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线双人版,二战中一名德军的装备有哪些?
首先仅仅看武器装备的性能数据对比是不对的,但是这是造成战争中双方班组战斗力差异的一个重要因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步兵班战术、步兵班背后的火力支援、后勤等等。但是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德军一个步兵班的武器装备,德军步兵班武器装备的转折点主要在1943年前后,因此首先来看一下最具有代表性的1939年德军步兵班所持有的武器,这种配置虽然随着日后的战争发展有所变动,但是大体能够代表1939到1943德军步兵班的经典配置。
在1939年一个德军步兵班组标准是由十人组成,班组里有班长、副班长、机枪手和机枪副手、步枪手这些职位,根据战场情况还会有些许的不同。最开始德军班组里的班长和步枪手一样使用Kar98K步枪,后来改为使用MP38、MP40冲锋枪,副班长同样使用步枪,但是后来也有的班组里面副班长也使用冲锋枪。
整个德军班组中最重要的是机枪手的机枪,在战争初期德军机枪手配备的是MG34机枪,在开发出了MG42机枪后开始变为混装,因此所使用的机枪并不固定。机枪副手不携带主武器,主要携带几百发的弹药,如果使用MG34机枪的话就会携带四个50发的弹鼓,如果是MG42机枪就会是50发的弹链,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装有300发弹药箱。机枪副手和机枪手都是配备有手枪这种副武器的。
而普通的步枪手还有划分,一部分人会配备有手榴弹,在进攻敌方阵地的时候就会第一个冲上前去,清理散兵坑或者战壕。当然这个"掷弹手"的职位并不固定,在后期基本大多数人都会配备手榴弹,步枪手一共6名,在实战情况下,步枪手有的时候还会为机枪多携带一点弹链供机枪使用。那么我们现在就可以审视一下一个经典的1939年—1943年德军步兵班组的火力配置。大多数情况是一挺机枪、一支或两支冲锋枪、六支步枪。在整个班组里面所有人为机枪携带的子弹数量就超过了千发。这里面就要讲到整个德军步兵班的核心战术。
自二战没开始,德军的MG34机枪无论在性能上还是通用性上都要与其他国家的机枪好。首先MG34机枪射速高,这就有利于压制敌人,或者"刷命中率,"即便我精度不高,但是我射的子弹多,总会有命中的。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在用什么机枪?英国是布伦轻机枪,一些欧洲小国用麦德森、ZB26等轻机枪,苏联使用DP28,而美国尚且还没有一款成熟的轻机枪,只有BAR可以使用。而德军的MG34机枪的综合星要比上述的所有机枪都要优秀,依靠这样一款优秀的武器,德军最终确定了自己的步兵班组战术,那就是围绕着机枪开展作战,机枪是整个班组中的主角。
在德军的作战手册中,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状态,班组里的机枪小组都要处于其核心地位。步枪手的作用是配合机枪完成击杀,或者是进攻任务,机枪小组大多数时候都是位于班组进攻队伍的后面,利用其高射速和火力持续性高的特性为步枪手提供支援。而班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不仅仅可以为班组再贡献出一份自动火力,同时也要指挥机枪,引导机枪手射击,为机枪手选定射击方向和射击目标。在机枪压制了敌军后,再由步枪手冲上前去投掷手榴弹或者用步枪火力完成精确狙杀。这样一来德军的班组战术就确立了下来,德军一直沿用这种班组直到在1943年被迫转为国土防御作战。
德军以机枪为核心的战术实际上在其他国家步兵班组里也存在,因为二战大多数国家的步兵班组在初期都是步枪加机枪这样的配置(除了少数土豪半自动加机枪)。但由于德军士兵训练更加精良,机枪性能更好,因此在二战中德军一直都是碾压同等班组配置的其他国家士兵,因此取得了大量的成功。虽然最好的提不上(因为还有美国这样的土豪班组),但德军这样的机枪加步枪的配置,能够在德军最初百万的陆军部队中普及,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相比之下英、美更注重的是步兵每个人的火力输出,英国使用恩菲尔德步枪就是为了追求栓动步枪极致的射速。
