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末世,魔兽世界70打败了最大反派燃烧军团和泰坦

格科网

燃烧末世,魔兽世界70打败了最大反派燃烧军团和泰坦?

其实我也想知道暴雪之后会怎么编剧情,燃烧军团和萨格拉斯可以说从war3时期都一直是玩家认定的最终BOSS。毕竟暴雪已经没节操的能够创造一个钢铁部落,就可以创造另外一个钢铁精灵,钢铁天灾什么的。

正如暴雪设计师所说的一样

燃烧末世,魔兽世界70打败了最大反派燃烧军团和泰坦

有必要的话,我们会设计一帮反派人物,但我们每天都能想出更新鲜的创意。总有一天,资料片中不再出现固定的反派。”

下个版本的BOSS就是内战和最后一个古神恩佐斯。

从剧情上来看,个人感觉很大概率女王要进本。因为从洛丹伦之战的结果来看,部落里面以萨鲁法尔大王为首的崇尚荣耀与鲜血的老部落和以希女王为首的新部落之间已经存在了很大的分歧。

从价值观来说,萨鲁法尔大王这帮老部落更加符合现在人们宣扬的价值观。而希尔瓦娜斯这种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方式,肯定是不会被玩家认可的。

所以希女王大概率洗不白了,最终可能变成一位悲情人物。

其实MOP的任务里面,加尔鲁什看见希尔瓦娜斯用瓦格里转化被遗忘者的时候,加尔鲁什就给希尔瓦娜斯说过这么一句话

格罗什地狱咆哮:“希尔瓦娜斯,你有没有想过这意味着什么?这样做的话,你和巫妖王究竟有什么区别?”

希尔瓦娜斯:“答案不是很明显么?我的大酋长——我效忠部落。”

希女王其实做事挺单纯,可是手段上就有点值得商榷了。

另外8.0里面,最后一个古神恩佐斯终于不安分了。(终于要进本了,挺激动的。)

虚空大君和他的虚空军团以及可能出现的圣光反派

暴雪钦定的下一位魔兽世界最大BOSS,一切罪恶的源头。没有他萨格拉斯就不会叛出万神殿,组建燃烧军团。没有燃烧军团,就没有永恒井爆炸就没有后面一系列的事件产生了。作为莫名其妙就出现的万恶之源,虚空大君必成为历史上最可怕的BOSS(说是这么说)

不过从圣光之心泽拉的种种表现来看,圣光也不一定是正义的那方。

而虚空力量也被精灵掌握了,那些掌握虚空力量的人会不会反叛呢?

所以说后续能加入的BOSS还是很多的。

远古诸神

一般被叫做LOA神,说实话泰坦都见过了现在对这些远古诸神感觉并没有多强大。不太想提,估计暴雪的设定就是这些远古诸神被梦魇一个个腐化进本吧。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印第安人大屠杀——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灭绝

如果我们了解过美国感恩节的由来,我们会认为美国先民乐于感恩,善良热情。1620年,“五月花号”船载着102名受迫害的清教徒来到了美洲大陆。那年冬天,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食物与衣服,还教他们种植、狩猎与捕鱼。正是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当时的移民们才能获得丰收,在美洲生活下去。为了感谢印第安人的帮助,他们邀请印第安人一起庆祝,由此有了感恩节。

但这些人可没有记住印第安人的恩情,反而为了土地、矿产等资源对印第安人举起了屠刀。美国学者统计,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大陆时,印第安人总人口在3000万到1亿之间,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全国“保留地”里的印第安人不到80万人。这中间,是持续了百年的种族屠杀。

无尽的“讨伐”

