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西游密道答题器,梦幻西游如何快速刷帮贡?
刷帮贡的途径:跑商、刷青龙、杀帮派强盗、帮战、收金银锦盒、刷敌对、刷自己帮派的密道建设 跑商,这个是在白虎堂堂主那领任务的 刷青龙 杀帮派强盗,系统通知自己帮派有强盗的时候以最快速度回帮派组队杀强盗,帮贡很可观 帮战,每周五、六、日都有帮战的,杀完怪以及杀完对方帮派的人赢了的情况下得帮贡 收金银锦盒,一般老区是3W一个,一个锦盒可以增加5点帮贡,也是比较快的一种办法 刷敌对,在帮派设置了敌对帮派之后可以领任务刷敌对增加帮贡,这个比较少人去,也不会那么枯燥 刷帮派的密道建设,这个帮贡是滚滚来啊!不过要帮主开了密道才可以,3人以上组队答题就OK,答题错误才会杀怪,很快!
倚天屠龙记中的幕后最大黑手成昆的来历是什么?
混元霹雳手成昆是白驼山庄庄主成旺的儿子,成旺的爷爷成阳,是欧阳锋白驼山庄的大管家,欧阳克和欧阳锋死后,成阳霸占白驼山庄,由于当年欧阳锋曾传授成阳一招幻阴指功夫,所以成昆的幻阴指是家传武学。
成昆少年时,他的父亲把他送到混元老人那里,拜混元老人为师,学得一身混元功,成昆有个小师妹,名叫班秋萍,是昆仑派前代掌门青灵子的孙女,白驼山庄世代与昆仑派交好,所以成昆跟师妹班秋萍,从小就定下了婚约。
谁知道阳顶天也看上了班秋萍,他倚仗自己武功高强,明教势力又大,胁迫班秋萍的父母,强娶了班秋萍,成昆从此跟阳顶天结下了夺妻之恨,发誓一定要灭了阳顶天和明教。
成昆的曾祖成阳,本来是江南人士,是个商人,平时在江南收购了丝绸贩卖到西域。
西域有个白驼山庄,庄主名叫欧阳锋,武功极为高强,是天下五绝之一,欧阳锋仗着自己武功高强,在西域称王称霸,凡是往来西域和中原的商人,都要给白驼山庄交上孝敬银子。
成阳做的本来是小本买卖,还千里跋涉,赚了钱,却要将一大半都交给白驼山庄,他心中很不服气,却敢怒而不敢言。
这一日,成阳又去白驼山庄交上孝敬银子,没想到收银子的不是老庄主欧阳锋,而是个白面公子哥,成阳一打听才知道,此人正是欧阳锋的侄子,白驼山庄少庄主欧阳克。
成阳看欧阳克二十五六岁,跟自己差不多,便跟欧阳克套了近乎,没事就请欧阳克出去吃大鱼大肉,不久成阳就发现了欧阳克的一大癖好,原来这欧阳克年纪轻轻,却好色成性,妻妾成群。
成阳便投其所好,说自己下次再从江南来,给欧阳克带来几个江南的美女,欧阳克一听非常期待,果不其然,三个月以后,成阳果然带了几个美女来见欧阳克,原来这是他从江南的青楼里赎出来的歌伎。
从此以后,成阳跟欧阳克成了好朋友,他的生意也不做了,反而做了欧阳克的帮手,帮他管理白驼山庄。数年之后,欧阳克把成阳介绍给了叔叔欧阳锋,欧阳锋看成阳精明能干,逐渐提拔他为白驼山庄副总管。
又过了几年,老总管一死,成阳正式当上了白驼山庄的大总管,他此时只有三十岁,比欧阳克还小了两三岁,欧阳克一高兴,给成阳保了大媒,让成阳娶了当地一个大户的女儿为妻子,成阳就此在西域安家落户。
欧阳克总是听成阳说,中原和江南多么多么繁华,美女如云什么的,不免心动,于是过了两年,三十五六岁的欧阳克,得到叔叔欧阳锋的准许,带着几个仆人和姬妾,来到中原。
到了中原的欧阳克,欧阳克到处采花,成了江湖祸害,然而,不久之后,他就遇到了东邪黄药师的女儿黄蓉,他便爱煞了黄蓉,可惜黄蓉喜欢的却是郭靖。
