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传奇修改器,杨家将的名字

格科网

杨家将传奇修改器,杨家将的名字?

杨继业,杨四郎,杨五郎,杨延昭,杨宗保,穆桂英,杨排风等。

《杨家将》是讲史类的“袍带书”,其中有些事实有史可查,有些则真假相掺。

杨家将传奇修改器,杨家将的名字

明代中期以后,满州掘起,“倭寇”入侵,明王朝内部奸臣当政,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了通俗小说《杨家府演义》、《北宋志传》。《杨家府演义》全名是《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志传》,其作者已无从考证。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是怎样的?

“杨家将”满门忠烈,几代人前仆后继,精忠报国的英雄业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祖孙三代人均是北宋爱国名将,他们在抗辽等斗争中表现出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如同史诗般的精彩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一、杨家将简介

(一)、杨家祖孙三代

(1)、杨业,又名杨继业。太原(今山西太原)人。

“杨业的父亲名叫杨信,是五代时抗辽的著名将领。公元944~946年间,正是五代后晋和辽太宗执政时期,辽军曾一度冲入后晋的都城东京(河南开封),北方人民举起了抗辽的旗帜。杨信在火山(山西河曲)领导人民抗辽。现在山西河曲和保德一带地方,还有“杨家寨”的地名,相传是当年杨信活动的地方。

由于杨信在抗辽斗争中表现了英勇坚木县还有杨家城的遗址。强精神,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时,派他在麟州带领军队,保卫边防。现在陕西神木县还有杨家城的遗址。(赵文博《中国通史》以下简称《中国通史》)杨信任后汉的麟州刺史。

杨业本是北汉名将,无论是交战宋军,还是迎击辽军他都表现出骁勇善战的气概,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又因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号称“杨无敌”。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包围太原,宋太宗亲临太原城下督战。刘继元在困守孤城、外无援兵、内部厌战的情况下,于五月初五出降,北宋统一战争至此结束。

北汉降宋后,杨业亦归降宋朝。由于杨业之前在北汉三十余年的战斗经历,积累了丰富的戍边经验,所以当他归为宋军旗下,得到宋太宗的赏识。

“成为北宋王朝的一名将军。这时,他已经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宋太宗知道他熟悉北方边疆情况,派他做代州(山西代县)刺史,录属大将潘美部下。”《中国通史》

辽国也曾多次以荣华富贵诱降他,但都遭到了严词拒绝。因为杨业本身为汉人,这是一种民族情节。他宁可帮助宋朝一统江山,也不愿意被外族入侵。这也是他在宋太宗北伐时,誓死不投降的原因。

“杨业在他父亲的熏陶下,具有慷慨好义的精神。

根据历史记载,他有七个孩子。长子名叫延朗,后改名为延昭。延昭在北方坚守边疆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辽军很害怕他,称他为“杨六郎”,并不是他排行第六。其余六个儿子,除延玉阵亡外,还有延浦、延训、延瓖、延贵、延彬。”《中国通史》

杨业归宋后,任代洲兼三交(今太原北)驻泊兵马都部署。屡败契丹兵。

雍煕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契丹,因东路军在涿州战败,杨业形成孤军深入,节度使潘美、监军王侁强令他攻取寰洲,行至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陷入重围,浴血奋战后重伤被俘,绝食而死。时年约六十。

儿子杨延玉也壮烈殉国。

2)、杨延昭,本名延朗,杨业长子,称杨六郎。

幼时戏为军阵,杨业以为“此儿类我”。延昭常从父从征。

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曾在他父亲手下守备宁武关沿线。

雍熙三年(986年)从杨业攻应、朔,为先锋,打得辽军溃不成军。

“杨业死后,杨延昭仍然是宋朝守卫北方的一员名将。宋真宗曾经召见过他,说他不愧是名将的后代。当时他担任莫州(河北任丘)刺史。他很能团结部下,与将士们同甘共苦,保持良好的军队纪律。”《中国通史》