为了获得资源,为了扩张领土,白人移民们可不管什么恩情,他们向大大小小的印第安人部落发起了一次次“讨伐”。

《另一半美国史:美利坚的道义黑债与救赎》中,罗列了许多次印第安人与美国政府的冲突,大部分都是以印第安人的惨败告终。

1862年,明尼苏达的印第安人受够了饥寒交迫,大规模起义,最终被惨烈镇压。

1862年,美国政府为了逼迫亚利桑那州的印第安人向西墨西哥迁徙,开始掠杀牛羊,向水里投毒。

1864年,美国军队屠杀了南北夏延河和阿拉珀霍的妇女儿童。

1875年,美国军队在红河之战对印第安人又进行了一次屠杀。

有关数据记载,19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美国正规军在民兵的帮助下,发起了1000多次不同规模的军事行动。

这只是有记载的大战争,还有数不清的小战争、小冲突。

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讨伐”,让印第安人数逐渐减少。

种族大屠杀

1860年2月25日晚上,美国海德斯维尔的民兵偷袭了印第安韦尤特部落。当时,部落里的男人们大部分都乘着独木舟出去打猎捕鱼了,只剩下60个妇女儿童。这些民兵对妇女儿童展开屠杀,用斧头砸碎他们的头颅。

这只是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的一个小片段。

那时的《纽约世纪报》有一篇文章这样写的:

“加利福尼亚近日犯下的暴行,史无前例……大部分暴行发生在北部的洪堡县。犯事者似乎故意灭绝印第安人。被屠杀的全部是妇女和儿童,男人当时不在部落里。他们是迪格尔部落,待人友善,地位最低,最无防卫能力,没有其他部落那种大胆杀人的精神……我们所说的屠夫是白人。他们是货真价实的屠夫。我们想方设法也编造不出什么逻辑,没办法把他们和我们自己的种族区分开来。”

不仅是民兵对印第安人展开屠杀,国家层面也出版了有关法律。

《世界通史全编》中提到,1703年,立法会议上规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给赏金40镑。到了1814年,美国詹姆斯·麦迪逊政府重新规定,每上缴一个印第安人头皮,奖赏50到100美元。

不仅有“头皮政策”,美国独立后,还立法把印第安人赶到“保留地”里去。1830年通过的《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就规定美国东部印第安人必须全部都迁移到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保留地里去。这不是种族隔离和迫害,是什么?

在迁往保留地的路途中,数不清的印第安人死在路上。有记载一个叫彻罗基的部落,1839到1849年间,被枪炮看押着驱逐,在迁徙途中死去了大约4000人,已经占了该部落人口的四分之一。

无数印第安人在屠杀、驱逐、迫害、被迫迁徙中,凄惨地死去。

总统急先锋

对印第安人的暴行可不是美国普通人的自作主张,美国政府也是相当支持。

就拿美国总统山上的那四位总统来说,他们哪一位手中没有沾染印第安人的血?

美国首任总统、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华盛顿在屠杀印第安人过程中,曾说:“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他把印第安人和狼进行比较——“两者都是掠食的野兽,仅仅在形状上不同。”更令人发指的是,他还指示将士们从印第安人尸体上剥皮,“从臀部往下剥皮,这样可以制作出高的或可以并腿而长的长筒靴来。”

还有托马斯·杰斐逊,就是那位起草美国《独立宣言》,还提出“人人生而平等”的总统。美国大规模驱逐且屠杀印第安人,就是在他的任期内开始的。他说美国人必须“灭绝印第安人或者将他们驱赶到我们不去的地方。”

林肯总统任期内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屠杀,但1862年,他下令绞死了38个印第安人部落酋长,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冤杀。

西奥多·罗斯福虽然没有屠杀过印第安人,但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却说:“这是难以避免且最终是有利的,我不想走得太远去说只有死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但我相信十个好印第安人中九个是死的,而我也不愿深究第十个的死因。”

总统们对印第安人都是如此的态度,可想而知印第安人在美国的悲惨了。

一直到1924年,美国才通过《印第安人公民资格法》。

文化大灭绝

一个种族的消亡,是从文化的消亡开始的。

美国人不仅企图在肉体上消灭印第安人,在文化上也是“欲亡其史。”

美国政府先是把印第安人驱逐到保留地里,限制他们在保留地里定居。印第安人不能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能随意进入。这和“集中营”有什么区别?

