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电脑的坏处,突然断电对电脑有什么危害

格科网

玩电脑的坏处,突然断电对电脑有什么危害?

意外停电、蓝屏死机等原因导致电脑没有正常关机就属于断电。

当你在编写文稿或进行其他创作时,突然断电则数据资料没有保存就会丢失。

玩电脑的坏处,突然断电对电脑有什么危害

众所周知,突然断电对电脑伤害是比较大,突然断电后可能出现数据丢失或不读盘的情况,但这种情况也是属于小概率的。

事实上很多的硬件产品都有应对断电的防御措施,有些甚至会有存储电力的电容,延长断电时的缓冲时间,不过到底可以争取多少时间呢?

事实上我们也没有一种标准的方法可以测试,不过其实也不需要太过担心。电脑安装的操作系统就算忽然遇到断电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防护能力,唯一会可能造成系统奔溃的状况,只有系统正好在更新系统底层的文件,而断电时又这么刚好是完成删除、还未回写的阶段,才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

电脑上的电源、主板、CPU、内存、显卡、硬盘等一般都会有断电保护机制,不过重点还是电源断电防护和硬盘的断电保护:

电源防护

电源作为电脑供电安全的第一道关卡,从输入到输出都具备着各种的保护措施。输入保护的作用就是当外界交流输入出现异常的时候(短路、浪涌电流和浪涌电压等),电源可以及时的切断输入,以最小的代价来保障电源以及其他硬件的安全。

电源输入保护更像是电源对自身的保护,而电源输出保护更多地就是出于对整机安全的考虑。

目前电脑电源的输出保护主要有SCP短路保护、OCP过流保护、OVP过压保护、OTP过温保护四种,是英特尔电源设计规范中要求必须具备的电源输出保护措施,而部分高端电源则会进一步配置OPP过功率保护和UVP欠压保护等进阶保护措施,确保电源在各种异常状态下都能及时关断输出。

另外正规厂商的电源还有一个重要的参数:保持时间。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就是电脑电源失去交流市电输入后,依然能维持正常输出的时间,一款合格的电脑电源是要做到“输入断开后至少在一个交流周期内保持正常的输出”,这个时间一般来说是非常短暂的,通常只有几十毫秒甚至十几毫秒。

那为什么电源的保持时间也算是一种保护措施呢?

实际上在日常使用中,我们碰见最多其实是外界供电突然断开。突然断电带来的后果可大可小,比较严重的是数据丢失。电脑内部的各个硬件本身都有各自的断电保护措施,而电源的保持时间则是用来确保这些断电保护措施可以有效执行。

机械硬盘断电防护

对机械硬盘来说,突然断电虽然并不会导致硬件的损坏(或者说几率很小),为了避免磁头和磁盘的接触磨损,现代机械硬盘会有一个磁头复位的装置,机械硬盘不工作时,磁头回到复位位置,磁头复位不是依靠电能的驱动,而是机械力量。磁头上有个类似弹簧装置,一直试图将磁头拉回复位区,通电时磁头受磁力作用移动至磁盘上方。

如果机械硬盘突然断电,磁力消失,磁头瞬间被拉回,磁头有可能落在盘面被弹簧拉回的瞬间造成磁盘损伤,当然这种机械故障的几率是特别小的。

固态硬盘断电防护

固态硬盘的工作机制与传统机械硬盘截然不同,对于机械硬盘来说LBA地址会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指向,而到了固态硬盘当中,数据写入之后实际存储在闪存的哪个位置是由固态硬盘主控决定的。最“原始”的断电保护机制就是在恢复通电后争取修复受损的FTL表,修复过程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才会有变砖后“通电三十分钟闲置”的救急方法。

通电闲置的救济方法并非总能成功,所以减少变砖的最佳方法还是避免异常断电对固态硬盘造成伤害,于是就有了各种固态硬盘断电保护机制的出现。

异常断电保护有硬件级和固件级两类。当前所有的固态硬盘在设计时其实都会有掉电保护机制,重点在于能否覆盖所有可能发生的极端条件,以及保护机制自身是否会犯错。

硬件级断电保护需要有独立的硬件电路,包括应急供电用的电容、用于发现断电并触发保护机制的电压监视芯片等。一般采用聚合物电容作为断电保护电容,此外还会有相应的升降压电路。

