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上的最高峰蚂蚁庄园,东莞这座城市是怎样的印象呢?
初到东莞,工业区林立。街道陈旧。东莞市内建设得很漂亮。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说实在出去的时候刚好就是扫黄过后,于是一听说你是东莞的,就对你意味深长的笑,连我的一位老师也是这样,虽然知道他们并没有什么的恶意,但也很受伤,毕竟是自己待过了十多年的家乡,并且了解过的人都知道从事的人大多外省(并没有歧视,只是实话),出去了也知道东莞的许多好处了。偏题太过(本人有点话唠没办法),现在数一数优缺点好了。
优点:1.物价便宜,尤其港货店,港货店在东莞都不少见,可以说遍地,物价接近某宝的直销,甚至是比某宝更便宜,我一般都在家各种买买买,零食护肤品各种,差不多都是港货,挺不错的,在外边读书的地方不便宜,加上专于学业都没怎么买什么东西了。帮我省了一笔。至于房价因为本地有房家里没儿子不愁所以没怎么了解,不过听说深圳的去凤岗那边把房价炒高了点,其他地方镇街应该还是可以的。
2.各种好吃的,几乎每个镇都会有自己的特产,石龙麦芽糖,厚街家具,虎门服装贸易,旗峰腊味,道滘粽子……等,天知道我出去了就在也没有吃过粽子,年年都想哭了,对于一个吃货简直要命。
3.教育高中的不错,大多数努力一下都是可以读到普通高中的,普通高中的话现在很多几个镇几个镇联合搞一所高中,学校硬件软件都不错,至于大学,我是觉得完全可以投资更多去建设,当初就是因为要读的专业这边院校只有2b(广东院校每个阶段也是分AB类的),加上想出去看看世面,所以才出省的。
4.绿化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江边都有绿化带,听说清溪的湿地公园不错,不过没去过,高中那边读书都没去过白读了。还有平时可以去可园(毕竟广东四大名园),不过我还是没去过(所以我他妈的到底平时都干了什么(摔))。
5.多游泳池,不知道这点算不算优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谁能想到东莞也是水乡(我还是很大之后才知道),所以这边游泳池挺多的,夏天还是个好去处,不错游泳池大多是外地人,本地的大多去江边游泳,我妈说作为水乡人家怎么可以不会游泳,所以这个暑假也去学了游泳……在游泳池,对水实在开始有点恐惧。
现在是缺点了吧。
1.实在应该吐槽一下交通,地铁今年开通了,联通了两个高铁站石龙——虎门,可是想要灵活穿梭在各大镇街,还是得靠公交(哭)
2.市区是安全的,但是镇街就有点可怕了,年初我就被人在公交站扒了个手机,可怜我里边还有几千张图没备份orz
以下这点不是优点也非缺点:东莞现在正在一个转型的关键点,很多工厂也关闭了,科技和旅游服务方面会逐渐加强,但是感觉不太积极啊(希望是我错觉),希望能够加大力度吧,多扶持一下文化产业,吸引多一点人才,我以后也想回家好好出一份力啊。
写民国大师的书最有名的是哪几本?
写民国大师的书推荐岳南的《南渡北归》。
这本书几年前看到,刚开始被它的篇幅吓到,谁知一读起来就不舍得放下,读完感觉非常过瘾。
《南渡北归》主要讲述民国大师们民族危急存亡时刻做出的选择,在艰苦环境中的精神坚守和学术研究,以及抗战胜利后的回归和解放战争后的选择。全书共分三部,分别是南渡、北归、离别,正如书的封面所写,是全景式展示了民国大师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
当然,《南渡北归》不仅仅写了大师们那一段时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还用穿插的形式描写了他们的前世今生,在这里,既能看到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亦能看到一大批耳熟能详的名字黄侃、刘文典、吴宓、胡适、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可谓包括万象,几乎囊括了民国时期所有的大师。一套书可以了解整个民国大师群体。
本书文字通俗易懂,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只要对民国大师们感兴趣都可以读,可以作为了解民国大师最佳最佳推荐书目。
正是读了这套书,我才对民国大师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陆续读了一些其他的有关书,但最推荐的还是《南渡北归》。
你经历过哪些有趣的南北方饮食差异?
