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泽精灵(大话西游2如何才能让白泽的速度达到最低)

格科网

白泽精灵,大话西游2如何才能让白泽的速度达到最低?

如果@小阿悦NZBZ

问大家《DaHuaXiYou2》游戏里那个召唤兽的速度Zui慢,大家肯定会说——“神兽白泽”。这个答案确实没有问题,但是假如问你如何才能让白泽的速度保持Zui低,进而达到全场Zui后一个出手的目的,可能大家的答案就不太一样了,接下来小苏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讨论下这个话题~

白泽精灵(大话西游2如何才能让白泽的速度达到最低)

首先Zui基础的办法就是提升等级,初值为负敏的白泽,会随着等级的提升速度越来越低。如果有不相信的小伙伴们可以找一只0级的白泽和飞升200级的做一下对比,结果就一目了然。很多人纳闷儿,升级之后不是会加属性点么,怎么速度反而会低?这就涉及到成长率的原因,纵然200级白泽确实有200的原始敏捷,但是由于其初值和成长率的关系,到Zui后速度会变得更低。

其次就是召唤兽技能,如果两只召唤兽等级、龙骨等因素都完全相同,管制的坐骑也基本一致。这时候就需要技能来提供属性。目前为止游戏中只有一个减速度的技能——“蹒跚”。除此之外“蹒跚”还会受到召唤兽本身的亲密影响,亲密度越高,既能提供的减敏效果也就越发明显。因此很多神豪都会把白泽训到千万以上亲密,就是为了Zui后出手。

如果上面这些条件还不足以让白泽速度达到Zui低的话,那就需要技能辅助。比如男魔和剑JingLing的加速技能,负敏召唤兽加速之后敏捷会变得更低,这一点老玩家们应该都知道。因此很多时候土豪们在Zui后一回合都会让剑JingLing去给白泽上速,就是比拼谁的速度更慢!

好了,关于速度的话题,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吧我是@小阿悦NZBZ,一个专注于DaHuaXiYou多年的老玩家。如果想了解更多游戏资讯和相关玩法的话,记得关注一波,这里JueDui有你感兴趣的内容~

梦幻西游宝宝携带等级?

人物携带召唤兽等级有两个要求:1.召唤兽参战等级必须低于人物等级,比如69级的玩家所能携带的召唤兽只能是携带等级65及以下的;2.召唤兽等级不能高出人物等级+10,譬如69级玩家所携带的参战召唤兽最高只能达到79级,高于79级则无法出战。

神兽:超级白泽,超级青鸾,超级赤焰兽,超级大鹏,超级大象,超级大熊猫,超级海豚,超级筋斗云,超级金猴,超级孔雀,超级灵狐,超级灵鹿,超级六耳猕猴,超级泡泡,超级麒麟,超级人参娃娃,超级土地公公,超级玉兔,超级神牛,超级神虎,超级神兔,超级神龙,超级神蛇,超级神马,超级神羊,超级神猴,超级神鸡,超级神狗,超级神猪,超级小白龙,超级猪小戒,超级飞天,超级神鼠。