之后,美国政府建造了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把印第安人小孩从父母身边带走,强迫他们学习白人文化,让他们忘掉母语。而且,星期天他们还要去白人家当保姆,以至于常年不能和父母团圆。

1879年,第一所印第安人寄宿学校在宾夕法尼亚建成。在这里,印第安人孩子们开始“丢失”自己的身份与文化。

印第安人大屠杀,不仅是对他们生命的剥夺,也是对他们历史与文化的剥夺。这是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犯下的罪行,应该和黑人贸易一样被永远批判。

印第安人失去了生命,失去了历史,失去了文化,更失去了话语权。

还有什么比丢掉自己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更残忍的吗?

有什么很热血的小说推荐?

网络小说中十部高评价作品,这些口碑之作你读过几本?

之前推的书都没有按照评分来,主要按照人气各种榜单,口碑印象来的,这次按照评分推一次。在豆瓣上找了下一些曾经很火的书,人气太小的话就没考虑了,不过也算有代表性了,写得好的书,人气不可能低到都没人发现,对吧。

以下是十本知名度大,豆瓣上评价最高的网络小说,要说明一下,在豆瓣上评分能够达到7.5分的网络小说基本口碑都很不错的。

第十《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8.6

作者:随波逐流

是一部历史谋略的武侠大作,但有别于一般历史武侠小说内容中随处充斥的武林高手、帝王、霸主的英雄主义,主人翁江哲是一个胸无大志,随波逐流的军师形象;一个外表柔弱、喜爱诗词书画更胜刀枪兵棍,这样一个云淡风轻的书生,却主宰著天下的一统,在乱世,更显得突兀。全篇结构严谨,每一部每一篇都像一个珍珑棋局,看似无解,到他手裡却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每每到了一个死局,被他轻轻一拨,便重现了生机。使得很多读者,一开始总是看不懂其中深意,待到后来,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由得衷心惊叹佈局之精彩,只因为一切都是如此的天马行空意想不到,却又如此合乎自然之道而理所当然。

第九《新宋》8.6

作者:阿越

是一部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描述了一个当代的历史系大学生回到北宋,利用千年的知识积累,欲对北宋王朝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故事。作品以天才的想象、宏大的架构、激烈的戏剧冲突取胜,、作品让主人公用一个当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北宋的一切,并让其与历史上的各种杰出人物相接触碰撞,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北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平民生活、手工业状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描绘出了一幅整个北宋时期的全面风物图,带领读者身临其境于公元1069年的大宋江山。

第八《搜神记》8.6

作者:树下野狐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随着天下公认的领袖神农氏的去世,金、木、水、火、土,五族群雄开始蠢蠢欲动。就在这波涛暗涌的蛮荒年代,几位少年横空出世,龙神太子拓拔野、蚩尤、未来黄帝姬远玄、未来炎帝……在机缘巧合下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历程。

长篇神话奇幻小说《搜神记》,带你进入一个充满瑰丽山川、珍禽异兽、神功法术、爱恨情仇的梦幻般的古代神话世界。

第七《史上第一混乱》8.7

作者:张小花

《史上第一混乱》开创了网络小说恶搞流,在网上掀起了搞笑风暴。网友惊呼:小花幽默震天地,《武林外传》都哏屁。另有评论曰:此书之于穿越小说相当于《鹿鼎记》之于武侠小说。

第六《间客》8.7

作者:猫腻

猫腻口碑最高的一部作品,作为网文,《间客》思辨意味非常浓烈,颠覆了一些人对于网文的看法。或许也只有网络这种未阉割的原生态渠道,才能产出如此犀利强悍的作品。 猫腻在这部小说里尽展了他的“情怀”。

