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坠河夫妻遇难:刚开餐饮店,石墨烯电池是什么

格科网

特斯拉坠河夫妻遇难:刚开餐饮店,石墨烯电池是什么?

被过度宣传的“石墨烯”就像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炙手可热的“纳米技术”一样被各种吹捧、包装,一时间“纳米技术”成为了“万金油”,只要和“纳米”挂上钩的就瞬间抬上了逼格。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纳米仅仅只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已。

特斯拉坠河夫妻遇难:刚开餐饮店,石墨烯电池是什么

红极一时的“石墨烯”上演了同样的狗血剧情,石墨烯电池、石墨烯充电宝、石墨烯冲锋衣、石墨烯袜子、石墨烯引擎添加剂、石墨烯面膜、石墨烯抗菌内裤,只要和石墨烯牵扯上就非常厉害的样子,普通民众也乐于买单,一波又一波的智商税被收割,让人哭笑不得。

什么是石墨烯?石墨烯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化学课上就告诉了我们组成物质的元素组合结构的不同就会造成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不同。比如普通的碳乌漆嘛黑可以用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时释放热量。而同是碳元素组成金刚石硬度和熔点却双高。

石墨烯是一种“蜂窝状”的碳单质二维平面结构,几乎完全透明。其实石墨烯早就存在于自然界中,只是发现得非常晚。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2004年在实验室中通过“撕胶带”的方式发现了“石墨烯”,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原理也特别简单,我们也能轻松地得到,就是看我们有没有耐心:用铅笔在纸上涂一层厚石墨,然后用透明胶粘上撕下一层石墨,再用一块胶带粘头一块有石墨的胶带,最终就会得到石墨烯,难度在于1mm厚的石墨大概堆叠了300万层石墨烯。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日常使用的碳棒干电池是不是也可以称作是“石墨烯”电池呢?可见“石墨烯”并不是让电池更牛逼的决定性因素。仅有0.355nm厚的石墨烯强度比钢铁还厉害,并且导电、导热的能力都很强。

但石墨烯很难大规模制备,得到一小块很容易,但想要形成一大块的规模很难,一点点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所以石墨烯作为材料科学里的材料仅还停留在实验室里,比黄金还贵的石墨烯(1g石墨烯售价超过千元)怎么可能被宣传得都快烂大街了呢?不能说它没有石墨烯,只是疗效脱离了实际有些浮夸。

石墨烯+电池≠石墨烯电池石墨烯电池并没有严格的定义,所以才被很多有心人钻了空子,为啥?有噱头更好卖,能卖更多钱。通常电池是以哪种成分起主要作用就用哪种成分来进行定义,比如铅酸电池、锌锰电池、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等。目前“电池界”百花齐放,但仍以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主流,统称为锂电池。

目前坊间宣传石墨烯电池多是宣称石墨烯作为添加剂或者电极,或者利用石墨烯表面积大的特性来实现快速的电化学反应。实际上实验室也并没有得到非常明确的答案。石墨烯价格高昂很难制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石墨烯也无法做到超导,和传统的材料相比并没有太多优势可言。

石墨烯很可能开启一个新时代但不应该被滥用石墨烯电池产自电动车行业白热化竞争的结果,很多电动车厂商都被迫卷入了“涨价找死,不涨价等死”,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利润越来越薄,产品并没有本质的太大区别,于是就通过“石墨烯”来粉饰“高端”。

石墨烯这种材料确实是很神奇,将来也可能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但现在不应该被滥用,也不应该被商家用来进行概念性消费。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在死去的一瞬间死者是否会害怕?

我的奶奶曾是一位结肠癌患者,当拿到医院的确诊报告时,老人已经进入癌症晚期,而此时她已经76岁高龄。奶奶一向身体很好,感冒都很少发生,长久在农村生活的我们也没有例行体检的习惯。

所以,也是当疼痛感发展到她自己都难以承受的时候,才告诉家里其他人自己的情况。从我上大学开始到毕业之后,奶奶都是独自在家生活,每次电话那头的身体无恙就是让我感到最安心的话,可能奶奶带大的孩子都懂得她们在我们心里有多重要。