大海龟/0级

海星/0级

护卫/0级

巨蛙/0级

泡泡/0级

树怪/0级

章鱼/0级

飞燕女/0级

骨精灵/0级

剑侠客/0级

羽灵神/0级

大蝙蝠/5级

赌徒/5级

海毛虫/5级

狸/5级

强盗/5级

山贼/5级

野猪/5级

蛤蟆精/15级

黑熊/15级

狐狸精/15级

花妖/15级

骷髅怪/15级

老虎/15级

羊头怪/15级

狼/25级

牛妖/25级

虾兵/25级

小龙女/25级

蟹将/25级

野鬼/25级

龟丞相/35级

黑熊精/35级

僵尸/35级

马面/35级

牛头/35级

兔子怪/35级

蜘蛛精/35级

白熊/45级

古代瑞兽/45级

黑山老妖/45级

蝴蝶仙子/45级

雷鸟人/45级

地狱战神/55级

风伯/55级

天兵/55级

天将/55级

花铃/55级

蚌精/65级

碧水夜叉/65级

凤凰/65级

蛟龙/65级

鲛人/65级

雨师/65级

独角鬼王/65级

月影仙/65级

芙蓉仙子/75级

锦毛貂精/75级

千年蛇魅/75级

如意仙子/75级

犀牛人态/75级

犀牛兽态/75级

星灵仙子/75级

巡游天神/75级

百足将军/85级

镜妖/85级

泪妖/85级

鼠先锋/85级

野猪精/85级

日游神/85级

灵符女娲/95级

律法女娲/95级

吸血鬼/95级

阴阳伞/95级

幽灵/95级

鬼将/105级

画魂/105级

净瓶女娲/105级

幽莹娃娃/105级

巨石守卫(昼)/105级

巨石守卫(夜)/105级

玄珠灵仙/105级

云游火/105级

狐不归/105级

大力金刚/125级

金铙僧/125级

灵鹤/125级

琴仙/125级

噬天虎/125级

雾中仙/125级

炎魔神/125级

夜罗刹/125级

夜游神/125级

月魅/125级

红萼仙子/135级

葫芦宝贝/135级

机关人/135级

狂豹兽态/135级

龙龟/135级

猫灵兽态/135级

踏云兽/135级

蝎子精/135级

巴蛇/145级

机关鸟/145级

机关兽/145级

连弩车/145级

混沌兽/155级

巨力神猿/155级

狂豹人态/155级

猫灵人态/155级

蜃气妖/155级

藤蔓妖花/155级

修罗傀儡鬼/155级

长眉灵猴/155级

无常鬼差(白)/155级

无常鬼差(黑)/155级

金身罗汉/165级

曼珠沙华/165级

修罗傀儡妖/165级

般若天女/化圣175级

持国巡守/175级

灵灯侍者/175级

毗舍童子/175级

增长巡守/175级

真陀护法/175级

妙华天女/化圣175级

广目巡守/175级

谛听/175级

涂山雪/175级

古代鲛人是不是真的?

鲛人极有可能是存在的,是不是美女不好说。

中国古代的记载中,鲛人是人头鱼身的生物,水陆两栖,擅长织绢,能生产珍珠,身上的膏油还能千年不灭。

这样的形象与西方的美人鱼类似,巧合的是,中国有些记载中确实提到鲛人是美丽的女子,皮肤白皙柔软,眉清目秀,性情温和。

栋子认为,古代传说中的“鲛人”极有可能是存在的,但“鲛人”的意思可能与我们理解的不同,没多大可能是如今美人鱼的形象。

它们的原型来源大约有四种,古老民族、陌生生物、古人类分支,以及最可怜的人类先天性疾病。

古老民族

中国对鲛人较早的记载,在《山海经·海内南经》中:“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

晋代郭璞注解:“离耳,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

郭璞认为,雕题就是在额头和身体上刺青,画上各种花纹,像鳞片一样,这就是所谓的“鲛人”,居住在郁水南方。

古郁水在如今的广州市入海,它的南方就到了中国的最南地区,靠海靠江河,居住在这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确实有刺青的传统。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中国最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靠水为生,有着下水采珍珠的营生,还会织一些风格不同的布,被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古中国人认为是鲛人,不足为奇。

又如《太平御览》中记载:“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这看起来很神秘,鱼尾的鲛人怎么能离开水到陆地上呢?如果我们把鲛人当成古老的沿海少数民族,就可以很好理解了。

少数民族织好了布、采好了珍珠,去城市中售卖,居住在某户人家中,临走前依依不舍而落泪,便赠送给了他们一盘珍珠。

陌生生物

这是流传最广的说法,古人可能将海洋里的陌生生物错认为鲛人了,如儒艮。

儒艮是海洋草食系哺乳动物,皮肤灰白,体毛稀疏短细,头部较小,背部没有鳍,胸部有一对乳房。

儒艮需要定时浮出水面呼吸,所以很少去深海,大多居住在离海岸较近的海草丛中,有时候还会进入到河口内。

航海的人类漂泊在茫茫大海中,时间长了,精神可能会恍惚,错把浮出水面呼吸的儒艮当做了人类女子。

如《赫特生航海日记》记载:“美人鱼露出海面上的背和胸像一个女人。它的身体与一般人差不多,皮肤很白,背上披着长长的黑发。它潜下水去的时候,人们还看到了它和海豚相似的尾巴,尾巴上还有像鲭鱼一样的斑点。”

中国古籍也有这样的记载,《祖异记》记载,宋代的查道出使朝鲜时,在海面上见到了一个妇人:“红裳双袒,髻发纷乱,肋后微露红。命肤于水中,拜水感恋而没,乃人鱼也。”

这些人都是在海面上见到的鲛人,都看到了它们的双乳,极有可能是看到了儒艮。

此外,鲛人还有可能是其他的水生生物,《史记集解》记载“徐广曰:人鱼似鲇,四脚。正义广志云: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异物志云: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入。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出东海中,今台州有之。按:今帝王用漆灯冢中,则火不灭。”

《史记集解》提到的“四脚”、“如小儿啼”,不就是娃娃鱼吗?那“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可能就是鲸鱼之类的生物了。

人类分支

国外有研究称,美人鱼可能是古猿朝早期人类进化中的一个分支,进化成了水中生活的物种。

人们普遍认为,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大致分为古猿、南方古猿、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但在古猿到南方古猿之间大约280万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这时期的生物化石出土,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是空白的。