而美国也是如此,美国步兵班组里虽然没有像MG34那样优秀的轻机枪,但是每个人的火力输出都不差,步枪手基本每个人都会使用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除此之外班组里还有BAR、汤普森冲锋枪等自动武器,因此在火力压制上就可以胜过德军。毕竟德军还在使用栓动步枪,虽然在二战中并不落后,但是面对比较超前的美国,还是比较吃亏的。
而这样的一个标准的德军步兵班组的配置,在1943年之后则有所改变,1943年德军转为防守势态,并且一部分新武器的研发也改变了的德军步兵班组的配置,其铁拳和STG44突击步枪的成功研发就是其代表。在1943年转变为防守势态后,德军大部分班组都会携带不同数量的铁拳,以便于在阵地战中,摧毁冲上来的盟军坦克。而STG44这种武器则主要装备在德军的一些精锐部队中,使得德军部分班组的火力大幅提高。同时机枪班组也开始大幅增加自己所携带的弹药量,以便在战斗中压制火力更加凶猛的美军班组。
但是自1944年诺曼底登陆后,德军班组便丧失了其优势。开始被美军的步兵班组所压制。美军步兵班的半自动加全自动火力完全可以在中近距离上克制德军班组。并且就在火力支援方面也要比德军优秀,美军步兵班组有时候可以直接得到60毫米迫击炮或者是75毫米野战炮的直接支援,但德军因为1944年已经处于颓势,因此有的时候得不到可靠的火力支援,至此节节溃败。
正常来说,一个1944年标准的美军步兵班组是可以完全克制一个1944年的德军班组的。虽然美军班组的轻机枪并不如德军,但是美军也在后来开始大幅度增添BAR轻机枪,一个班甚至可以到达2到3挺BAR轻机枪来压制德军的MG42轻机枪。半自动步枪也可以克制德军的栓动步枪。但有一个例外就是美军班组遭遇到了装备有STG44的德军班组,此时双方的火力就会不相上下。
二战前线游戏剧情?
《二战前线》是一个合金弹头型的小游戏,也是一款射击小游戏,是《二战前线》的最新力作。游戏中,敌人想侵占亚洲,威胁到世界和平,玩家需要扮演主角来摧毁这一阴谋。
背景设定∶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间德国和苏联卷入了一场规模宏大的鏖战,这场战争改变了历史的进程。在苏德战争中,当时世界上最为训练有素的德国国防军试图打败苏联红军,从而为德国在东方占领辽阔的版图。
二战德国陆军步兵班的编制是怎么样的?
作者大可观天下带大家认识一下曾经在二战时期横扫欧洲,叱咤风云的德国军队陆军步兵班的编制和战术是怎么样的?在二战时期,德国的武装党卫军和国防军曾经一度横扫整个欧洲大陆和侵入苏联领土纵深达到上千公里,所到之处是秋风扫落叶,所向披靡,德军的作战能力可以说是非常强悍,德军的战斗力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
二战时期德军步兵班作战图咱们抛开政治,气候,,工业能力,自然资源,人心所向等因素不谈,单单就军事的角度而言,德军的所有表现无疑是非常优秀的。因为无论是几十万人的大规模集群作战还是以班组体系为主的小规模战斗,德军都是欧洲战场上非常强悍的存在,无论面对盟军哪支军队,他们在专业上都表现的可圈可点。据我查阅资料后了解到,1939年的时候,德国陆军(包括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步兵班的人员编制为:1名士官加上9名士兵,一个步兵班一共就10个人,德军步兵班里的10个人包括1名班长、1名副班长、1名机枪射手、1名机枪副射手、6名步兵班士兵(包括1名机枪弹药手)。
