛”的本质,就是为佛修持心性。
佛都是太上老君八卦炉中炼出来的,谁的实力更强,那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有什么好隐藏的?
菩提老祖就是如来佛祖,教孙悟空道家本事美猴王为了学长生不老的本事,漂洋过海,从东胜神洲到南儋部洲,再从南儋部洲到了西牛贺洲。别看吴承恩写得这么热闹,其实就是“西天取经”,或者“佛法东渐”的一次预演。孙悟空是从灵山出发,去了佛经最终要到达的南儋部洲,然后又回到了灵山。好比观世音菩萨奉佛旨上长安寻访取经人,最终由把佛经送到长安。
猴子就是取经、佛法东渐的先行官,这次长途跋涉,当可看做佛(具体到《西游记》中就是如来佛祖)的一次试探或者探路。经过这次试探,佛祖感到法力不够,还得会灵山修炼。所以,美猴王所到乃“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灵台方寸山”,是一句藏头藏尾的话,隐藏了“灵山”,也可解读为“灵山之心”。因而,下一节“斜月三星洞”就是个“心”字。孙悟空乃灵山之心,灵山之心就是佛祖之心。以下文将要讲到的“月到天心处”理解,这个“心”还在天上老君的八卦炉中,孙猴子回到灵山,依旧是佛祖在修持心性,回炉再造。猴子就是“心猿”,后来还要在八卦炉中回炉的“心魔”,这回,老君给佛祖长了一对“火眼金睛”。
灵山之中,如来佛祖继续修炼道法,那个释迦摩尼化身的樵夫就说自己每日“静坐讲《黄庭》”。没错,菩提老祖就是如来佛祖。佛祖是太上老君所炼,当然得以道家的本事修炼自己。
菩提老祖为何是如来佛祖呢?首先,他就隐藏在灵山之中,其次,书中有诗云:“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西方妙相祖菩提,这就明确地告诉读者,菩提老祖就是西方那位在菩提树下顿悟的释迦摩尼佛。“大觉金仙”典出《宋史·徽宗本纪》的“革佛诏”:佛改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大觉金仙就是佛,《西游记》中佛的代表就是如来佛祖。
大觉金仙是道家神仙,道家最高阶神在《西游记》中就是太上老君。说白了,如来佛祖,乃至一切佛都是太上老君化出,把太上老君叫做佛的师父,一点都没错,甚至还降低了老君的身份。
菩提老祖教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其实就是道家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数,合天地之会一万八百岁。孙悟空即便学了这些本事,却不是佛祖的对手。以此推之,佛祖的法力便远远不如太上老君了。
佛都是太上老君八卦炉中炼出来的,老君的实力如何,岂不是不言而喻?但是,《西游记》中的太上老君为何又显得很弱呢?
沙僧再次证明,太上老君高于一起佛“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这回书中,沙僧以一首很长的古风,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揭秘他才是《西游记》中真正的“齐天大圣”。以下,我摘录沙僧这首自述诗中几个重要的句子,进一步解读太上老君的实力究竟如何。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这两句讲的是沙僧闯荡万国九州,四处寻师学道,然后遇到了“真人”。遇到“真人”学成道家本事,然后就修成了“金光亮”。
真人,是明朝时,皇帝封“张天师”的敕号,张天师是道家的创世祖师。“金光亮”,是佛教的代称。《后汉书·西域传》中说,汉明帝刘庄梦见了一个高大的金人,这个金人头顶有“光明”。大臣给汉明帝解梦,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于是,汉明帝从西天取回来佛经,建白马寺以翻译经文,纪念白马驮经之功。
这段历史,写进了《西游记》中,汉光武刘秀曾经封刘庄为东海王,也就是《西游记》中的东海龙王,白马就是唐僧所乘之白龙马。沙僧所说的,就是“老子化胡为佛”。沙僧长相如“西域”之人,胡得道而创立佛教,是为“金光亮”。
“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这两句是以道家炼丹的法术,暗写了唐僧的身世,唐僧的母亲是一个没有出阁的美少女,生下唐僧之后,被沙僧收留。木母、金公,指的是猪八戒、孙悟空。因此,沙和尚是如来佛祖十世真身之一世,暗示了《西游记》中第一次佛法东渐。而唐僧师徒,也是道家出身,这两句话还是说的“化胡为佛”。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即便沙僧修成佛道,但却依然得道教教主玉皇大帝敕封,做了“卷帘将”。灵山有“水帘洞”,沙僧卷的就是这里的“水帘”。这两句,其实交代了谁才是大闹天宫之主。
“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南天门里居住这玉皇大帝,沙僧却说他为尊,那就是南天门里的老大了。南天门里还有一个“大天尊”,两个大天尊并驾而坐,沙僧岂不就是“齐天大圣”?但是,沙僧又是“灵霄宝殿”的“皇上”,“灵霄宝殿”在灵山,玉皇大帝应当在“凌霄宝殿”。如来佛祖心魔膨胀,要与道家分庭抗礼,号称“齐天大圣”。
