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残骸正逐渐消失,阿波丸号船上的黄金哪里去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一起迷案,说说我的观点。
1945年4月1日,在台湾海峡福建平潭县牛山岛附近的海面,美国潜艇皇后鱼号的雷达发现了阿波丸。
这是一艘万吨货轮,上面有2009人和大量物资。
他从新加坡港口,满载物资返回日本本土!
美军潜艇认为它是日军大型军舰,发射3枚鱼雷将其击沉。
阿波丸中弹后,仅仅3分钟就沉没,人员与物资同时没入大海,只有厨师下田勘太郎一人被皇后鱼号救起。
1972年中美两国恢复外交关系。
美国方面对中国示好,向中国提供了一份阿波丸号船上的物质清单。
根据美国方面的清单,阿波丸上有:40吨黄金、12吨白金、15万克拉工业钻石、50箱文物珠宝及近万吨橡胶锡锭钛锭等,总共价值50亿美金的财物。
甚至,价值连城的北京人头盖骨,也在阿波丸内。
我国从1977年开始打捞阿波丸,到1981年所有打捞工作完成,连阿波丸船体都被分解后打捞出水。
然而,我们只找到了锡锭、橡胶、水银、铌钽、云母、光化玻璃等物资共5418吨,其中捞获锡锭2472吨,总价值5000多万元人民币(81年币值)。
另外,我们还打捞起日本人的尸骨368具。
美国人所说的黄金、白金、钻石以及北京人头盖骨,都不知去向。
然而,美国人不会随便开涮中国。他没有这必要,也没有任何好处。
阿波丸上没有这些高价值的东西?
也不是。
清单上面的锡锭、橡胶、水银这些战略物资,一样不少。
只是黄金、钻石等贵重物品没了。
这到底怎么回事?
还有,为什么死了2008人,只发现300多具尸骨。船只沉没时候是在深夜,乘客应该都在舱内睡觉,尸骨都该在舱内,怎么会消失呢?
萨沙个人认为,应该是船只沉没之前,被日本人炸毁了。
大家注意,阿波丸中弹以后仅仅3分钟就沉没了,2009人只活了1个人。
这太夸张了。
阿波丸是万吨巨轮,被3枚鱼雷击中至少也能支持一段时间才会沉没,最低也有十几二十分钟。
同时,就算轮船被击中,他又不是自爆人,一碰就自爆了,应该会有不少人会幸存下来。然而,最终只活了1个人。
唯一的解释是,阿波丸上可能安装了炸药。
日本人就是是这种德性,只要我的船被击中,我就自己引爆炸药,炸毁黄金、钻石包括北京人头盖骨这些珍贵的东西。我得不到,让敌人也得不到。
至于2009个日本人,反正被击中十有八九会被俘虏,还不如干脆自己炸死算了。
在被鱼雷击中后,阿波丸的船上应该立即引爆了炸药。
所以,这么大的船在3分钟内就沉了,几乎没有人幸存。
不但2008个人都被炸飞,那些黄金、钻石和头盖骨也不是被炸毁,就是被抛到周边的海域。
经过四十年时间,早就深埋到海底的泥土里,打捞起来就困难了。
泰坦尼克号沉船的海洋到底有多深?
3700米
泰坦尼克号在海底3700米。泰坦尼克号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下辖的一艘奥林匹克级游轮,于1909年3月31日在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动工建造,在它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与一座冰山相撞,船体断裂成两截后沉入大西洋底3700米处。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内部设施最豪华的客运轮船,在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左右,泰坦尼克号沉入大西洋底。
泰坦尼克号沉没于北大西洋纽芬兰附近海域大浅滩以南95公里,沉没地点靠近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残骸位于距加拿大纽芬兰岛约643公里的北大西洋海域。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是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1517人丧生,其中仅333具罹难者遗体被寻。回。
泰坦尼克号残骸用什么拍的?
泰坦尼克号残骸是用深海潜水器拍摄的。在1985年,深海潜水员 Robert Ballard 和他的团队首次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这个任务是由美国海洋学会发起的。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们使用了一个名为 Argo 的潜水器进行了多次深海潜水。这个潜水器的深度可以达到12,000英尺(3,657米),因此可以探索极深的海底。在拍摄时,潜水器配备了高清摄像机和灯光设备,以便记录下泰坦尼克号的残骸,并将其带回陆地供人们观看。通过这些实证的视频和照片,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沉船事件。
和泰坦尼克号相当的现代军舰撞冰山会有多大损伤?