我是二姐,我来回答下你经历过哪些有趣的南北方饮食差异但问题。
二姐认为饮食差异可以分为两方面。我认为,南北方的饮食差异具体有两个方面的不同。这两个不同分别为:饮食上包括具体吃食上的不同和饮食习惯的不同。
1、吃食上的不同。二姐是北方人,所以饮食习惯还是以北方的饮食习惯为主的。但是我亲身经历了两个事情,让我觉得南北饮食上有差异。
第一种:在早餐店吃到甜味的豆腐脑。
之前去一家早餐店吃早餐。这是一家南方夫妻开的早点店铺,我第一次吃到了甜味的豆腐脑。要知道北方的豆腐脑都是咸卤的味道,里面加点黑木耳、葱花、香菜、食盐以及醋等等熬制而成的,这样配上一些面食当作早餐才开胃又下饭的。
但让我没想到这家南方夫妻开店卖的豆腐脑是甜味的,后来上网查才知道原来他们一直都吃这个口味的豆腐脑,所以才感觉到差异。
第二种:海南的小青桔做当作醋来吃。
二姐一次去海南旅游,深刻体会了南北方饮食差异。 因为没吃过海南的椰子鸡,所以到海口吃饭的时候,二姐特意点了一下那边很有名的椰子鸡。服务员陆续上来了几道美食,椰子鸡、椰子水的汤底、其他的肉类和涮菜。其他的美味先不说,等上调料的时候我真是被惊讶到了,因为这个调料看起来非常清淡。
有一点深褐色,上面飘着几个辣椒段。我就很纳闷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在北方的调料可都是需要放一堆调料的。比如说芝麻酱、沙茶酱,腐乳、葱花和香辣肉酱等等,如果不放这些调料那吃着是根本没什么味道的。没想到海口这边的调料这么清淡,我用筷子尝了一下,味道酸甜中带一点辣,是一种非常清新和纯粹的味道,淡淡的酸味刺激了味蕾,二姐感觉非常好吃。所以就问了下服务员这是什么,服务员说这是海南的小青桔,酸甜的味道很受海南人的欢迎。所以这顿饭,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蘸料所带来的不一样的口感。吃完之后,我才深刻体会到,酱料的差异真的相差很多。
2、饮食习惯的不同二姐家这边有一个饮食习惯,那就是我们这边在宴请宾客的时候要上汤。我们这边会上西红柿鸡蛋汤或者鲜虾蔬菜汤等等,在饭前喝点汤能暖暖胃,还能润润嗓子,让后面消化的更好。
但是去南方的时候,发现他们对于煲汤及喝汤都很重视。尤其是滋补的靓汤,南方对于煲汤上面是非常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的。而且他们在上汤的时候,是把这道汤品当做菜一样重视,当作一道菜品上到餐桌上。在吃饭的过程中也喝这些滋补汤品,这也是我见过的最大不同的饮食习惯了。
总结因此,二姐通过这几个我亲身经历的饮食故事,也了解了很多关于南北饮食上的不同。当然,二姐经历的不止这几件,但是这几个我觉得是最能体现这些差异的。二姐觉得,不管是饮食上如何的差异,都是各个地方独特的美食特色。大家在吃着各地美食的同时,从饮食文化上了解各地的饮食差异,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以上就是二姐回答的这个问题,欢迎大家转发点赞,并关注我。
全国十大旅游景点在哪里?