沙僧的这番话,证明了太上老君是一切佛的总师父,其实力原本是要远远高于佛祖的。但是,佛却自以为本法已经超越佛法,《西游记》中便隐含了佛道之争,佛祖试图野蛮东渐佛法。如来佛祖为何敢这样做呢?其原因就是太藐视太上老君的实力了。因而,观世音菩萨就奉佛旨试探了太上老君的实力。
观音被教训,佛祖借助道家法力收了心魔佛祖以自己的心魔从东胜神洲之灵山来到南儋部洲,再从南儋部洲回到灵山,感到佛无法立足,便继续修炼道家本事。然后,以心魔试探天庭,尤其是要试探太上老君对佛法东渐的态度,以及道家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因此,金公、木母、沙僧一齐闹天宫。
文本故事中,呈现的就是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猪八戒(天蓬元帅)暗中配合,在蟠桃会上乘醉调戏西王母“太阴宫”的嫦娥,沙僧(卷帘将)则打碎了蟠桃会上的玻璃盏。注意,大闹天宫其实闹的是西王母蟠桃会,不是闹的玉皇大帝的天宫,更不是闹的太上老君的离恨天。
“大闹天宫”隐喻极深,此处只简要地讲讲太上老君的态度和实力。
孙悟空闹得比较凶,观世音多管闲事凑热闹,把玉皇大帝的外甥灌江口二郎神请来助阵。观世音明明知道孙悟空是佛祖的心魔,让玉帝外甥参合,无非是要借道教教主的势力打压老君。所以,当二郎神做戏做到一定程度时,观世音便挑战老君了。
观世音挑衅般地问老君,贫僧所举之二郎神如何?只要贫僧出手助他一阵,便可拿住猴子了。老君不屑一顾,问观世音:“菩萨将甚兵器?怎么助他?”
观世音志得意满地答道:“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老君道:“你这瓶是个磁器,准打着他便好,如打不着他的头,或撞着他的铁棒,却不打碎了?你且莫动手,等我老君助他一功”。观世音似乎还不服气,反问老君:“你有什么兵器?”
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老君用“金刚琢”这件道具警告观世音,道家还轮不到你一个“大士”奚落,你们全家都是“老子”化的。“佛改大觉金仙,余为仙人大士”,观世音大士的唯一出处,就是《宋史·徽宗本纪》,都只比菩提道士高一个级别,有什么资格跟太上老君叫板?
后来,佛祖知道青牛精用的是金刚琢阻扰佛法东渐,却不敢当着孙悟空的面说破,暗中指使金刚把青牛精的来历告诉了孙猴子。
佛祖对太上老君十分忌惮,在太上老君八卦炉中再次炼化后,不得不借道家的法术,把自己的心魔压在了五行山下——五行,就是道家的“金木水火土”,佛祖还得在太上老君的五行山下修炼五百年。
《西游记》的主题依然是“化胡为佛”“化胡为佛”原本就是自东汉明帝以来的佛道之争,道家为抵制佛教无限扩张,虚构了“老子化胡为佛”的历史。佛教当然不服,不断与道家辩论,历史上就有几次非常著名的、由皇帝亲自主持的佛道争辩,遗憾的是,道家每次都被驳得哑口无言。
《西游记》中,就以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的一次佛道争辩,写了“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这回书。其实,当年的大争辩,傅奕回避了“老子化胡为佛”这个主题,从佛教的本质痛斥萧瑀,获得了这场辩论的胜利,唐朝在玄奘取经之前,尊崇的是道教。
《西游记》中,依然写的是“老子化胡为佛”这个主题,但是,却与历史上的佛道争辩有本质的区别。吴承恩认为,大明王朝应当与外来文化主动交融,而外来文化必须自我觉悟,自我改造,不能以野蛮征服的方式强制东渐。一切外来文化,都必须以“道”自度自化,才能融入东土文明。这是明朝思想启蒙时期的重要内容,吴承恩其实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改造当时的社会。
《西游记》的故事不仅只是写的唐朝佛法东渐,而是从东汉时期开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其中,还涉及到以西王母、罗刹女、蝎子精为线索的另一支西教悄然东渐。而故事的大背景,却是写的明朝。
明刊本世德堂本《西游记》,以邵雍的《清夜吟》划分一百回为二十卷。邵雍的诗是这样说的:“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股清凉味,谁解其中味”,这就暗藏了《西游记》的时代背景就是明朝。
太上老君作为道教神话中的创始者,又是“老子化胡为佛”的代言人,是佛道共同的祖师。那么,老君的态度当然也是赞同佛法东渐,佛道合一的。所以,太上老君并没有出手为难佛祖,有时还表现得有点弱势。但是,老君一旦出手,佛祖是无法抵抗的。
因而,这也是《西游记》作者的一种自信,无论那支西教东渐,必定还得有一次“老子化胡为佛”。
150所有主线任务有哪些?
1、河阳部分
寻访 : 1、剑师;2、裁缝;3、名医。炼器。师任务。 奖励:1、武器;2、衣服;3、两万红;4、鞋子。 寻访。仙工任务。管理员:周一仙。所需杀怪:山猪(10任务 奖励:300经验 )。新灾祸。青龙任务。奖励:150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