咸平二年(999年)冬,辽军南下,攻遂城(今河北徐水西),他在城上灌水为冰,至辽军因城坚滑不能上,遂退兵。其后屡败辽军于河北边境。官至高阳关副都部署。他号令严明,身先士卒,戍边二十余年。

(3)、杨文广,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

将门虎子,没有辜负老辈人的厚望。他因祖父余荫庇佑,入朝为官,任侍卫亲军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后升领防御使。

宋神宗时跟随范仲淹在西北同西夏国作战,立下战功。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

后因其追随大将狄青平叛有功,授广西钤辖,后复令知邕州。

他把收复失地的军事计划,连同作战的阵图送给宋朝政府。可惜一直到杨文广去世时,并没有听到朝廷的反响。杨文广的一片爱国心,像大石沉入海底。《中国通史》

杨氏一门要算杨文广绰有祖风啦!

(二)、折太君

佘太君与其它传说中的杨门女将不同,历史上确有其人。

佘太君,杨业之妻。亦称杨令婆。

佘太君生长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响,青少年时就研习兵法,颇通将略,把戍边御侵、保卫疆域、守护中原民众为己任,协助父兄练兵把关。

可以说折家名将辈出,担负起保卫西北边疆的重任。

在共同抗辽、保家卫国的斗争中,杨、折两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最终杨业与佘太君结为夫妻。

乾德二年,佘太君父亲折德扆病死后,她的兄弟折御勋、折御卿先后出任府州知州,官至节度使,而且都是当时的名将。折御卿,在子河汊之战中,以少胜多,大破辽军,“斩首五千级,获马千匹”,史书称“自是契丹知所畏”。

《中国通史》载:杨业的妻子折氏,也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人。出自云州(山西大同)的大族。她的祖父折从阮,五代后唐时担任府州(陕西神木东北)的防务。她的父亲折德扆、兄弟折御勋、折御卿,在五代后周和北宋初年,先后镇守过府州,多次与契丹交战,保护北方的门户。今山西保得折富村还有杨业妻子折太君墓。在元曲和传统戏里面,都作“佘太君”,大概是由于“折”,“佘”读音相近的关系。她善骑射,曾帮助丈夫屡建奇功 …

“杨业牺牲后,他的妻子折太君向宋朝政府提出了控诉,在正义的呼声面前,宋太宗只得把潘美降级,把王侁和刘文裕革职,并给杨业六个儿子以官职。”《中国通史》

佘太君不慕容华富贵,不畏帝王淫威,敢于和以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为代表的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可贵气节感人肺腑。

二、杨家将的抗辽斗争

契丹不断南侵,宋、辽之间曾先后发生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

(一)、高粱河救驾

第一次: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消灭了北汉,准备乘胜收复幽云等十六州。“但是,由于宋军长期连续作战,兵将没有好好地修整,战斗力已经十分疲乏,而辽朝以强大的兵力援救幽州,终于在高粱河大败了宋军。”《中国通史》

在宋太宗单骑陷入泥淖危险关头,杨业正押运粮草巧遇,及时将太宗救起,用驴车护送急撤。杨业、杨延昭父子迎击追兵,连杀兀环奴、兀里奚两员大将。宋军倍受鼓舞,反攻辽军,辽军落荒而逃。

宋太宗任杨业为重镇代州 刺史,以阻止辽军南下。

"第二年(980年)的三月,辽兵10万又向雁门关(山西代县北)进攻,气势汹汹。宋朝杨业一军,在雁门关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通史》

(二)、视死如归

第二次:公元982年,年仅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坐上辽朝皇帝的宝座。宋太宗想利用辽政权大变动的时机,出兵收复十六州失地。《中国通史》

雍熙三年(986年),战斗开始了。

“北宋的反击战,得到了北方人民的支持和响应。杨业的部队出了雁门关,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收复了云州(山西大同)、应州(山西应县)、寰州(山西朔县东北马邑镇)、朔州(山西朔县)等四州。在攻打应州和朔州时,杨业儿子杨延昭当先锋,把强悍的辽兵打得惊慌溃败。《中国通史》