欧阳克知道,自己的叔叔欧阳锋,跟东邪黄药师有些交情,便飞鸽传书,让叔叔带着礼物,去桃花岛求婚。
欧阳锋多年不履中原,正想去中原再次抢夺九阴真经,便把家里的事儿都交给了大管家成阳,去了中原。
谁知道成阳在白驼山庄等了二十年,欧阳锋和欧阳克都没有回来,成阳后来派人一打听,少庄主欧阳克早就死了,老庄主欧阳锋也在一年前,在华山跟洪七公比武的时候精疲力竭而亡。
成阳一看欧阳锋叔侄都死了,就毫不客气地霸占了白驼山庄,自己做了白驼山庄的庄主。
由于成阳曾经得到欧阳锋传授幻阴指武功,武功在西域也算不错,他又交好西域昆仑山的昆仑派,便继续在西域称王称霸。
只是成阳虽然狡诈,却没欧阳叔侄那么狠毒,所以白驼山庄渐渐地名声好了起来,昆仑派作为武林正派,才愿意跟成阳结交的。
后来成阳的儿子、成昆的祖父成晖,更是跟昆仑派掌门青灵子成为好朋友,当年神雕大侠杨过,号召天下群雄到襄阳,去给大侠郭靖的二女儿郭襄过生日,青灵子也去了,他曾经邀请成晖同去,成晖的小儿子成旺刚好出生,便没有去。
成旺长大以后,自然也学了家传的幻阴指,由于成旺还有个大十岁的大哥,便没能当上白驼山庄庄主,他也乐得悠闲自在,成旺的儿子就是成昆。
成昆小时候,成旺就给他说了一门亲事,女方是青灵子的孙女班秋萍,之后两家父母都把孩子送到了一位叫混元老人的门下学艺,成昆跟班秋萍又成了师兄妹,虽然成昆比班秋萍大着几岁,二人仍可说是青梅竹马。
说起来,青灵子身为昆仑派的掌门,武功不弱,他的儿子为什么把班秋萍送到混元老人那里学艺呢?这话说起来话就长了。
原来青灵子虽然身为昆仑派掌门人,却并不是昆仑派第一高手,昆仑派第一高手,是他的师侄昆仑三圣何足道,青灵子死后,何足道当上昆仑派掌门,青灵子的儿子在昆仑派失势,所以才将女儿班秋萍送到混元老人那里。
成昆跟师妹班秋萍同门学艺,又是世交,从小又订有婚约,二人慢慢就相爱了。
可是,等班秋萍长大以后,却遇到一位明教的大高手,此人名叫阳顶天,武功极为高强,是明教的教主,住在昆仑山光明顶上。
阳顶天见班秋萍年轻美貌,便对班秋萍发起攻势,要娶班秋萍,班秋萍自然不肯答应,因为她爱的是他的师兄成昆。
阳顶天为了逼迫班秋萍嫁给自己,便去胁迫班秋萍的父母,班秋萍的父母毕竟是昆仑派的人,跟阳顶天打了一架,却远远不是阳顶天的对手,不得已,他们便向昆仑派掌门求助。
昆仑派的前掌门何足道已经死了,此时担任掌门的是他的徒弟白鹿子,也就是何太冲和班淑娴的师父,何足道虽然武功高强,可是他的徒弟白鹿子武功却远不如何足道,被阳顶天以乾坤大挪移打死。
班秋萍的父母一看阳顶天武功如此高强,明教在西域势力又如此之大,不得已终于答应,将班秋萍嫁给阳顶天,班秋萍也不愿父母再受牵连,终于含泪嫁给了大自己二十多岁的阳顶天。
班秋萍本来是成昆的未婚妻,却最终被阳顶天横刀夺爱,成昆参加师妹婚礼的时候,在酒席上,喝着喜酒,暗暗发誓,一定要向阳顶天复仇,一定要灭了明教。
成昆在师妹嫁给阳顶天以后,虽然经常跑到明教密道里跟师妹幽会,却仍然难解对阳顶天的心头之恨。
因此,成昆假装拜在少林高僧三渡门下,结果三渡没有收他,而是让他拜了少林四大神僧之首的空见大师门下,学习少林九阳功。
成昆拜师学艺是假,他是想策动少林派与明教为敌,借少林寺的刀,除掉阳顶天,灭了明教才是真。