考虑奶奶的身体素质还算好,所以我们选择了手术治疗,经过半年的休养,老人生活质量恢复到可以自理的水平,但术后不到3年时间病情再次复发,而这一次却不再那么幸运,医生给出的选择只有2个,要么化疗保守治疗,要么再次手术,而手术的结果大概率是永远都无法离开医院,或者手术台都下不了,这一次我们遵循了老人的意愿没有再次手术,连续化疗几次之后并没有好转,奶奶开始连喝水都要吐,病痛的折磨就这样日复一日的折磨着她直到去世。

还记得奶奶去世前几天,刚好是她的79岁生日,其他子女选择为她庆贺最后一次生日,尽管我并不赞成这样的方式,毕竟她的身体状况并不适合烟花的喧闹,但孙子辈的我并没有太多发言权。

我的确没有想到,这竟然也成为了我最后一次看到她老人家,如果当时我尚未成家,没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我应该也必须陪着她走完最后的时间,这也成为了我这辈子的遗憾。刚回到工作地没几天,就接到了父亲奶奶快不行了的电话,因为,这个夜晚奶奶要求把所有人都叫回家,她觉得自己要走了,而事实的确是第二天中午时分,老人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当所有人哭泣的时候,老人眼角也流下了眼泪,也就是从此之后,我才深切的体会到原来老人常说的对自己身体状况很清楚并不是随口一说,可能身体还处于比较健康状态的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罢了。

以前,我并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能准确的预知自己即将离去,为什么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脏在刚刚停止跳动的一瞬间,竟然还能够短暂的接收到周围的信息,甚至听到自己被宣布死亡。先撇开干瘪的科学理论不说,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这一切的确都真实存在,还可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至于人死去的时候会不会感到害怕,这个问题可能就因人而异了,以我对奶奶的了解来看,在疾病之初的确害怕自己时间不多了,所以才会选择第一次手术,因为我们所有人、包括她自己也真的渴望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活下来,哪怕可能恢复不如预期那么好。

但是,当第二次病情复发无法进食的时候,病痛的折磨逐渐让老人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说真的想可以痛快的死去,这样活着太折磨人了。我知道,那不是气话,而是无力改变之后的绝望,然而我能做的也只有语言上安慰她,别无其它。

尽管,每个来到这世界上的人都不可能活着离开,但谁又不想健康的多看这个世界几眼呢,尤其是那些自己深爱的人。有科学研究表示,之所以死者可以在死后接受到周围的信息,这是因为心脏停止跳动和大脑停止运转的瞬间存在时间差,这些身体器官并不是在同一个是简单停止工作。

而之所以有的人能够预感到自己即将离开,则是因为病人快离世的时候,其身体的很多运转机制都跟健康的时候大不相同,而病人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况。

也就是说,不管是预知死亡,还是死后有那么一瞬间会感受到周围的情况,都并不是什么科学不能解释的问题。有人疑惑,为什么有的高龄老人身体素质看上去很好,而有的年轻人可能40不到就患了什么不治之症,其实这是很多人都存在的错觉。

之所以以前很少听说什么癌症,主要是因为那家的生活环境所限,没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的死因,而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的家庭都会选择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救治,这便是为什么感觉现在疾病特别多的根本原因。

塞尔维亚是个怎样的国家?

个人感觉塞尔维亚很不错,物美价廉,美女多。而且有美国签证的话可以一口气待90天,到期了还可以去隔壁国再回来,很方便。

一眨眼,我已经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生活了4个月了(2020年初),每个月的生活费在1000美元左右,少的时候应该合不到6000人民币。

由于疫情政策的限制,大部分商店很早就关门了,我刚来的时候,酒吧、夜店半夜1点关门,大概2周后,改成了晚上10点,又逐步变成9PM, 8PM, 6PM…… 目前是晚上8点关门。所以夜生活基本为0,接触美女的最好的方式是网上约会(Tinder)和线下搭讪,相关阅读《剽悍故事No.12 来塞尔维亚后的第一波艳遇》。