所以有些科学家就提出了“海猿说”的假说,认为这段化石空白期的人类祖先生活在海洋里,几百万年后才重返陆地。

他们结合地质史猜想,非洲大片地区曾被海水淹没,陆地上的古猿被迫下海,水中的环境让它们进化成了海猿。

当海猿重返陆地时,有些海猿继续留在了海洋,进化生存,但还保留着一些早期猿人的特征,被后来的人类看到,错认为了鲛人。

日本《古今着闻集》一则类似的记载:

“(人鱼)头部类似猿猴,长有鱼一样尖细的牙齿,上身长有红色的鳍,下身的形态类似鲤鱼,鳞片呈黑色,以鱼为主要食物……”

美人鱼综合征

除了少数民族、人类分支、陌生生物的猜想,古时的鲛人还有可能得了先天性下肢畸形疾病,叫做美人鱼综合征。

美人鱼综合征极其罕见,大约10万人中才有一例,婴儿的双腿内侧天生粘连,看起来就像是人鱼的尾巴。

可惜美人鱼综合征患者成活率很低很低,一般活不过几个小时,如今已知幸存的仅仅有两人,一人在美国,一人在秘鲁。

我们可以猜想一下,古时可能有人得了美人鱼综合征,幸运地存活下来,被迷信的古人错当成了鲛人。

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多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我们人类探索的地方只是沧海一粟,没有人能断定海洋里有没有神奇的种族。

栋子最后要分享一则细思极恐的鲛人故事,在《太平广记》中有记载:

“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东海的这些老光棍们,逮住了鲛人做那啥,实在是单身久了,看着鲛人也眉清目秀的。

不过,这些鲛人是儒艮呢,还是被光棍拐卖的妇女扮成了鲛人模样呢?

「魑魅魍魉」有什么区别?

魑魅魍魉到底是什么鬼?由土鳖君为您解答。

简单地说“魑魅魍魉”即是对祸害别人的小妖精的统称,也代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小鬼。后来引申为心有叵测的大坏蛋之意。

如果想知道“魑魅魍魉”到底是哪三种小鬼?诸位看官且看土鳖君慢慢盘上一盘。

三小鬼的出处

魑魅魍魉的原型出自春秋末年左丘明所著的编年体史书《左氏春秋》之中。

左公在《左传·宣公三年》篇中记录了“楚庄王问鼎”的故事。当时时逢春秋末年,楚国迅速崛起,楚庄王曾耀武扬威地跑到周王室问“九鼎”的重量。周大夫王孙满识破了楚庄王欲一统天下的野心,借“在德不在鼎”一说,挫败了楚庄王的气焰。

王孙满的论述中曾有这么一段,“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意思是“夏朝以德治天下,九州的牧首将自己辖区内的各种风土人情绘制成图像,筑在了九鼎之上。这样老百姓就可以辨别各种神灵鬼怪,进入山泽丛林就不怕碰上‘螭魅罔两’了。”

后来,为了更形象的表述“螭魅罔两”皆为鬼物,就给它们统统的加上了鬼字旁,变成了“魑魅魍魉”。

到底是什么鬼?

一般来说,魑魅是一对组合,而魍魉则是单独一种小鬼。

南梁黄门侍郎、太学博士顾野王所编纂的字典《玉篇》中说,“山神为魑魅,水神为魍魉”。也就是说魑和魅都是山中之鬼,魍魉则是水中之鬼。

从《左传》中我们可以看出,魑就是螭。

螭是一种龙,关于它的形象有两种说法。

说法一:螭即“蚩尾、鸱尾、螭吻”,是传说中龙的第九个儿子,是一种龙头鱼身的海兽。相传,这“龙老九”喜欢登高望远,又是水中的精灵,所以古人经常把它放在屋脊的角上,以防止火灾。

说法二: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据曹魏经学家张揖所著的训诂学辞书《广雅》中载,龙总共四种,有鳞的龙叫做“蛟龙”,长翅膀的龙叫做“应龙”,有角的龙叫做“虬龙”,没有角的龙就是“螭龙”。

古人认为,螭龙黄色无角,虎头龙身。是林中之王老虎和云中之龙所生之子,既有龙的威猛又有虎的勇毅,时而在云中穿梭,时而在山林中穿行。

由上述描述可见,“无角螭龙”显然比“龙老九螭吻”更符合“魑”山中之鬼的形象。

龙本为吉祥之物,怎么会演变成小鬼了呢?

土鳖君推断,因为螭龙的形象太过威严勇毅,猛然间在山林里露一面肯定会吓人一大跳,惊吓也是能死人的。所以骇人之“螭”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害人之“魑”了。

魅就是山中林木所化的妖精。

《说文解字》中说,魅,从鬼,从未。鬼这个偏旁不用深究了,那么“未”字旁代表着什么呢?