第五《亵渎》8.8

作者:烟雨江南

《亵渎》是最经典的DND体系代表作,当年一发表,就成为中国网络上最受欢迎的奇幻小说之一,在全国拥有庞大的拥护者群。一时间,罗格、风月和格里高利成了网络尽人皆知的名字。太无耻了,太卑鄙了则成为了知名的口头禅。

第四《全职高手》8.9

作者:蝴蝶蓝

这本网游竞技小说打破我对这类小说的认知,真是火到没天理了。

第三《紫川》8.9

作者:老猪

老猪的无敌的台词功力,史诗级的战争描述,在这部小说中尽展风采,需要细细品读。

第二《都市妖奇谈》8.9

作者:可蕊

世界观非常清晰:神、仙、人、妖、怪、魑魅魍魉组成的世界看似等级分明,但却息息相关,仿佛一个巨大的食物链,彼此影响,彼此牵制,彼此依赖。一个一个看似独立去却又相互串连的小故事,仿佛多米多骨牌一样排列的谜题,解开一个又出现另一个,更让人从开始阅读就陷入欲罢不能的陷阱。

第一《狼群》9.0

作者:刺血

在本书中,作者凭借超强的想像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雇佣兵形象。尤其是他在行文中信手拈来,丰富到极致的军事知识,更是引无数军事发烧友为之尖叫,追捧不已。

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奥马哈,这片全长只有6.4公里、以3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为岸的海滩,诺曼底登陆D日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这里。美国影片《拯救大兵瑞恩》开头20分钟的血腥登陆场景,就是对奥马哈之战的真实反映。

(空中航拍的奥马哈海滩登陆)

奥马哈海滩的登陆时间表是以分钟为单位计划的。美军第1步兵师和第29步兵师的登陆时间是H时差5分,即6时25分,届时32辆水路两栖坦克必须进入指定区域,做好向滩头开火的准备,为进攻提供掩护。到H时,即6时30分整,8艘坦克登陆舰将运来更多坦克,从海上直接进入指定区域。1分钟后,即6时31分,登陆部队将通过海滩进入整个地区。2分钟后,即6时33分,工兵上岸,他们的任务是通过爆破从地雷和水下障碍物中清出16条通道,一切必须在27分钟内完成。7时整,登陆部队将分为五批,以每批6分钟的间隔展开登陆。而火炮等重型装备要在1个半小时之内登陆,载重车辆也要在上午10时30分到达。计划设计得复杂而详细,盟军的作战参谋们却没有考虑一旦计划受阻该如何处理。。

(登陆驳船上的美军)

登陆艇上的美军官兵不知道,对面滩头阵地上驻守着装备精良、士气旺盛的德军第352步兵师。这是盟军情报部门的重大失误,他们还以为防守那片海滩的是装备奇差、战斗力低下、兵员以预备役军人为主的德军第716师。隆美尔为了加强诺曼底地区的防御,3月中旬就将第352步兵师调来,可盟军情报部门一直到6月4日还以为第352师驻扎在离海岸20英里远的圣洛地区。D日凌晨,登陆艇出发之前,情报部门接到消息:又一个德军主力师进入登陆地区。一切都太迟了,登陆计划无可更改。

正当登陆艇全速向奥马哈海滩前进时,海面的风突然大起来,风力5级,浪高12米,登陆艇被海浪颠簸得东倒西斜,有些登陆艇径直被浪头打翻。士兵们被飞溅的海水浇得透心凉,很多人开始晕船,登陆还没开始,已经有人筋疲力尽了。

(目送美军登陆奥马哈海滩,许多人一去不还)

32辆为进攻提供掩护的水陆两栖坦克登上海滩,进入了预定区域。可出乎所有人意料,那片海滩居然不是坚实的沙滩,而是泥滩!坦克陷在里面,动弹不得。8艘坦克登陆舰紧随其后,从海上放下水陆两栖坦克,坦克发动起来,向指定区域驶去。汹涌的波涛暴怒了,海浪将坦克的帆布防护罩撕裂,海水涌进坦克发动机。发动机熄火,27辆水陆两栖坦克颓然沉入海中,就此沉没,坦克乘员被困在钢铁棺材里,活活溺死。