德军步兵班组成员详解图这个德军步兵班在我印象里基本上都是以1挺机枪作为建置骨干和火力中枢,而加上相当数量的步枪兵来协助这挺机枪发扬火力,可攻可守。在实际训练和作战中一旦遭遇敌情,这个班的机枪手就地卧倒准备机枪,而副射手和弹药手就会分别进入这个机枪手左右两边的战斗位置,辅助机枪手准备进行射击。班里其他步兵则是于机枪手两侧分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机枪手保护在中间位置,战斗中以机枪为主要的火力输出与压制,步枪手为其辅助火力打击与掩护。
在进攻必要的时候,拿步枪的士兵会装上刺刀向前冲锋,机枪手则作为掩护火力进行支持和压制射击。德军这种班组战术模式主次分明,这样既发挥了机枪的火力优势,又保证了班组自身阵地的安全,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德军的一个步兵班完全有能力打一场小规模的战斗,而且还能打得不错。
这个德军步兵班的班长通常装备有1支9毫米口径国际很知名的MP40冲锋枪,装配有两个弹匣袋共6个32发的弹匣。副班长也与一般士兵一样配备德军著名的制式步枪——吃鸡达人都喜欢的7.92毫米口径的毛瑟98K步枪。最主要的机枪射手装备了1挺7.92毫米MG-34或是MG-42通用机枪,以及50发弹带(弹鼓),另外,这个机枪手还装备有1把9毫米的鲁格P-08或瓦尔特P-38手枪,备弹50发,有以在机枪弹打完时的自卫。班里其它步兵的会装备至少9个步枪弹匣,每个弹匣配弹5发。当然我在这里指的是一般情况时单兵最少的弹药携带量,但是在绝大多数实际战斗情况下,每个德军步枪兵携带的弹匣数量要远远超过9个。不但如此,其他步兵还会主动帮助机枪组背机枪子弹,因为他们是战斗核心,已经习惯了这样做!一目了然:这张图中X是指的班长,黑点说的是机枪手, A是机枪副射手,C是机枪弹药手,\是这个班的副班长这个机枪组的副射手负责背着4只50发机枪弹的弹鼓,和1只300发的弹药箱,同样也配备1把9毫米口径的鲁格P-08或瓦尔特P-38手枪和50发子弹用来自卫当然还要携带简易的机枪修护工具。在平时,机枪副射手负责给机枪装弹和更换枪管,而在战斗中当机枪射手因为阵亡或负伤无法作战时,副射手就必须顶上去担任继续机枪射击的任务。机枪组里的弹药手会和其他步兵一样配备一把7.92毫米的毛瑟98k步枪作为武器,配备至少60发步枪弹,同时要携带2个300发弹药箱。武器这样配备的目的是不仅要掩护整个机枪班组,还要担任警戒和火力补充的任务,这个弹药手是个苦逼的角色,负重挺高的。德军的通用机枪综上所述,二战德军的一个步兵班火力真的不俗。因为这个德军步兵班里一共装备有1挺班用轻机枪(确切地说德军装备的是通用机枪),1支冲锋枪,2支手枪和7支步枪,当然还至少为每个步枪兵装备2颗长柄大威力手榴弹。
德军手枪我搜集到一个标准的德军步兵班的火力如下:通用机枪×1 机枪子弹1150发
冲锋枪×1 冲锋枪子弹224发
手枪×2 手枪子弹100发
毛瑟98k步枪×7 子弹665发(接战时每人加发15发)
长柄手榴弹×14
德军步兵班的编制从最初的13人到后来的10人,再到最后的9人和8人,可以说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陆军步兵班的人员数量都在不断地缩小中,但是随着战争后期德军冲锋枪、榴弹发射器、精准步枪、自动突击步枪的陆续出现,德军步兵班的人数在减少的同时它的火力输出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当时世界各国都承认德军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大了。留意图中德军的半自动步枪德军这种以单纯的机枪火力输出为基础组建的步兵班与二战时期的日军和美军步兵班相比如何呢?二战日军小队作战编制图二战时期,日军是特殊的步兵小队编制,日军的一个步兵小队一共13人,分别是1名小队长、8名步枪兵和4名机枪兵。其装备有1挺歪把子轻机枪,4支王八盒子手枪和8支三八大盖栓动式步枪,在有就是每人两枚香瓜手雷。日军的单兵武器装备和德军相比,无论怎么说,德军的MG42通用机枪肯定要比日军的歪把子要强很多,毛瑟98k也比三八大盖在实战中更给力。日军小队如果与德军步兵班相遇肯定会落下风的。