除了使用聚合物电容之外还有一些固态硬盘会使用电解电容。

硬件级断电保护机制通过电源稳定侦测到断电发生后改用备用电容供电并立刻着手固态硬盘缓存内重要FTL数据的刷新写入。

可以看到,整个硬件级断电保护机制当中,电容至关重要。

不管是聚合物电容还是电解电容,都是有使用寿命限制的,而且会随着工作温度的提升而加快失效,所以带有硬件断电保护电路的固态硬盘都会有一个安全使用年限,一旦电容失效,不但不能保护固态硬盘,反而会因为断电时保护逻辑无法生效而导致数据丢失风险。

除了硬件级断电保护之外,其实现在各家固态硬盘厂商也都开发了各自的固件级断电保护策略,PCB上并没有硕大的聚合物电容或是电解电容,但一样具备断电保护能力。

在断电过程是瞬间的,但电压并不会直接变零,而是有一个急剧的下降过程。在不添加保护电容的情况下,固态硬盘也可以通过定制版主控或独立的电压监控芯片时刻监视供电情况,一旦发生电压下降会在毫秒级时间内触发断电保护应急机制:马上停止用户数据的接受和写入,立刻将FTL映射表等对固态硬盘正常工作至关重要的元数据写入到NAND闪存当中。这样在下次再通电的时候,固态硬盘就无需面对FTL损坏、Page写入错乱等一团糟的局面。

所以说,电脑突然断电一般一两次伤害不大,但电脑正常去关机、别随便拔还是很重要的。虽然硬件有很多的断电防御措施,没准碰到运气不好的时候呢,毕竟数据才是最宝贵的。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笔记本电脑一直高强度运行会有什么损害吗?

您好,如果您是高配置商务笔记本,损害不是太大。

如果您是普通的笔记本电脑损害会比较大。

不管是什么笔记本电脑如果长时间高强度运行都会有损害,特别是CPU、内存、硬盘等等。如果电脑温度一再上升笔记本可能会出现死机、自动关机等自动处理。

办公电脑一机两网有哪些危害?

所谓“一机两网”,是指一台计算机通过本机一个或两个网络适配器,连接两个不同的网络,同时处理这两个网络数据的运行方式。比如说,铁路内网设备插接无线网卡,连接手机接入互联网通道,生产办公场所私接互联网WIFI,防病毒服务器连接互联网升级病毒库,移动存储设备内外网交叉使用,以上均属“一机两网”范畴。

“一机两网”的主要危害:

1、外部人员可以直接连接铁路内网。连接外网的计算机被木马、后门感染的机率很大,外部人员可以远程完全控制计算机,查看本地数据,进入铁路内部系统,传播病毒,获取内部信息。

2、为有害程序、病毒传播提供通道。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在下载资料、打开邮件附件时,有害程序、病毒在本机潜伏,在连接铁路内网的时候传播。

3、造成泄密隐患。同时或者不同时构成“一机两网”均存在威胁,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感染窃密软件,在连接铁路内网时自动传播其他内网机器,获取铁路内网数据资源。

综上所述,一机上两网的危害十分严重。某台计算机一边接内网,一边又连接因特网,

那么就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目标,黑客不仅能够轻易窃取重要数据,还有可能传播病毒。轻则使内网计算机运行速度变慢,重则甚至使计算机系统死机、瘫痪,从而严重影响、干扰正常工作的开展,给企业和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所以说,用保存涉密信息的计算机上国际互联网和一机两网的工作方式,是很容易造成泄密的,大家一定要杜绝“一机两网”。

【关注我了解更多电脑知识】

为什么新买的电脑需要格式化?

首先你的电脑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你的触控板,因为触控板需要安装驱动。也许是那人装不来触控板的驱动吧。还有就是,电脑格式化,它是把你的硬盘重新格式化分区过吗?如果是的话,请以后注意点,最好少重新把硬盘格式化分区。因为这样,多格式化几次过后硬盘有可能回出现外道。新买的电脑如果没有格式化重新分区的话,那是不能用的。因为,新的硬盘是没有分区的。也没有装系统的。所以要格式化分区才能用。

电脑开机快速启动有坏处吗?