只有2辆侥幸开上了岸,还有3辆是被抢滩的运输舰直接推上岸的。水陆两栖坦克的损失,让美军步兵失去了掩护,将使他们在几分钟之后遭受成百上千的伤亡。

(美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

登陆艇靠岸时,美军士兵们已经能看清海滩上的混凝土障碍物和带刺铁丝网。盟军舰队的炮击由滩头转向内陆纵深,美军开始登陆。此时,致命的声音在天空中响起——德军开火了。

德军刻意将美国人放近再打,美军顿时被压在滩头,动弹不得。火力最猛的地方就是海滩两侧的悬崖峭壁,在这里登陆的美军根本没有上岸的机会。配置在悬崖上的德军火炮和机枪几乎是俯视着向登陆艇开火,大批登陆艇被击毁,活下来的士兵跳入海水中,又招来机枪的扫射,鲜血把浪头染得通红。滩头上到处是倒毙的尸体,垂死的士兵,涨潮的海水缓缓将他们吞没。

(美军士兵冒着炮火向奥马哈海滩匍匐前进)

登陆地点也出现偏差。一股向东流去的近海强潮汐让所有登陆艇都或多或少向东偏离了预定地点,最远的偏出去达2英里。美军第29步兵师的士兵为攻占某些目标受过训练,现在却根本找不到这些目标。通讯器材损失严重,士兵找不到军官,军官找不到士兵,奥马哈海滩上一片混乱。

工兵们冒着德军炮火拼命工作,只清出5条半通道,而不是计划中的16条。有登陆艇被海浪冲上岸,把正在作业的工兵活活压死在海水中。早上7时整,第2批登陆艇到达奥马哈海滩。半月形的海滩上成了屠宰场,登陆艇的残骸勉强露出水面,燃烧的坦克冒着黑烟,岸边漂浮堆积着各种弹药箱、给养箱、破损的通讯器材、摔坏的武器和装备,杂乱不堪。第3批、第4批登陆部队相继上岸,全给压在滩头停滞不前,许多士兵只能以同伴的尸体为掩体隐蔽自己。

(美军冲向奥马哈海滩)

奥马哈海滩的关键点在霍克角。这面高100英尺的绝壁位于奥马哈海滩和犹他海滩之间,扼守登陆区的咽喉。情报显示上面部署着德军威力巨大的海岸炮,对登陆奥马哈海滩的陆军和近海支援的盟军舰队构成巨大威胁。进攻霍克角的是著名的美国陆军第75“游骑兵”团3个连。同样搞错了地点,“游骑兵”的位置偏东3英里,搞清错误之后他们及时赶到了真正的霍克角。225名“游骑兵”战士用火箭式投射器将绳索和绳梯射向石壁,开始了艰难的攀爬。悬崖上的德军朝他们射击,向下投手榴弹,还用刀割断绳索。不时有人坠崖,重重摔在悬崖下的海滩上英勇牺牲。等到“游骑兵”们攀上悬崖、消灭全部德军后,只剩125个人了。当D日结束时,3个连只有90个人还能坚持战斗。可惜的是,“游骑兵”经过搜索发现,霍克角据点上的炮兵阵地其实不存在,德军并未在这里部署海岸炮。

中午时分,负责奥马哈、犹他两块滩头登陆的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奥马尔·布雷德利中将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要把奥马哈的部队撤下来,转到已经得手的犹他海滩登陆。他决定再等等看,因为他相信滩头的第1步兵师,相信盟国海军。

战斗在考验士兵的勇气和耐力,曾在西西里和萨勒诺打过登陆战的第1步兵师老兵们终于找回了状态。建制被打乱,原本并不相识的军官起了卓越的表率作用,带领士兵们穿越德军火网。部队只要行动起来,就不再停滞不前,行动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冒死前进。前仆后继的美军一个一个攻下德军据点,德军的防御不断被撕开口子。掩护登陆的盟军驱逐舰冒着被德军岸炮击沉风险,进一步靠向岸边,以最近距离猛轰德军工事。火力掩护之下,工兵们进行了7个小时之久的爆破清障作业总算结束。通道打开了,奥马哈海滩的僵局被打破。