后来成昆果然诱使少林三渡渡厄、渡劫、渡难,去挑战明教教主阳顶天,可惜三渡武功不如阳顶天,铩羽而归,之后三人才在少林寺后山苦练金刚伏魔圈。
当成昆再次跟师妹班秋萍在明教密道幽会时,却被正在隔壁密室里修炼乾坤大挪移的阳顶天撞到,成昆以为自己这次死定了。
谁知道阳顶天发现妻子跟成昆,偷偷在明教的禁地私会,急火攻心之下,练功走火入魔,最终死去。
班秋萍爱的虽然是师兄成昆,可阳顶天对她不错,她毕竟是阳顶天明媒正娶的妻子,阳顶天走火入魔而亡,全是知道了她跟师兄幽会,班秋萍心中愧疚,自刎身亡。
这一下,阳顶天虽然死了,可成昆的师妹也死了,成昆更恨明教了。
成昆曾经收了一个徒弟叫谢逊,学得成昆的一身绝学,成昆却不知道,谢逊已经当上明教的金毛狮王。
过了几年,成昆发现谢逊竟然曾经加入明教,担任明教的四大法王之一,为了实施报复明教的计划,他假装喝醉,害死了谢逊全家,导致谢逊精神失常。
成昆聪明绝顶,阴险狡诈,作为谢逊师父,他最了解徒弟的性子,他知道谢逊的性格很容易偏激,所以才故意把谢逊逼疯,谢逊就会做出一些反常的事儿,比如杀了江湖上很多成名人物,包括六大门派一些高手。
虽然谢逊杀人以后,总是写上杀人者混元霹雳手成昆,可不久之后,江湖上都知道,是明教的金毛狮王谢逊干的,是嫁祸成昆。
成昆的目的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是明教的法王谢逊干的,然后让江湖上的各大门派跟明教为敌。
果然,谢逊先后杀死了好多跟六大门派有关的人物,比如峨眉派掌门灭绝师太的哥哥方评,少林四大神僧之一空见大师,谢逊还曾准备偷袭张三丰的大徒弟宋远桥,被空见大师阻止,毕竟,杀了武当七侠之一,天下第一的武当祖师张三丰,不会善罢甘休。
后来,成昆为了灭了明教,更是鼓动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其实成昆还有更大的阴谋,那就是他想成为天下第一人,武林盟主,最终这一切都被张无忌阻止了。
金庸群侠传3古墓攻略?
1、开局让自己的悟性在80以上,福源在80以上,在选择增加内容的时候选择增加福源,问问题梦中情人是谁时,回答小龙女。
2、第一天在牛家村四处闲逛,中午午时回村,发生官府欺人剧情,选择出手但是干不过,回去树林就可以加入全真教(一定要加)。
3、加入后为了触发古墓剧情,答题时第一题选丘处机太师父,第二题选甄志丙师叔,第三题也选甄志丙师叔,最后一题选当然是师傅您啦!答完后不要加太多血,在比武时一定要输,让师傅骂你。
4、进古墓,自刎的时候选择自刎然后小龙女让你入古墓,学会天罗地网掌。9级后找小龙女去要“捕雀功”。然后学“掷针术”,学习的时候装备玉蜂针。6级后学习美女拳法等李莫愁到来。
5、李莫愁来了之后打不过,获得真经后然后走密道,两个方向分别是:1>西东南北东西东2>东东西北东西北。
6、出了古墓后可以选择单干,也可以招杨过、令狐冲、张无忌。把降龙十八掌练到顶级,灭少林拿易经经,通关无压力。
倚天屠龙记中阳顶天的遗书为什么选了谢逊做继承人而不选杨逍呢?
作者:暴雨梨花孤灯下
欢迎关注,有更多精彩内容
明教教主阳顶天失踪以后,明教四分五裂,乱成一团,才被六大派所趁,围攻光明顶,明教差点被灭。
阳顶天并没有选择谢逊做为接班人,只是让谢逊做了副教主,如果是接班人直接应该是做正教主。所以谢逊也只是一个过渡人物!