中国十大名胜景点是指1985年由[中国旅游报]发起并组织全国人民经过半年多的评比,于当年9月9日评选出来的。
这十大名胜景点包括:
1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鲜血和汗水建立起来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见证。
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同时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当你站在长城的时候,望着蜿蜒连绵的长城心里会感受到古代人的智慧。正因它的坚固,蜿蜒连绵,成为了保护当时国家的强力盾牌,保护了国家的安定,和谐。
2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桂林因当地特有的喀斯特地貌,而闻名于世界,当地地质的石灰岩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侵蚀、水流侵蚀,形成了桂林山水的绮丽。造就了桂林山水的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3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
4杭州西湖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5苏州园林
6安徽黄山
7长江三峡
8台湾日月潭
9承德避暑山庄
10西安秦兵马俑
但是这十大名胜景点是1985年评选出来的,如今很难说中国十大名胜景点是哪十个?因为每个景点都有各自的魅力,每个景点都有它的历史意义。
小宝宝多大时适合进行第一次旅行?
父亲节,这是爸爸们的节日。作为一名父亲,在感到骄傲的同时,也倍感身上的责任重大。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女儿快6周岁了,从女儿出生的那刻起,总想着给她世间最好的一切。但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呢?无疑就是陪着她一起长大。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陪伴中让孩子感受爱,分享爱,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孩子,相比较给予她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富裕的物质条件,我们更希望她能成为一个看过世界,有着丰富经历的人。与孩子而言,任何事物都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这样给他留下的印象才会更真实和生动。
家是以爱为圆心,一家人手牵手为半径走过的圆。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陪伴。通过旅途中的衣食住行,让我们之间有更多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开阔了眼界,真切感受当地的风情文化。只要让女儿经常体验不同的环境,在陌生的人群与喧嚣的城市中,有勇气去听、去看、去体会,这就是一种成长。
每一次旅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沉淀。在最美的时光,与最爱的家人一起,去看最美的风景,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我们一家三口的旅行从2014年7月,女儿七个月大的时候开启,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湖北、广东、青海、甘肃,宁夏、香港、澳门、新疆都留下了我们一家三口的身影。几年的旅行,我们路过村庄与城市,路过高山与海洋,路过幸福与欢笑。每天在不同的地方醒来,连我们都没有想到女儿可以跟着走这么久,走这么远。
旅行的过程是一种体验,体验美食、体验美景,体验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是一种经历,经历成长,经历远方,经历未知和探索,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六年的自驾游旅途中,我们经历过欢笑,也经历过泪水。有过开错道走到廖无人烟的山区;有过被黑司机带着逛了几个小时的购物店;有过车陷沙漠,遇好心人帮忙脱坑;更有过女儿半夜发高烧,好心店家帮忙买药。旅行本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感谢给予过我们帮助和为难过我们的人,感谢你们让我们的旅行丰富多彩,这将成为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
几年的旅行,最大的感受是女儿对于环境适应能力很强,不管是住在条件简陋铁皮屋,还是在零度的野外露营,或者是翻越5000多米的高原,她都能表现出积极乐观的一面,应对环境的能力游刃有余,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水土不服的情况。有时候行程安排的满,需要连续开车几千公里,每天在车上都要待十几个小时,但她不会出现烦躁,不会耍性子哭闹,一路充满活力和热情。也许等到女儿十几岁的时候,他有可能再也不记得这些旅行经历,但那些记忆中的碎片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永远保存下来,对他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上一个温暖的现在。”一直相信,对孩子一万种美好的期待,不如在旅行中让孩子真切的感受一次父母全心陪伴的关爱。所以,我们能做的是“陪着孩子去旅行”,并不是“带着孩子去旅行。”这些年,身边总有很多人质疑“孩子这么小,带她出去干什么?”更有很多人觉得这是“花钱找罪受”,觉得不值得。可生命中有很多事,并不是一定要权衡得失,衡量出价值才去做的。如果一定要衡量,我只需要女儿觉得假期很开心,很快乐就已经足够了。
世界那么大,那么多的风景,那么多的动植物,那么多厚重的历史遗迹,那么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做父母的所知道的太少,那为何不干脆带着孩子让他自己去感受呢?哪怕她不懂我花费了多少金钱,哪怕她不会真正懂得历史遗迹,人文风情,甚至将来会有所遗忘,这些都没关系,开心就行。
还有二十几天,我们的西藏环阿里之行就要开始。带着女儿去看神山冈仁波齐,去体验下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无人区的荒凉和寂静,希望能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