下午1点30分,布雷德利将军接到报告:上午一度在奥马哈海滩受阻的部队此刻正在通过海滩后面的高地。布雷德利长吁出一口气,灾难终于结束了。

(美军登陆成功)

到天黑时,奥马哈海滩开拓出正面8公里的登陆场,3.5万人上岸。为夺取奥马哈海滩,美军伤亡2500人以上,对于美国人来说,这是个巨大的损失。但是,“奥马哈”这个名字从此彪炳史册,成为美军战史上荣耀的象征。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英]温斯顿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英]利德尔哈特 《最长的一天》 [美]科尼利厄斯瑞恩

有什么励志的纯音乐推荐?

很荣幸为您解答这个问题,接下来把我压箱底的几首纯音乐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1、《The Mass》

这首歌是由一个叫“Era”的法国现代乐团创作的。《The Mass》传承了Eric Levi自首张专辑《Era》起便汲汲经营的音乐特色,匠心独具的融合流行、加入灵魂蓝调元素、摇滚及古典乐,经过截枝去叶后而产生简洁有力的流行音乐风格。它与德国知名音乐家和小提琴手卡尔·奥尔夫(Carl Orff)受盛赞的作品《Carmina Burana》(布兰诗歌),曲调均源自于发现于德国的中世纪法国宗教(天主教会)音乐。一些人将其误传为纳粹军歌、亨德尔《弥赛亚》中的曲目。

2、 《亡灵序曲》

亡灵序曲是Roger作曲,现网上广为流传的一部经典的关于魔兽争霸3的背景音乐。此曲为芬兰Dreamtale乐队的曲子The Dawn。

很励志的一首歌,让我觉得人生奋斗真的很重要,不要就差一点,要多问自己为什么不是我!

3、《Faded》

收录于艾兰·沃克2015年12月4日发行的专辑《Faded》中 。2016年2月11日,艾兰·沃克推出了该曲的管弦乐版本 。《Faded》MV在Youtube上点阅数突破6亿播放量。 该曲获第37届全英音乐奖最佳英国单曲提名 。听着这首纯音乐,即使是闭上了眼,也能看见暖暖的阳光撒在正拿着一本毕业证书的,笑着的自己的黑发上。其实就是触及到我的内心了,我从这首歌里听出的是欢快的旋律,是处在黎明时对不久后灿烂阳光的期盼和喜悦。

4、《英雄的黎明》

该曲是着重表现家国情怀,儿女情长,天下纷争,个人,家庭,国家,民族都可以从最简单的合唱中感受到,是意境。

我理解为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虽有曲折,但人类积极探索的精神永不磨灭。这首曲子真的感动了我。

5、《响宴》

响宴出自日本新世纪音乐家喜多郎专辑《古事记》(Kojiki)的一首音乐。

这个曲子给人一种非常激动的感觉 就像明天是世界末日但是却无所畏惧,听着这首歌仿佛有笑对一切的力量。

6、《1492: 征服天堂》

该曲是希腊先锋电子作曲家Vangelis电影配乐的最广为流传的代表作。他以极具现代感的电子交响乐完美地再现了500年前哥伦布等探险者历尽惊涛骇浪、致命病毒以及种种艰难险阻的洗礼最终到达新大陆的悲壮故事,它的音乐充满了史诗般的壮丽辉煌和宏伟气势,堪称九十年代最成功的电影配乐之一。

只是单纯的喜欢,整首曲子让我感受到很多的心路历程,后来了解了一下故事,跟我感受到的是一样的,致敬所有喜欢这首曲子的人

好啦,同志们。先给大家推荐到这里,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再进一步的进行探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