我觉得在二战中唯一一个能在班组火力上做到碾压德军步兵班的只有美军步兵班,据我了解二战中美军一个标准步兵班共有12人,共装备有1支M1903春田式狙击步枪,1支半自动的加兰德步枪枪口带枪榴弹发射器,1支汤姆逊冲锋枪,8只M1加兰德半自动以及1挺勃朗宁自动步枪(美军用此代替做班用机枪)。美军二战单兵武器展示到了战争后期则是在步兵班中又加入了相应的m3冲锋枪和半自动既小巧便携又火力强大的卡宾枪。这还没完呢,人家财大气粗的美军每人还有两枚内装TNT炸药威力巨大的马克手雷以及人手一把自卫手枪(美军这一点很开放,手枪可以自购自备,弹药上无限供应,一点都不用担心)。注意美军的枪榴弹德军步兵班和美军步兵班在战场上相遇,只有被虐的份了!我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就光凭那8支加兰德半自动的步枪一起交替轮番射击,就能压得使用打一枪拉一下枪栓这种老式栓动步枪毛瑟98K的德国人抬不起头来。下面大可观天下在简单介绍一下德军步兵班中每个士兵的责任和位置以及相应战术,希望大家多多探讨。首先手持MP40冲锋枪的班长的主要职责是指挥整个步兵班行动,他有权力直接命令指挥机枪手的射击方向,也可以命令步枪兵的目标选取任务。除了直接指挥战斗,班长还要负责班内成员能否正常协作,武器装备是否齐整可用,同时还要把控步兵班的弹药消耗量情况。德军班长德军步兵班的副班长用98k步枪,他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班长进行班组指挥,他的主要任务是确保与其他班的配合与沟通。还有就是,一旦步兵班面临分头行动,这个副班长要担起指挥其中一队士兵的职责,相当于这个分队长。这个班的3号人物是机枪射手,因为这个步兵班就是以他为中心组织战斗的。他的职责就是负责以机枪火力压制或摧毁敌方步兵的火力点和作战人员。他的副射手会帮助他选择机枪阵地,并架设机枪,在战斗中提供弹药。机枪副射手的战斗位置一般都会在机枪射手的后方或者左边,因为他要在战斗中确保弹药链能够正常地供弹,并且在机枪出现卡壳时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射手解决问题。如果主射手因为阵亡和负伤无法继续射击时,副射手这时候要及时顶上,继续战斗。而弹药手的职责是行进途中携行机枪弹药,战斗中时刻监测机枪弹药的使用量和剩余量。这个弹药手的战斗位置一般是靠后,但也要举起步枪射击敌人,还要保护机枪手和副射手的安全。剩余的步枪兵职责就是手持98K步枪和刺刀与敌人进行作战。因为德军步兵班里的步枪兵是全班主要的突击力量,在战斗中,步枪兵们需要冲上敌人的阵地或与敌人近距离接触肉搏。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战斗激烈程度的需要,步枪兵们都会主动为机枪手携带更多的机枪弹药,很简单的道理,机枪就是他们这个班的灵魂所在。机枪的火力输出需要大量的子弹德军步兵无怨无悔的带机枪子弹德军步兵班的班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将班里的成员排成不同的阵型出战应敌。一般情况下遭遇敌情,首先机枪手就地卧倒准备机枪火力压制,副射手和弹药手会分别进入机枪手左右两边的战斗位置,辅助机枪手准备射击敌人。步兵班中的其它6名步枪兵将快速移动到机枪组两侧的位置卧倒射击,这样就将机枪手的位置保持在中间了,方便掩护和火力压制。一般步枪兵之间会保持约5米的距离,当然了,这也不是固定的。这个距离也会根据地形和敌人火力情况会有所改变的。负责指挥的班长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固定位置的,但是在原则上是应该靠近机枪组,这样以便对机枪火力的射击方向给出正确的命令。只要步兵班在发现敌情中找到合适的立足点,就应该找机会发起攻击。德军的训练手册将攻击行动分为准备、部署、前进、攻击、突破。只不过在实际战斗中,有很多的阶段会因战场和敌情的变化而被省略掉。我是大可观天下,欢迎大家评论,点赞,转发和收藏!
意大利在二战中有哪些骚操作?