但是由于东路军大将曹彬的贪功冒进,粮草一时供应不及,在涿州西南40里的歧沟,被辽军打得大败,损失惨重,当部队夜渡拒马河时溺死无数兵士,部队退到易州后,在沙河附近又死亡过半。

杨业知道辽军已经占了主动地位,只能分散他们的兵力,予以个别击破。杨业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卫云、朔、应州人民南撤的作战方案, 但没有被潘美及监军王侁、刘文裕等人所采纳。

之后杨业又与潘美约定,由潘美带领精壮步兵埋伏在朔州以南的陈家谷口,等待杨业把辽兵引到这边时,前后夹攻,痛歼敌人。

在退到陈家谷口时,指望潘美的部队前来接应,誰知他们早已逃之夭夭。

西路军杨业由于得不到主帅潘美的支援,在陈家谷口(今山西宁武东北)战伤被俘,绝食三日而死。《中国通史》

(三)、澶渊之盟

第三次:宋、辽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发生在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朝萧太后和耶律隆绪带领20万人马南下。

“杨延昭部队在广信军(河北徐水东)拦截南下辽兵,并上书要求北宋朝廷团结军民,打击敌人,收复失地。他认为辽朝孤军深入澶州,抢去的财物都留在马上,军队虽多,而人马困乏,只要宋军合力反击,是完全可以大败敌人的。”《中国通史》

但宋真宗缺乏这样的勇气。在北宋军民合力反击下,辽兵处处被动,处于不利地位。终于签订了“澶渊之盟”。

之后,宋朝于1005年(景德二年),派杨延昭防守保州(河北保定),后又调到高阳关(河北高阳东),这是宋朝的边防重镇。《中国通史》

结束语:杨家将祖孙三代人精忠报国,舍生忘死,奔向抗击敌寇战场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尊重爱戴和敬仰,杨家将的拳拳爱国之心,为国捐躯,铮铮铁骨,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鼓舞着广大民众而经久不衰!

这些故事时间前后哪个最早?

杨家将最早了。杨家将是北宋初期,水浒传是北宋末期,岳家军是南宋初期。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纪振伦(秦淮墨客)校阅的《杨家府演义》、熊大木的《杨家将传》(又名《北宋志传》、《杨家将演义》)等演义、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事迹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等构成了我国通俗小说史上著名的“三大家将小说”。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世居汉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很多就是岳家军子孙。

杨家将谁的武功厉害?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同时由于太过深入人心,所以不少人将之与真实历史混淆。实际上杨家将的故事基本都是虚构的,与历史大相径庭,所以大家在看的时候切忌将两者混为一谈。

下面和大家简单聊一聊我心中的《杨家将演义》最强十六将,看看与您认知中的有多少相似或不同之处。

第十六位:杨宗保

作为杨六郎的儿子,杨宗保是书中重点刻画的三代子弟,所以拥有一定的主角光环,若非如此,怕是未必登得上这份榜单。秒败给老婆穆桂英,数合不敌沈达,在几个重要的同辈兄弟中大概是武艺最差的一个,仗打得虽然不少,但是除了击败斩杀龙套、战五渣,凡是面对像样点的对手败多胜少,总体来说只能算中规中矩。

第十五位:岳胜

岳胜的情况正好跟杨宗保相反,作为没有光环的配角,堪称无冕状元,胯下赤兔马,掌中青龙偃月刀,是杨家军中难得的大将,特别是在前期实力水平一直名列前茅,是杨延昭结拜兄弟中武艺最高的一位。

战绩方面,七十合不敌杨延昭,十余合战平姜飞熊,在接近力竭的情况下尚且能与韩延寿大战二十余合。后期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和高手的陆续出世,逐渐退居二线。

第十四位:杨宗勉

作为杨延昭的次子,杨宗勉的笔墨远没有哥哥杨宗保多,但是实力却远强于哥哥。别的不说,单凭与沈达大战五六十合,就足以碾压杨宗保了,而且个人觉得即便是岳胜比杨宗勉也逊色一筹。