但是明教左使杨逍不仅武功还是才能还是谋略都高人一等,而又有阳顶天传他《乾坤大挪移》,为什么不直接选杨逍做明教教主接班,那是因为阳顶天知道杨逍有太多的毛病或者缺点了。
综合而言,小编认为有以下几点:一,薄情
二寡义
三自傲
四,私心
五,为人低调,不喜炫耀自身优势。
六,胸襟不够宽广,没有领导才能,不能让人信服。
薄情寡义的情指恩情,友情,亲情,爱情,义指情义,道义,侠义,义气等等,指人际关系冷淡,对亲人朋友从不热情热心,一个人不重感情,比较冷血,不管别人对他付出了多少,他总是认为是应该的,从没考虑或者很少回馈。
“薄情”形容对人的感情很淡薄,“寡义”是形容对于义的一方面很缺少。薄和寡都是浅薄、少有的意思,所谓“薄情寡义”,就是形容一个人不重感情,比较冷血,也就是背信弃义,无情无义的意思。
一,薄情,基本解释:以缺少坚定性、坚贞性、稳定性为特征的,负心,少情义。
这一点杨逍表现的淋漓尽致:
1,逼破纪晓芙,然后对纪晓芙不闻不问,纪晓芙独自生下女儿后,被打死后,也没去为纪晓芙报仇。
2,少年张无忌千里送孤,经历千辛万苦,九死一生,遇到杨逍后,虽少年张无忌明言不要恩惠,可是杨逍看到少年张无忌自己接骨疗伤,也没留少年张无忌养好伤再走,也没送张无忌出茫茫昆仑山,致使少年张无忌在昆仑山里转了十来天遇到朱九真,又受劫难。而是自己飘然离开。
看看少年张无忌在昆仑山的艰难:
如此行了十余日,臂伤渐愈,可是在昆仑山中转来转去,再也找不到出山的途径。这日走了半天,坐在一堆乱石上休息,忽听西北方传来一阵犬吠之声,听声音竟有十余头之多。犬吠声越来越近,似是追逐甚么野兽。
二,寡义:明教双使四法王五散人五旗主,这么多人中,杨逍只有和范遥有点交情,和其他人关系交集不多。
即使是范遥,两人也不交心。范遥远走西域二十多年,杨逍并无过多关心。
三,自傲自大:这个无需多言,杨逍范遥两人一样,估计只有明教教主阳顶天能让他们臣服,其他人估计都不放在眼里。
四,私心:阳顶天失踪后,杨逍虽说谁得到圣火令,谁就是明教教主,可是拿到圣火令谈何容易,就算不立教主,先立一个副教主领导群雄也不至于内乱,但是杨逍一直不立,教主不在,他现在排第一,自然不想,就像周颠所说,这一点绝对是他私心所想。
周颠哈哈大笑,道:“杨逍,你不愿推选教主,这用心难道我周颠不知道么?明教没有教主,便以你光明左使为尊。哼哼,可是啊,你职位虽然最高,旁人不听你的号令,又有何用?你调得动五行旗么?四大护教法王肯服你指挥么?我们五散人更是闲云野鹤,没当你光明左使者是甚么东西!”
这一点杨逍无从抵赖。虽然杨逍矢口否认,但是明教没有教主,杨逍位高权重,最是受益!
五,为人低调,不喜炫耀自身优势。若论武功和见识,杨逍是明教的不二人选,武功差不多技压群雄,少林寺斗三渡时,表现的淋漓尽致。招式和内力,除了殷天正外,确实超人一等。
还有阳顶天把“乾坤大挪移”都传给他。如果早让明教四法王五散人五行旗主知道,估计都想明教教主阳顶天是有意想把杨逍作为下任教主培养才会传给杨逍“乾坤大挪移”的,阳顶天失踪后,杨逍就算不做教主,发号施令也更有权威性,也更会让人信服,反对他的人会少很多。
可是杨逍却不明说,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机会。让其他人误会。
还有他还著书立说,整理编撰了《明教历史演义》,这一切都是对明教有益。可是这一切,杨逍此前没对任何人说,错失先机。
如果此前展示武功高人一等,和五散人几次冲突,把周颠打怕,使周颠不以为只是输了一招半式,以后纠缠不休。如果直接挤压群雄,反对者不会这么多。
可是他不使全力,也不言明,让周颠等人不知道他手下留情,不记得他的恩惠,白白错失施恩的机会。
六,胸襟不够宽广,没有领导才能,不能让人信服。这是杨逍最大的弱点,杨逍作为超一流的隐居世外的高人,武功、脾气和性格都可以,独来独往,像风清扬谢烟客那样,但想成为天下第一大派的教主,领导群雄,号令天下百万教众,就差很多了。
四大法王,一个都没人听他的。紫衫龙王黛绮丝结婚,因为范遥的关系,他不支持;白眉鹰王殷天正,年龄大,不服他;金毛狮王谢逊在明教中人缘好,他不来往;青翼蝠王韦一笑,独来独往,他不结交!