今年从1日到22日我基本成天在家工作,总共只花了大概23000 RSD(大概1500人民币(不含房租),包含每次姑娘来我家,我都主动给她1000 RSD的打车钱,感谢她赶过来,节省我的时间),我基本都在家工作,自己做饭,而且从以前的一天两顿饭改成了一天一顿饭,省钱更省时间。其中房租是大头,每个月都要将近500欧(房租400+各种费用),我租的地方稍微偏贵一点儿。我感觉350到400欧就能租到一个还不错的公寓。关于租房的具体做法请读我写的《塞尔维亚租房攻略》。另一个大头是食物,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自己做,塞尔维亚有两大超市,一个是MAXI,一个是IDEA,都差不多,超市的物价如下(下文的rsd是指塞尔维亚的货币dinar,1美元约等于100 rsd,1人民币约等于15 rsd,rsd和日元的汇率很接近):可以直接去超市的网站上看到实时的价格(网站没有英文版,不过可以直接用Chrome浏览器的右键翻译功能一键翻译)。https://www.maxi.rs/online/Vocje-i-povrcje/c/03?pageNumber=0

超市里的蔬果都是自己称,自己贴价签,蔬果上有对应的号码,在秤上输入相应的号码就可以自动打印出对应的价签了。不会弄也没事,直接找身边的美女帮忙,即使你会弄也可以装作不会弄,以此当借口搭讪。很多蔬果的种类和价格都和季节密切相关,冬天往往会贵很多。

比如我最常买的西蓝花已经从9月份的120 rsd/kg涨到了现在2倍的价格。菜花也从90 rsd/kg涨到了150 rsd/kg。zucchini从60rsd/kg翻了近3倍到160 rsd/kg。茄子也从100出头涨到了200 rsd/kg。一盒400g的蘑菇要120 rsd。胡萝卜、南瓜、甜菜(beet)都在40 rsd/kg左右。白洋葱大概30 rsd/kg,紫洋葱价格翻倍。葱125rsd/kg,姜大概600 rsd/kg,蒜390 rsd/kg。葡萄110到140 rsd/kg(冬天没了),西瓜40 rsd/kg(冬天没了,有的时候质量很好),橙子80 rsd/kg, 橘子 120 rsd/kg,柠檬经常特价 50 rsd/500g一袋,石榴69到89 rsd一个(有段时间质量特别好,贼甜),猕猴桃140 rsd/kg。

塞尔维亚的地瓜(240 rsd/kg)可以比土豆(特价的时候20 rsd/kg)贵10倍!因为听说塞尔维亚自己不产地瓜,只产土豆。在超市里能找到一些长相奇特的蔬菜:

塞尔维亚盛产树莓(raspberry),世界第二大的产量,大概200 rsd一盒(100g)。塞尔维亚的肉相对比较便宜,我最喜欢的一款牛肉(Juneca Podplecka MK)特价的时候要700 rsd/kg,不打特价的时候是760 rsd/kg,大概50人民币一公斤。

我最喜欢的猪肉是”Sveza neobradj.slanina Delh.”,每公斤410 rsd/kg,大概27人民币一公斤。这两款肉直接放烤箱里烤就非常香。塞尔维亚人很喜欢吃肉,超市里有各种香肠,下图只是冰山一角,但因为我认为香肠不健康,所以一个也没买。

塞尔维亚的坚果相对比较便宜,经常能看到专门卖坚果、巧克力、饼干等零食的店(通常比超市里便宜)。我非常喜欢。

上图中的价格是每100克的价格。杏仁:700 rsd/kg榛子:870 rsd/kg核桃:900 rsd/kg腰果:1190 rsd/kg塞尔维亚的酒,尤其是红酒很便宜,我都见过打特价的200 rsd一瓶的红酒,300多rsd(大概20块钱人民币)一瓶的红酒也有一大堆。

路边的快餐店很便宜,一大片披萨一般只要80到90 rsd,3片基本就能吃饱了。下图为我最喜欢的路边小店” Prilog”(Google Maps一搜就能找到了)的价格表,其中我最喜欢的“塞尔维亚汉堡”(Pljeskavica)只要260 rsd,一个基本就能吃饱了。