第十二、十三位:杨业、佘赛花

杨业被称作“金刀杨无敌”,刀枪双绝,武艺精湛。在这部书中已经年华老去,不复巅峰,却依旧称得上神勇。被打了三十大板带伤出战的情况下,依旧能与韩延寿大战五十余合,这份实力在前期算得上排名靠前的存在。

佘太君在剧情年时已经基本不在战场杀敌了,不过当年与杨业大战的佳话却一直广为流传。二人酣战百合不分胜负,最终佘太君以“走线铜锤”将后来的丈夫给击败了。

不过有一说一,首先在做武评时,暗器、弓矢的加成通常都不计算在内。而且我一直觉得当年杨业并没有释放全部能量。

第十、十一位:杨延昭、韩延寿

杨延昭是难得的帅才,金沙滩血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这部书的武力担当,不过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以及越来越多的高手登台,杨延昭的武力地位逐渐下降,并且出现了杨家特色性的“女强男弱”,到了中后期,基本很少在沙场与敌人斗将,毕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总体来说,杨延昭在书中的定位和《说岳全传》中的岳飞很像,优秀的战绩很多,但是和真正的顶级大将相比,差距巨大。

韩延寿与杨延昭堪称一世之敌,是大宋版的青龙与白虎,我们都知道在《说唐》系列小说中,青龙、白虎曾三世敌对,三世皆为白虎克青龙,韩延寿和杨延昭同样如此,不过两人的差距非常细微,曾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由于韩延寿最怕杨七郎,故而六郎假扮七郎将其惊走。

不过韩昌非常坦荡,他自认不如六郎,得知中计后也未懊悔,而是立下“杨六郎枪在,绝不造次”的誓言。

如果说杨六郎对应《说岳》中的岳飞,那么韩昌对应的就是金兀术,因为韩昌和金兀术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后期沦为衡量大将武力的刻度尺,并且由于很多特殊情况遭遇不少败绩,连杨排风都战胜过他。

第九位:姜飞熊

姜飞雄是北国武状元,他的飞刀绝技相当出色,故而常以此手段克敌制胜,因而让人低估了他的武艺硬实力。

实际上从他能够和穆桂英大战三十余合不分胜负,就足以看出其实力,毕竟能和穆桂英打到这种份上的,全书也没有几个,姜飞雄本打算以飞刀取胜,不想却奈何不得穆桂英,于是自认不敌下退走。所以表面看他是三十合后败走,实际上三十合并非极限,应该还具备继续打一段时间的实力。

第八位:杨宗英

个人觉得书中最被低估的战将就是杨宗英,因为以往看过的武评很少有人将他排进前十,甚至十五位之后都是常事。这是由于在面对沈达时,杨宗英仅仅十余合就被对方斩杀,但这主要是因为受了算计,并非硬实力上的不足。否则即便不如沈达,杨宗英也不至于如此迅速就被击败。

从其二十余合与姜飞熊不分胜负,之后破解了姜飞熊的飞刀来看,杨宗英至少拥有不逊色于姜飞雄的实力,不然姜飞熊不会在飞刀失效后便退走。只能说明在他看来,没了飞刀的自己是没有击败杨宗英的可能的。

第七位:沈达

很多大将定位武力都是以沈达做对比,因为他的战绩比较多,其有两大杀招,一个是因为天生神力,加上棒子沉重,所以常能压制对手;此外,沈达还精通暗器金钩,杨宗英、杨宗勉皆是因此而折于其手。

总体来说,沈达虽然不是天花板级的绝顶战将,但也并非没了小手段便不会战斗,他的武斗硬实力同样非常强悍。

第六位:杨延嗣

将七郎排得如此低必然会遭到书友们的口诛笔伐,因为至少有九成人都将杨七郎当作《杨家将》第一将。但是杨七郎由于出场较早,去世的同样也早,使得战绩较少。力杀四门过程中斩杀了不少辽国战将,但是在体力严重受损的情况下败给了韩延寿。尽管韩昌后来很怕他,毕竟曾经的力杀四门给韩延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但终究杨七郎是败了。这样的表现横向对比的话远不如其他一些文学作品、演义小说中的人物,因为所谓的力杀四门几乎是一个快要玩滥了的梗,很多小说中都有,而杨七郎大概是同类人物中最狼狈的。