意大利人热情奔放,非常乐观,讲究实际,很多人无拘无束,比较随便,这种性格也带到了二战时意大利的军队之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的军队被盟军普遍认为是非常菜的,很多时候意大利士兵集体投降,很少见到意大利军队誓死抵抗的记述,究其原因是意大利士兵上下普遍厌战,这才导致这种情况发生。
意大利军队早期骚操作事件。一、北洋舰队逼退意大利舰队。
1899年,帝国主义开始了瓜分清帝国的号角,欧洲不管什么小国都想来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于是意大利政府派遣使节向清政府递交国书,要求租借浙江三门湾给意大利,这事被清政府拒绝了。意大利人一看,别的国家要求划分势力范围,清政府都答应了,为啥我们不行呐?于是派遣了6艘军舰到天津大沽口炮台外海耀武扬威,要求抢租三门湾。
1899年,北洋海军重建,叶祖珪和萨镇冰负责,面对这种情况,他命令北洋水师的海天、海容、海筹、海琛四艘战舰出海与意大利的六艘军舰对峙,意大利人居然撤退了,涨了北洋海军的威风,退还了意大利国书,要求也没答应。(叶祖圭像,甲午海战中靖远舰管代,他率北洋水师残部吓跑了意大利舰队)
面对已经腐败透顶的清政府,意大利的军舰居然撤退,白跑了一趟,这也是神操作了。
二、埃塞俄比亚军队两次击败意大利远征军。
作战能力很差的意大利军队在1894-1896年的第一次埃塞俄比亚战争中被击败。第二次埃塞俄比亚战争发生于1936-1941年,这一次意大利军队先胜后败,后期盟军已经加入到打击意大利军队的阵营之中了。
在19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意大利军队乏善可陈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军队中作战能力如何?意大利军队厌战并不能代表他们的作战能力差,不愿意作战而投降是意大利军队厌战的表现。比较典型的实例有如下几个:
一、北非战役初期的意大利军队。
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役期间投入的军队大约25万人,而英军只有35000人左右,由于后勤补给和没有作战的欲望,很实际的意大利军队大量投降了英军,起码不再打仗,没有性命之忧,有饭吃。以至于当时的英军北非最高司令奥金莱克得意洋洋的在电话中声称数不清投降意大利军队的人数,他称:
有200英亩的军官,500英亩的士兵。......
按照这些投降意大利军队所占据的面积来计算人数了,其实奥金莱斯有些狂妄了。(尼古拉斯.凯奇影视剧照,二战时期的意大利上尉军官)
二、意大利地面防空部队击落自己的元帅。
1940年6月30日,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巴尔博元帅在意大利本土被防空部队击落,为了掩盖这一误伤的悲剧,意大利人称巴尔博元帅是在于英国空军的对战中阵亡的。
其实,意大利军队很多人爱好和平,讲究实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军队的好多计划还没有做好,需要重新制定。
意大利的战俘们只要吃好喝好就没啥事了,他们只是静待战争的结束,然后回家过自己的日子而已。因此战胜意大利军队也不是什么值得荣耀的事情,盟军自己都感觉胜之不武,意大利军队没真正和他们较量而已。(1943年5月某日,北非突尼斯关押的德国、意大利战俘)
三、意大利军队的二战硬仗记录。1941年,隆美尔率领德军进入北非战场,德意联军进攻奥金莱克将军指挥的部队,打的英军频频撤退,再也没有当初用英亩来衡量意大利俘虏的意气风发,并且被免了职务,由蒙哥马利接替。
1、被击溃的英军第22装甲旅。
1941年年底的时候,意大利的王牌部队公羊座装甲师被隆美尔调走了一个装甲团,英国的第22装甲旅大模大样的来进攻,他们认为意大利军不堪一击,而且将意大利军的联络军官打死了,据说是来联系投降事宜的。
意大利的王牌装甲师也不是吹得,双方激战了四个小时,英军被击毁坦克79辆,全面溃败,而意大利军队只损失了42辆坦克。这一战下来之后,英国人才明白过来,意大利人并不是不能打仗而是不愿意打仗而已,逼急了英国人也受不了。(蒙哥马利元帅在北非,之前嘲笑意大利军队的奥金莱斯被英国国会撤职了)
2、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成功逃脱的意大利军队。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并没有全歼德国的联军,主要的德军被歼灭了,其中有一个意大利步兵师在面对苏联红军4倍于自己的兵力时,硬是在苏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这一成建制的意大利师突围而出,战斗力也不是那么差的。意大利人担心落在苏军手中没有什么好下场,不如拼死一搏,相应的战斗力也就爆发了。
3、意大利海军部队地中海战绩。
意大利海军部队在和英国争夺制海权的海战中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共击沉了盟军22.9万吨的舰船,英国人击沉轴心国舰船42万多吨,意大利军队并非像想象中那么不堪!(迪诺·格兰迪伯爵照,动议解除墨索里尼的独裁获得通过,1943年8月迁居到葡萄牙避难)
二战中,意大利人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参与世界大战,厌战情绪很高。1943年7月24日,意大利迪诺·格兰迪伯爵提议:解除墨索里尼的军事指挥权和最高国务决策权交给意大利国王,议会表决结果19票赞成、7票反对、2票弃权,墨索里尼被囚禁了起来。
二战期间最著名的手枪都有哪些?