现代所有的舰船,包括核动力破冰船在内,都不愿意与冰山展开一次“亲密接触”。但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与船只的设计和建造水平有极大关系,所以如果有一艘泰坦尼克号那么大的现代军舰以同样条件撞上同款冰山,并不一定会沉没。
泰坦尼克号的悲剧有个最直接的过错因素——船身制造工艺。实际上这艘船从设计上来说相当坚固,它在当时被誉为“永不沉没的巨轮”。船身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当时最好的钢板,并且呈双壳体构型,还设计了16个自动化的水密隔舱。
按照浮力设计,只要泰坦尼克号保持有4间水密舱完整,这艘船依然可以在海面上挣扎很长时间,甚至在损管的帮助下将进水的隔舱逐一修复,并坚持到最近的港口。
然而因为右舷的冰山划撞,泰坦尼克号倒霉的被攻破了5间水密隔舱,虽然当时的自动舱门良好的发挥了作用,但是在汹涌而来的水流面前,偷工减料的水密门纷纷被水压冲开。
船壳钢板也有问题,当时的人们选择了最好的高硬度钢板,却忽略了船只金属的抗拉性能。毛病最多的是铆钉,美国的研究机构分析了其残骸,发现这些铆钉的矿渣成分超过标准钢材样本的2倍,这些脆脆的铆钉在遇到应力时的表现可想而知。
脆弱的泰坦尼克号阐述给我们的不是单纯的撞冰山问题,其中掺杂着“人祸”,这是一场质量造成的悲剧。倘若是一艘现代同样体量的军舰,以同样的条件撞上同一块冰山,它也许会伤痕累累,但它很难会发生泰坦尼克的悲剧。
我们得承认科学技术是在进步的,现代军舰对船壳金属的抗拉性能非常看重,抗沉性能也经过了现代技术的重新设计,不过最好找个东西对比一下。
泰坦尼克号排水量为46328吨,这个吨位在今天的军舰中比较难找,俄罗斯的核动力巡洋舰“彼得大帝”也只有24300吨的满载。所幸还有个“基辅级”航母可以提供比较参考,我个人认为这两条船是数据最贴近的了,连吃水深度都是10米多。
基辅级航空母舰(或者叫载机巡洋舰也成,没毛病),标排36000吨,满载43500吨,比起泰坦尼克号还是轻了点。但是泰坦尼克号尺寸为269米长,28米宽,比起基辅级的274米长,51米宽(水线宽32.7米)的尺码反倒小了一丢丢。
毕竟军舰是用来打仗的,远非一艘为了装人载货的邮轮可比。它无需为了旅客的舒适而占用一大堆无关紧要的设施。曾经去过基辅和明斯克内部游玩,那种铁骨铮铮的军舰体内与平常的豪华游轮差别太大了,突出的永远是“坚固”。
同样是水密隔舱设计,基辅级航母这种战斗装备比前者强大得多。为了保证战争时的作战秩序,船体分为多个作战部位,舱室通过水密隔舱进行不同甲板高度的分割,为了增加航母的战斗“生命值”,航母将大量的设计优先级都考虑到隔舱分布上,为此不惜牺牲部分武装。
试想,一个战争堡垒与花团锦簇的游船能是一回事儿吗?航母上的大量钢铁都用在结构坚固上,不像邮轮那样布满了令人舒适的舞池、实木器具、雕花栏杆和宽大的货仓。基辅级的舰内机库并不算巨大,而且设计上它还要防鱼雷、防炮弹、防导弹,防御许多不弱于冰山的武器,配合上训练严格的水兵,损管能力也绝非闹哄哄争相逃命的泰坦尼克可比。
不过,能不撞冰山还是不撞的好,虽然泰坦尼克号是个“次品”,但我们也不能拿军舰去考验每一块冰山的硬度。任何船只在遭遇冰山时都是心虚的,现代科技还没牢靠到能让船只把撞冰山当做挠痒痒的程度,况且有时候主导一切的就是虚无缥缈的运气。
泰坦尼克号富豪获救了吗?
不一定。原则是先救女人和小孩,富豪不一定被救。
泰坦尼克号在1912年4月14日撞上冰山,并在大约2.5小时后沉没,最终造成超过1,500人葬身大海,约700人获救。据了解,海难发生时,原来铁达尼号上有8名华人,其中6名与电影中的Rose一样,幸运地逃离鬼门关。然而他们的故事不仅没有记录,而且还饱受歧视。至于与铁达尼号相关的记载几乎不见6人的踪影,他们获救后的去向一直成谜。随著纪录片《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倖存者》,终于解开这6名倖存华人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