《说文解字注》中说,“未,象木重枝葉也。”意思是“未,就是树木枝叶重重叠叠的象形字。”

因此,“魅”中的“未”字,表述的是“魅”的生活地点就是山林中。

《说文解字注》中又说,“魅,老物精也,人面獸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意思是“魅就是老物件成了精,长着四只蹄子,人面兽身,喜欢魅惑他人,是山中的怪异之气所生。”因此,“魅”就代表这山林中喜欢魅惑他人的山鬼、山精。

还有人说,“未”字是“妹”字的简写,魅呢则是善于诱惑他人的女鬼的意思。

魅,还可以写成“鬽”,从鬼,从彡。

这个“彡”又做何解呢?

彡字,读作shān。《说文解字注》中说是“长毛或花纹的意思。” 鬽字从“彡”,说明魅这个东西长着长长的毛或花花绿绿的花纹。

无论是“人面兽身”还是“长毛花纹”,“魅”这种鬼善于诱惑人是不争的事实,所有有了“魅惑”、“魅力”“魅影”等词语。

这让土鳖君想起了伟大诗人屈原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山鬼》。

魍魉,水中的小妖精

在汉朝经学家蔡邕的礼仪类专著《独断》和晋朝文学家干宝所著的志异类小说《搜神记》中均提到:“上古的君主颛顼的三个儿子在死后皆化为厉鬼,一个名叫‘瘟鬼’或者‘疫鬼’,住在江水之中;一个名叫‘魍魉’,住在弱水中;还有个叫‘小鬼’,住在家里的角落里。”

弱水,是《山海经》中的一条河流,位于昆仑山之北,密度非常浮力特别的小,连草芥的种子和鸿毛都漂浮不起来。后来泛指那些水深浪高不能行舟的江河。古人认为是“魍魉”在水中兴风作浪。

有点像日本的“河童”。

后来,人们又用“魑魅魍魉”形容无恶不作的小人。

流传最广的一个故事就是,八国联军后期,在某次晚宴上,一位日本的侵略军头目骄傲的吟出“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则对出“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的故事。当然这只是以讹传讹的故事罢了。

其实,魑魅魍魉只是传统二十四鬼之一,除了这四位,还有“鬽、魁、魃、魈、鬾、鬿、魀、魆、魊、魋、魌、魉、魐、魒、魓、魕、魖、魆、魋、魖”有机会土鳖君再给诸君盘上一盘。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您。

我是土鳖君,一位爱极了中国的书生。

点关注,不迷路。

为您持续输出有质量的答案。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

为什么说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

“我们经常说生命有三个层面——身、心、灵,其实现代医学涉及的只是我们的肉身层面,而中医已经讲到了精、气‘’、神,涉及神灵以及五藏神明的问题。那《诗经》则更进一步,涉及我们生命的最高层面,也就是灵。灵的层面如何来理解呢?我认为,是艺术和宗教。”

看完以上引用的相关文字之后,不禁想起去年曾和一友人谈论人生的三大境界时,当时就有提到弘一法师——李叔同大师,对于李叔同大师当年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

以上是题外话,下面就简单的讨论一下“为什么说中国人的诗性是骨子里的?”这一深层次的问题,仅供大家欣赏和参考。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有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所谓“经”,就是根本,是永恒不变的精神家园。从人类文明发展而言,《诗经》是我们中华文明一个非常伟大的起始点。综观全世界,只有中华民族是一个“以诗为经”的伟大民族;不仅如此,还以《诗》为群经之首,这更彰显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特异性。

即便在春秋战国动荡时期,不仅君王和贵族在写“诗”,即便是普通百姓和妇女也在写“诗”,所有的人,无论富贵贫贱,都是通过“诗”来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在《诗经》里,我们可以看到祖先的那种率真、担当以及人生责任,其价值观、审美观、生活观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某种意义上说,从《诗经》开始,诗性就注入到了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

在此,我们顺便提及草根出身的汉高祖刘邦,他这个人好像没什么文化,但他的代表作品有《大风歌》和《鸿鹄歌》。汉高祖刘邦在过沛县邀集故人饮酒时酒击筑,并唱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全诗充满着一种王霸之气,抒发了汉高祖当年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担心。

而《鸿鹄歌》是西汉汉高祖刘邦创作的一首乐府体诗。在诗中,刘邦采用暗喻手法,表明自己对换立太子一事的无能为力:“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除此之外,还有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他曾因阉猪这件事写过一副非常了不起的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这个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其内容更是贴切,且意义非凡,不愧是从庙里出来的一代帝王。猪不阉,则是种猪,下种为生路,下种亦是死路——生死之路尽在其中。一刀下去,不仅斩断是非,亦斩断因果。其悟性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诗,五千年以来早已融入到了我们中国人的骨子里,不管我们有没有文化,我们都可以通过“诗”来点缀生活、表达情感,从而实现内心的需求。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