简单介绍一下9个国家的16款手枪
1.美国 M1911A1
M1911A1是1924年对M1911的改进型号,全型号自1911年以来在美军服役长达7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总产量达到250万支,仅美军装备的就有270万支,它也是有史以来产量最大的一款半自动手枪。
M1911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杀伤力和停止力非常优秀的.45ACP手枪弹,在近战时尤为有效。而且枪械构造简单,可靠性很好,多重保险机构使得它不易走火。
2.德国 鲁格p08
鲁格p08是世界上第一把制式军用手枪,于1899年研制成功,1900年投入生产,1908年被选为德军制式手枪,1942年停产,总产量205万支。
鲁格最大的特点是优秀的人机功效、精度以及优美的外形,尤其是使用了革命性的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但是它的缺点很致命,一是工艺复杂,零部件多,导致成本很高,对环境非常敏感,并不适合战争使用,二是单动式的鲁格比较容易走火,这一点在美剧《英雄连》也有体现。
3.德国 瓦尔特 p38
瓦尔特于1938年被选为德军制式手枪,被用于替换鲁格p08,二战期间生产了100万支,在战后其衍生型仍继续生产。
瓦尔特P38是历史上第一种采用闭锁式枪膛的手枪,而且它使用了双动式发射机构,安全性要高于前辈p08,而这种击发方式也同样运用于现代手枪。p38也因外形美观、性能稳定、动作可靠以及工艺先进等特点,成为最有名的手枪之一。
4.德国 瓦尔特pp/ppk手枪
瓦尔特pp手枪(Polizei Pistole警用手枪)于1929年推出,而1931年又在pp手枪的基础上推出了ppk手枪(Polizei Pistole Kriminal刑警用手枪),ppk的长度要比pp手枪短了18mm,而这两者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手枪。
pp系列手枪创新性的把转轮手枪的双动发射机构,与自动手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结构理念从此运用在了几乎所有现代手枪上。
而pp系列手枪最大的特点就是极为小巧,安全性非常好,机构相当可靠,最使得它风靡全球的,恐怕就是007电影了。
5.德国 毛瑟m1896/m1932
毛瑟m1896是于1896年生产的全自动手枪,采用了固定弹仓,其使用了短后座原理,虽然增加了子弹初速,但是导致大量火药在枪口爆燃,再加上枪的构造不合理,导致枪口上跳严重。此外巨大的枪身并不适合隐蔽携带,因此只有13.5万支被提供给德军用于补充。
m1932则是该系列的最后一款型号,在工艺和材料上十分优秀,而且采用了20发弹匣供弹,比m1896更加方便。
毛瑟系列手枪在西方一直没有大量装备,但在中国一直是广泛使用的可靠武器,而且一直得到仿制。
6.英国 韦伯利VI
韦伯利VI型转轮手枪于1915年列装英国部队,使用的主要弹药类型是.455韦伯利,但是也有其他口径。韦伯利转轮也是英联邦国家的主要手枪。
韦伯利转轮手枪作为转轮手枪已经比较落后,但是仍然坚固耐用,在极端环境下也比较可靠,甚至被评价为最好的军用转轮手枪,但是有不少人对这把枪的射程相当不满意。不过这把枪仍然坚持到1954年后才被勃朗宁M1935取代。
7.意大利 伯莱塔M1934
伯莱塔M1934是意大利陆军于1934年选定的制式手枪,采用单动式发射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坚固,可靠和成本低廉的特点,一直生产到1950年左右。