五散人中,周颠不理也罢。可是彭莹玉、说不得和冷谦可都是顾全大局,有远见的人,杨逍也不接纳,还与其大打出手,闹成僵局,着实是缺乏见识。
五行旗与白眉鹰王殷天正的天鹰教不对付,人多势众,并且他们没有争夺明教教主的野心,杨逍也不去接纳攀谈,搞搞关系,就说不过去了。
张无忌接任明教教主也是机缘巧合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又逢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明教生死存亡之际,救明教水火生死之间,又因为武功卓绝,高人一等,又有和白眉鹰王爷孙之亲,和金毛狮王谢逊有父子之情,和杨逍有救女之缘,和其他众人有救命之恩,等等因果因缘际会下,才被一团乱麻的明教接受做了明教教主。
而杨逍不仅做不到这些,还南辕北撤,更难被明教接受。
再说一个个个都眼高于顶、互不服气的明教,又都知根知底,内部人也很难能服众,反而不如空降外人来的好,就像现在做大做强的家族企业一样,没有空降专业人士管理,早晚会出事。
杨逍有杨逍的缺点,但明教也有明教内部的混乱不堪。
后来杨逍虽继任明教教主,但朱元璋羽翼已成,统兵百万之众,杨逍又年老德薄,万万不能与他争帝皇之位了。朱元璋登基之后,反下令严禁明教,将教中曾立大功的兄弟尽加杀戮。常遇春因病早死,徐达终于不免于难。
所以杨逍终有高强的武功、才能和见识,因为因为自己的种种缺点,不能让人信服,失去早点当上明教教主的机会。后来也因为自己的缺点,明教不仅没有壮大,反而被朱元璋所灭。
性格决定命运,也决定了格局。
溥仪当年是怎么走出皇宫的?
1911年末,随着辛亥革命的枪声打响,大清王朝这个延续二百年余的“庞然大物”,迅速土崩瓦解,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有意思的是,虽然清朝灭亡了,但溥仪依旧是“皇帝”,在紫禁城中依旧保留了溥仪“皇帝的尊号”,关起门来称孤道寡。
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将溥仪给软禁在紫禁城中。有点儿大清都亡了,就好好待在紫禁城中做自己的皇帝梦,不要再出来瞎搞得意思。相对地,《清室优待条例》还是给予了溥仪一定的“特权”和“尊重”,最重要的是每年给予溥仪一定的“优待金”,以维持溥仪在紫禁城中保持着帝王该有的气派和过上奢华的生活。
其实,这对溥仪来说与退位之前的生活并没有太多改变。依旧有人伺候,很是舒服,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太大的不同,而且很多的事还不用自己操心了。
然而,溥仪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可能是溥仪复辟的原因,惹得天怒人怨,不配继续呆在紫禁城中作威作福;又或者是冯玉祥上位后,进入北平之时,觉得住在紫禁城里的溥仪是个花架子,不仅架子大,自己每年还要掏那么多钱养他,这让冯玉祥十分的不爽,于是生出了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并将紫禁城中的财宝据为己有的想法。
总之不管是哪个原因,面对冯玉祥的武力胁迫,既无兵又无权的溥仪,也只能不甘地被冯玉祥“撵出”了皇宫。
毕竟,溥仪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绝无可能再翻盘了,大清早就不在了。唯一让溥仪不爽的就是,根据原本签订的《优待条例》,溥仪主动逊位,民国成立,虽说清朝没了,但是民国还是保证紫禁城中的一切不变,溥仪依旧可以在紫禁城中当他的“伪皇帝”,而且民国政府还要管溥仪在紫禁城中的开支用度。
但是万万没想到,明明答应好的事情,到了冯玉祥这里,一点情面都不讲,说撵人就撵人,二话不说就把溥仪和其它清朝的宗室成员给赶了出去,紫禁城就别想再住了,至于你们爱去哪去哪!