打车的话,最好的选择是一个叫CarGo的APP,需要绑定银行卡,常见的VISA和MASTER都可以。公交车收费很诡异,我只是去机场的时候坐过一次,Google Maps告诉我需要坐两个公交车,一共89 rsd。不过我上了第一个公交车后司机就告诉我要150 rsd(相当于10块钱人民币,这对于公交车来说实在是够贵的了),等我上了第二个公交车司机又告诉我不需要交钱。我在第二个公交车上顺便搭讪了一下面前的美女,她告诉她公交车基本都免费坐,司机往往不在乎。我平时都是骑自行车去各种地方,我是在网上(http://kupuemprodajem.com)花7000 rsd买了一个二手自行车。Sim卡的话,除非你要办1年的卡,否则最多1个月。我最推荐VIP的一个月的卡,只要300 RSD,有100条短信或100分钟的通话时间(如果你发了20条短信,就剩80分钟的通话时间)。有1GB的流量,还包括10GB的Facebook, Whatsapp的专用流量,我大部分时间都有WIFI用,所以1GB的流量足够了。我刚开始用的是Telenor的15天的卡,要500 RSD。不过有价值5000 RSD的境内通话、短信额度,以及10GB的流量,而且信号更好,不过我感觉没有必要。如果你来短期旅游的话,可能更适合用这个卡。我在塞尔维亚也见到了一些很酷的建筑:

我最喜欢的路边小餐馆”Prilog”对面的建筑。

塞尔维亚还有很多教堂,下图为我最喜欢的公园(Tašmajdan)里的St. Mark Orthodox Church,另外建议看一眼Saint Sava,是Balkan(巴尔干)国家内最大的教堂。

很多建筑上还有涂鸦,比如下图(晴天和阴天的对比):

市中心比较集中,是一条叫“Knez mihailova”的步行街,人流量较大,很适合搭讪美女。

另外,河边也不错,很适合骑自行车、跑步,目前河边正在建一个叫”Belgrade Waterfront”的商业区。

河边还有可以免费健身的地方(Google Maps搜”street workout belgrade”),另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地方是”Tasmajdan Park”。

塞尔维亚路边有很多赌球的店,基本每个街区都有,显然很有市场,人们在里边赌球、抽烟、喝酒。在塞尔维亚抽烟的人非常多,在室内抽烟也是非常常见的,在大部分餐厅、咖啡店里都可以抽烟。

疫情期间的塞尔维亚的冬天稍微有些无聊,不过我并不介意,因为更有助于我专注于工作,为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夏天应该会非常好,我很期待夏天再回来。

如何看待两名顾客只借厕所不点餐?

起因很小。上周四,二名非裔进入美国一家星巴克,想借用厕所未果,并没马上离去,在未消费的情况坐下玩手机,店员几次催其离开不听从,店员选择了报警。警员到场后,其解释在等朋友。但警察还是采取了拘捕措施,恰在此时,所等的朋友也到了,但解释无效,人还是被带走。

这件事视频被曝上网,引发了有关种族歧视的争议,点击率很快高达900万。接着有人组织到店外抗议,呼吁抵制消费星巴克。有趣的是,店内生意照常。事后美国某媒体曝料,当时店内客人基本是星巴克当地高管。

这更触发了抗议民众的愤怒。于是进到店内抗议。

之后,美国警察再次出动。感觉?他们好辛苦的有木有。

到这周一,星巴克总裁终于出来道歉,并表示将以此为鉴培训员工。但抗议在网上继续发酵,许多人在评论里表达再不进星巴克一步。

今天才周二,美国半夜时间,后续怎样未知。

(以上文字自己组织,但内容及图片皆来自网络)

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从起因上看,是星巴克与那二位对法理的理解差异。但从结果上看,相信星巴克总裁在道歉时,心里有NN个F在飘荡。

要强说对错,不妨拆解下。

星巴克店员,他执行的是不消费就不能占用店内资源的店规,行使了告知义务,无效后选择报警。这和哨兵坚持要检查首长证件后放行一样,照章办事何过之有?