8.比利时 勃朗宁M1935
勃朗宁M1935是比利时FN公司受法国军方要求,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研发的手枪,其原型便是勃朗宁所作。
勃朗宁M1935同样是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手枪之一,它的弹容量达到13发,大大超过同时期手枪7发的弹容量。不仅如此,它非常结实耐用,精度良好,人机工程出色,在70年时间里仍然受全世界许多国家青睐,甚至中国也订购了一批。
9.芬兰 L35米拉蒂
L35于1935年获得专利,并被芬兰军队采用,和索米冲锋枪一样,L35制作非常精良,而且生产速度相当缓慢,数量也相当少。
L35最大的特点是和鲁格p08外形十分类似,但是握把指向性更好,整把枪密封性相当好,还加装了枪机加速器,使得这把枪在恶劣的环境下相当可靠。而这把枪也被出口给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一直使用到80年代左右。
10.西班牙 阿斯特拉M300/ M400/ M600
M400是西班牙陆军于1921年选做制式手枪,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几乎通用所有9mm手枪弹,在当时德国也购买了不少M400。但是后果是击发会出现问题。而M300则是M400的袖珍版本,发射.32和.38ACP弹。
M600则是专供纳粹德国的版本, 在尺寸和威力上比较平衡,机构简单,比较可靠,因此国内军工厂受到轰炸之苦的德军也买了不少M600。第一批M600于1944年5月交付,总共交付了约一万支,后因盟军无法继续交付。但是这款手枪在战后仍然发挥了一段时间的余热,甚至出口国外。
11.苏联 托卡列夫 TT33
托卡列夫TT30/33手枪是苏军装备的第一种自动装填手枪,于1930年设计出来,1930年被苏军采用,后来经过改良后,TT30/33改称TT33于1936年生产。
该枪由于威力大,精度高,穿透力高,结构简单紧凑,动作可靠,使用方便,被大量提供给苏联,东欧,北朝鲜和中国使用。而我国的54式手枪就是仿自TT33。
13.苏联 M1895纳甘转轮
M1895是比利时人纳甘发明,在1895~1899年被俄罗斯帝国军官采用,但一直在比利时代工。1899年引进了制造权,一直生产到1945年。
M1895结实耐用,封闭性比其他转轮手枪要好,虽然转轮手枪在二战已经落后,还存在杀伤力不足,射速慢的毛病,但是为了补充托卡列夫手枪,M1895产量依旧很大。
14.日本 南部14式
南部14式是1925年生产的日本陆军制式武器,主要装备将校级军官,采用杀伤力非常高的8mm南部式子弹。
但是这款武器虽然与鲁格p08外形相似,但是性能相当糟糕,大多数文章已经介绍过它的性能,这里不多赘述。
15.日本 南部94式
这是一款我懒得认真介绍的手枪,起源于1934年,因为日本觉得14式造的慢,所以就弄了这种造型巨丑,安全性极差,用料少造的快的手枪。
要问性能如何,日本人自己这么说的:与其说是拿来作战,倒不如说是拿来自杀、避免被俘用的。就这破枪,居然还生产了7万支。
16.日本 一式手枪
这把手枪资料少的可怜,但可能是日本唯一能拿出来的手枪,主要提供给军官佩戴用,也就是礼仪用枪,仿自勃朗宁M1910,性能还不错,就是产量非常低,只有几千支,还不是制式手枪。
基本上,日本军人在二战,能缴获手枪,尤其是美军的勃朗宁,就一定会扔掉自己的手枪。日本人甚至还装备了不少毛瑟手枪,甚至生产了该类型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