虽说,冯玉祥这波操作下来,确实有点不讲道理,但是溥仪有复辟的“前科”在,冯玉祥这波操作也算是“有理有据”,挑不得毛病。至于冯玉祥赶走溥仪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当然,这也不重要。
后面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了,溥仪迫于冯玉祥的武力,不得不被迫离开紫禁城,跑到了天津租界生活。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在就结束了,溥仪离开皇宫没多久,就与日本人联系上了,并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来到了奉天(沈阳)。至于溥仪为何会来沈阳,那是因为日本人在老早之前就盯着溥仪了,试图通过扶植溥仪的方法,建立起一个傀儡政权,并通过此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恰好这个时候,冯玉祥将溥仪给撵出了紫禁城,这无疑给了日本人机会。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批评下冯玉祥了,做的确实不好。虽说我都不看后来溥仪的所作所为,单纯从事情的表面来看的话,冯玉祥将溥仪给撵出紫禁城,无疑是正确的,且是一件有先进的意义的事情,同时也获得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支持。毕竟大清早完了,再留个皇上整天在紫禁城中称孤道寡,还要每年补贴钱给人过舒坦的日子,要知道当时的中国还有很多人饿肚子,实在是不应该。
但是,冯玉祥还是欠缺考虑,他错在小瞧了溥仪这个“前朝皇帝”的影响力了,虽然大清早亡了,但溥仪的身份毕竟特殊。你把人给撵出了紫禁城也没啥过错。但是你冯玉祥千不该万不该就是放任溥仪乱跑,说好听点就是你得体谅下人家溥仪特殊的身份,起码给人安置个好地方居住和生活;说不好听点,你冯玉祥再怎么样也得让这个“前朝皇帝”活在自己的监视之下吧!
结果呢?你冯将军倒好,把溥仪撵出紫禁城后,直接就不管不顾了,溥仪爱去哪去哪,这倒是“天高任鸟飞”。这也使得日本人有了可趁之机,最后还把溥仪给弄到关外去,成立了“伪满洲国”。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前文我们有提到,当时为了避免更大的战乱,不得不选择与满清“交易”,以签订《优待条例》的条件换取清帝逊位。《优待条例》中保留了清逊帝溥仪的皇帝尊号,允许溥仪继续居住在紫禁城中,并每年给予溥仪一定的经济支持,保证溥仪的各种开销,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这才没过几年冯玉祥便变卦了?
其实说起冯玉祥为何那么坚定地要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的理由,除了上面我们说的那个原因之外,还有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网传版本。
众所周知,冯玉祥作为军阀混战时期的大军阀之一,手底下自然的免不了有一支庞大的军队,而这支军队每天的开销更是一个天文数字,纵使是老冯也有吃不消的时候。
后来冯玉祥打进了北京城,面对天文数字般的军饷,免不得头痛不已。这个时候,冯玉祥想到了前清逊帝溥仪,这个在他的眼里一无是处的人,别的不说这个清朝的末代皇帝,平时啥事也不用干,还坐拥金山银山,吃穿不愁,反观自己,每天而自己每天拼死拼活的刀口舔血,还要每天考虑怎么养活自己这么一堆兄弟,这也太不公平了,两相对比下越看溥仪越不爽,怎么都要敲溥仪一笔。
于是,冯玉祥便派人进宫找溥仪交涉,希望“皇上”能主动点,“借”点军饷支持下自己。
面对冯玉祥提出的要求,溥仪十分的不爽,并没有给他。特别是冯玉祥派来给溥仪“讨要军饷”的那个副官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让看起来不像是借钱,像明抢一样。你说溥仪能给他钱?
就这样,溥仪愣是没给人钱,也不给个好脸色看。这也惹怒了冯玉祥,溥仪一想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一怒之下就将紫禁城给收归国有了,将溥仪给驱逐出宫。
看起来冯玉祥这是为了国家大义,实际上这些只不过冯玉祥借驴下坡而已,事实上冯玉祥压根没想过那么多,这一切无非是找溥仪要不到钱,报复溥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