另外,杨七郎缺少与真正高手的斗将表现,这点相对于后出场的人物劣势不小。所以我觉得七郎看起来更像是杨家将的一种武力象征,也算是书友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具体水平不太好与后来的穆桂英等人进行比较。

第五位:姜翠萍

一个实力极为恐怖却很少出手的绝世高手,作为杨宗英的未婚妻,姜翠萍很少抢丈夫的风头,不过他同时又是姜飞熊的妹妹,萧太后的义女,所以一直活在纠结与左右两难之中。

杨宗英的死使得姜翠萍彻底爆发,出阵斩杀大将沈达,之后自尽殉情。

第四位:黄凤仙

其实不光是杨家,整部书都是阴盛阳衰,黄凤仙的实力非常恐怖,又有削铁如泥的三皇宝剑,所以不仅秒败杨宗英、杨宗保、杨宗勉,还战胜过王兰英。当然了,书中在这里交代得很清楚,单论刀法,黄凤仙是不如王兰英的,不过三皇剑在手加成相当大,于是削了高兰英的兵器得以获胜。

此外,黄凤仙还曾与穆桂英大战二十合不分胜负,考虑到当时穆桂英有孕在身,实力多少打了些折扣,所以我将黄凤仙排在穆桂英之下。

第三位:任金童

任金童就是那个与杨延昭相貌一模一样的任堂贵之子,出场不久便死于颜容的偷袭之下,所以没什么像样的战绩,虽然一招击败韩延寿,但和《说岳》中的张宪一招击败金兀术一样,有出其不意的成分。

我之所以将其位列三甲之内,是因为三皇宝剑在手的黄凤仙对任金童十分忌惮,甚至可以说畏惧,这种忌惮超过了面对王兰英和穆桂英时。若非战绩匮乏,任金童甚至有争夺第一的资格。

第二位:穆桂英

知名度极高的巾帼英雄,最常被当做历史人物的虚构人物,战绩出色:吊打碾压杨宗保;杨延昭自认不敌,只能靠经验周旋;三十余合击败姜飞熊,视其飞刀如无物;有身孕的情况下与黄凤仙大战二十余合……至于其他斩杀、击败敌将的战绩多不胜数,就不一一而论了。

总而言之,穆桂英的出现打破了书中已有的武力框架,特别是出世时极度亮眼,直到后来陆续出现了能与之比肩的几个人物,才让她显得没那么突兀。或许是描写的侧重点不同,个人觉得穆桂英比实力隐隐在她之上的王兰英表现得还要出彩。

第一位:王兰英

父亲王怀是四大令公之一,所以有的版本也叫王怀女,相貌丑陋,因而被指腹为婚的丈夫杨延昭颇为嫌弃,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正常男人面对柴郡主和王兰英,更喜欢哪一个我想就不用说了吧。

不过王兰英的武艺极高,杨六郎在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另外在正面交战的情况下两合就击败了韩延寿,颇有《说岳》中高宠一枪败金兀术之势,这也使得杨六郎在遇到难题或者遇险的时候还得靠这个丑老婆救,颇有些“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之感。

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认同我心中的这份榜单,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杨七郎身上,其实我也有犹豫过,是不是应该将七郎放在第一来迎合大众,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坚守本心。毕竟不同的声音才会进步,何况每个人的分析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答案或者结果必然是不同的。至于合不合理,就见仁见智吧。

历史评书排名前20名?

第一部、《刘秀传》(田连元本)

第二部、《响马传》(陈青元本)

第三部、《薛家将》(黄佩珠本)

第四部、《杨家将》(刘兰芳本)

第五部、《岳飞传》(刘兰芳本)

第六部、《大明英烈》(单田芳本);

第七部、《水浒外传》(包括《大名府》《神州擂》袁阔成本)

第八部、《五女七贞》(原书八集,选前三集,聂田盛本)

第九本、《童林传》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