再说警察,他们接警后,也是照章办事,保护物权之类的法律。至于不听解释中止行动,理论上也不错: 带离现场统一处理,以免警察走后,现场失控造成后续可能发生的事态。

为什么最后才提到当事的二位主角呢?因为争议在此。有人说错在他们。如果严格在法理框架下,当然错在他们。

但从事态的发展看,不要说上纲上线到种族歧视,就事件本身,为什么能引起近千万人的共鸣呢? 情理! 我没去过美国,但敢推论,美国也并不是家家餐厅咖啡屋不允许零消费而临时占用资源的情况。尽量法律规定他们有这样的权力。正因为这种可临时使用的现象存在,所以二位主角在被拒如厕后,也尊重店内物权没有强行进入厕所,但选择店内坐下等人。他们应该认为这是情理中的事。

抛开政治抛开国界,仅把星巴克做为商家,我认为从企业的角度,错在星巴克的危机处理机制。

(插话,真是赶巧,昨天笔者刚发文,谈自媒体时代品牌危机意识,建议有心人去读下我的文章,相信对经营自媒体有所补益)

一件小事的发酵,在自媒体时代那是轻而易举。商家在维护自己法理权利的同时,如何把握情理的度,是一门必须用心做的学问。篇幅所限后面专文来谈。这里仅简谈危机处理上星巴克的失误。

我的看法,星巴克错在本城高管次日入店充场面的站台,以及总裁延至周一的道歉。究其根源,我认为在他们的双极思维文化基础,非对既错。这在科学研究上妥,但放置在社会生活中,就是教条,给消费者的印象,就是主大欺客,就是傲慢。

从对情理的理解上,总体来说,我们中国商家更人性化,借厕借座常有发生,有心店家甚至端上免费茶水; 而我们中国的消费者也更温情,感恩之心无处不在。从这点上,咱们东方文明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绝对值得骄傲。

当然,尖商大把,奸商也不乏。这里就不谈了。

总之,对企业来说,谁对谁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消费者放在哪里。千思万虑总有遗漏,遗漏不可怕,可怕的是危机出现依然以对错看待而麻木不仁。

最后,顺带怒踩下奸商,怀抱龌龊一意遮掩,放明白了,这是互联时代。

五十岁的男人开什么车合适?

五十岁的男人?顶多只能叫中年人,老男人一般是在60岁以上才叫,就是爷爷辈的比较多。所以大家别动不动就叫50岁的男人叫老男人,其实精力旺盛得很。

50岁开什么车比较合适?从正常角度来看,自然是稳重大气偏商务类的比较合适。我觉得有几款比较经典的最契合这个年龄段。50岁开车毕竟得比年轻人要讲究一点,不然你开个思域或者雷凌不是被笑话么。

第一款 大众迈腾

大众迈腾的设计不像帕萨特那么运动,对比来说更加沉稳大气,他的设计比较中庸,车头和车尾的设计特点都比较突出,这也是从外观区分他和帕萨特的地方。

我觉得迈腾的尾部设计比帕萨特要来得更有档次,至少成功的吸引了我不少次。

内饰设计迈腾也有自己的特点,中控是大众的一贯设计元素,没有什么科技感,就是简约风,最经典的是中控的那个石英表,估计也就是靠这个撑场面了。

迈腾有两款动力,一款是1.4T低/高功率版本,另外就是2.0T低/高功率版本,搭配的都是7速湿式双离合,不缺钱的话上2.0T吧。

第二款 奔驰E300L,雍容华贵

奔驰大家都知道,主打商务座驾,50岁如果买C级又太小上不了档次,买S级价格又太高,当然你有钱可以买迈巴赫,所以综合下买个奔驰E级也是错错有余,而且我感觉这个车也非常适合50岁年龄,事业有成,开大奔,多少普通人的梦想。

奔驰E系买个E300L时尚型就可以了,这种豪车配置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最关键的是他的雍容华贵的设计和极致的舒适感。奔驰E级有迈巴赫小弟之称,完全可以称托你的身份。

至于动力组合,E300L搭配的是2.0T+9AT,最大功率190kw,最大扭矩370牛米,看数据就知道有多富余了。

如果我到了50岁,要是钱够多的话,我也会考虑一款奔驰E300L,迈腾不能算是人生目标,20多万的车40出头也能买得起,只是觉得档次没上来,人也就几十年,能开上一部豪车自然是心里所想。

为什么不推荐宝马奥迪呢,我总觉得宝马奥迪要比奔驰低一个档次,体现不出奔驰那种容雍华贵,体现不出他的那种商务感。所以对于50岁的人来说奔驰更契合身份象征。(图片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