快速开机一般只能通过优化系统,减少服务加载和程序加载来达到提高开机速度的目的。一般不会对电脑有什么危害。 下边我着重说一下,快速关机的原理和危害。现在有好多快速关机的方法,比如任务管理器加上CTRL键什么的,这样子对电脑还有有坏处的,非正常的关机都会对电脑造成伤害,可能一次两次看不出来,但是长期如此,伤害就是会看出来的。所以我推荐除了紧急情况使用快速关机,其他都不要用。 Windows的正常关机涉及到多个组件和多个过程。我 们来看一下它的基本过程。

①用户发起关机指令后,发起关机指令的程序会通知 Windows子系统CSRSS.EXE,CSRSS.EXE收到通知后会和 Winlogon.EXE做一个数据交换,接着由Winlogon.EXE通知 CSRSS.EXE开始关闭系统的流程。

②CSRSS.EXE收到Winlogon.EXE的通知后,会依次查询拥 有顶层窗口的用户进程,让这些用户进程退出。如果某一个用户 进程在一个默认的超时时间5000毫秒(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键值 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HungAppTimeout设定超时时间)内没有退出的话,Windows会显示 一个结束任务对话框用于询问用户是否结束这个任务。默认情况 下这个对话框会一直显示而不会自动关闭。 对于控制台程序来说,基本情况类似,只不过Windows使 用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Desktop WaitToKillAppTimeout来设置超时时间。

③接着是轮到终止系统进程了。系统进程包括SMSS.EXE 、Winlogon.EXE、Lsass.EXE等。Windows在终止系统进程的时候 并不像终止用户进程那样如果无法在规定时间内终止则提示用户 ,而是跳过这个进程,去执行下一个系统进程的终止操作。使用 的超时时间和第2步使用的时间相同。 上述3个步骤是整个Windows关机过程中最耗费时间的一 段,大多数关机缓慢的原因都是因为这3个步骤引起的。完成前3 个步骤后,进入关机操作的第4个阶段,这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④Winlogon.EXE调用一个原生API函数NtShutdownSystem()来 命令系统执行后面的扫尾工作。在这个阶段里,Windows执行子 系统会完成最后的关机操作,例如:设备驱动在这个阶段里完成 一些驱动设定的特殊操作;也是在这个阶段,配置管理系统将被 修改过的注册表数据回写到磁盘里面。等除了电源管理以外的全 部子系统完成退出以后,电源管理完成最后的操作:如重启、关 机等。 看来Windows关机过程还挺复杂的。我也试用了刘凯读者 所说的软件SuperFast Shutdown( http://www.xp- smoker.com/installations/superfast.zip),确实会让关机速 度加快。另外我们知道按Ctrl键的同时,再单击任务管理器窗口 中的菜单“关机→关闭”命令时,系统也会被快速关闭。它们又 是如何实现快速关机的目的呢? 我分析了一下SuperFast Shutdown,它是用Visual Basic编写的。经过分析后得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SuperFast Shutdown首先使用RtlAdjustPrivilege()提升自己的权限,然后 直接调用NtShutdownSystem() 函数来完成关机过程。也就是说它跳过了最为耗费时间的前3个 步骤而直接进入第4个步骤,因此能够很快关机。 利用Ctrl键配合任务管理器的快速关机技巧类似于 SuperFast Shutdown的原理,即通过省略一些步骤来加快关机的 速度。 原来它们之所以能快速关机是因为投机取巧,跳过了一 些步骤。我记得当初使用Ctrl键配合任务管理器的关机技巧时, 关机速度是快了,不过却出现过Office各组件中的个性设置丢失 等莫名其妙的问题,这些问题和快速关机有关吗? 毫无疑问,利用前面的方法快速关机很容易导致你所说 的那些问题。这是因为在前3个步骤中,有一个让进程正常退出 的过程。大多数软件在编写的时候会把一些设置保存在自己私有 的内存空间里面,当软件关闭的时候才把这些设置回写到特定的 地方,如注册表或某个配置文件里。 而关机操作的第4步并没有提供一种途径能够让这些设置 被记录下来,因为这个阶段Windows认为前面所有必须经过的流 程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Windows核心组件的退出问题了。在这 种情况下,使用快速关机导致软件设置丢失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 了。 实际上Windows本身的关机速度已经很快了,关机速度变 慢的多数问题都出在用户安装的程序上,由于一些设计不好的应 用程序或驱动程序的问题,造成了关机上的延迟。 因此要加快关机速度,正确的做法是尽量减少应用程序 等对关机过程的影响,如关闭一些无用的自启动程序等,而借助 SuperFast Shutdown或一些技巧执行非常规的关机操作尽量不要使用,毕竟 数据的安全性比节省的那几十秒钟重要得多。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