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敢死队使命召唤秘籍,为什么有人觉得武侠小说没落了?
真正的武侠小说还要看金庸,古龙那个年代,也就是七十到八十年代。
先有粱羽生新派武侠缔造者写的《萍踪侠影》《七剑下天山》等等著作,脍炙人口的大作引起了不小的凡响。
再后来就有了武侠小说的大家,金庸,和古龙俩位了。
金庸原名查良镛,浙江人氏,后来移民香港,创办了《明报》又在其创办的报纸上刊登自己写的武侠小说,没想到一炮走红,其影响力己遍布世界华人圈,引起了一股武侠小说热潮。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缔造者,金庸是把武侠小说推向巅峰的实际施行者。可以说在华人圈里,无论是七八十岁的垂暮老人,或者是十多岁的年青人都是金庸的书迷。
记得,我们那时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看金庸武侠小说的岁月,常常是看着看着,欲罢不能。书中荡气回肠的情节。主人公不断的离奇遭遇,以及高超的武功都是看的是热血沸腾,仿佛自己化身于男主角,驰骋于江湖,快义恩仇,侠义滔天。
金庸先后写了十四部小说,基本部部都是精品。
《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鹿鼎记》等等都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武侠大作。
再说说古龙,一个后现代的武侠巨匠,古龙小说没有年代感,而是把江湖恩仇,兄弟义气,美女,美酒写在书里,成就了一招致敌的大侠,也把江湖侠士的快意人生写的是活灵活现。
古龙小说里更多是快。李寻欢的飞刀快,阿飞,西门吹雪的剑快。常常是银光一闪,喉咙己出现一个血洞。
陆小凤的灵犀一指快,常常用他两根指头就能夹住,对手的武器。
古龙小说里的铁拳,木剑甚至飞花掂叶都是杀人利器。
古龙和金庸比起来,古龙是后来者,但他创造出了另一种形式的武侠风格。
还有卧龙生,陈青云,温瑞安等等作家都是那时候武侠小说的大家。
进入二十一世纪,武侠小说已是青黄不接了,没有真正意义上出现一位大家。只有出现了一位黄易,算是一位优秀的武侠小说创作者。
向是他写的《大唐双龙传》《寻秦记》《大剑师传奇》都是可读性比较强的著作。
现在流行的是快餐文化,网文,玄幻系列,而真正的武侠精品己经绝迹了。武侠小说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了,而且比起金庸,古龙是差之甚多。
而且作品是浮夸之多,玄而又玄,生涩难懂,读起来看几行就看不下去了。
这可能是我们七零,八零后和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和观点不同,对那些
所谓的武侠网文根本没有兴趣看下去。
言归正传,那么武侠小说真的落伍了吗?我觉得确实是落伍了,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武侠精品小说。
作者的青黄不接,以及作品少之又少,更具有影响力的武侠小说更是没有了。
有人说《雪中悍刀行》是一本好的武侠小说,可是我看了几页,却怎么也看不下去了,比起金庸古龙的小说,还是有差距的。
我也是个爱看武侠小说的人,好的书经常看,确实也碰不到了像金庸,古龙写的那样精品的武侠著作。
只能把他们的隔一两年翻看一遍,以让我的江湖梦重温一遍。
快餐文化的兴起,或许是真正的让那些精品武侠小说成为永远的精典。
总结:武侠小说是真正的没落了,那些精典己成为永远的记忆,而想超过这些精典恐怕是难之又难。
胡歌拍戏时大量使用替身是真的吗?
【胡歌发文感谢支持】【胡歌发文感谢支持,真的是德艺双馨的好艺人!】前往国外进修的胡歌被爆出在拍摄电视剧以及某广告时使用替身,遭遇质疑。不过,影视界同仁力挺胡歌敬业,胡歌深夜也发微博表示——“谢谢各位老师、前辈、朋友、胡椒们的支持,给大家鞠躬了。”
编剧宋方金刚刚曝光娱乐圈当红炸子鸡的“替身大戏”:主演太忙的时候,一场戏30多个人全是替身,所以如今观众看到的基本就是“替身大戏”。关于胡歌从拍广告到拍电视剧时使用替身,一用就7年的照片,在网络疯传。
据传胡歌参演的《旋风十一人》里面使用了大量文替,替身爆料“我们平时根本见不到胡歌,像拍戏基本就是集中拍摄。”难道胡歌敬业的人设开始崩了?
圈内好友纷纷站出来力挺胡歌,大赞胡歌是圈内很敬业的演员,拍《伪装者》时,有一段从楼顶飞跃的戏,胡歌都是亲自上阵,差点把腿给折断。《猎场》导演姜伟发长微博表示:“男主角郑秋冬有千场左右的戏,拍期一百五十多天,胡歌全程驻组,敬业之诚堪称业界良心……说回替身的事,我从未见胡歌用过,组里也从没安排这等人事。”
有了粉丝和圈内好友力挺,胡歌也在前天深夜发微博感谢大家帮忙澄清“替身风波”。圈内好友也跟进发声力挺。
与胡歌合作《琅琊榜》的“蒙大统领”陈龙转发微博,并写道:“胡歌演戏用替身?我和他拍了这么多年,我怎么没发现?听着!中国文艺界就缺胡歌这样德才兼备之人,才疏德薄之流倒是比比皆是。”
和胡歌合作过《香格里拉》的演员周彦呈也表示,胡歌摔过马,当时特别不理解这样危险的戏他为啥不用替身。编剧宋方金爆料的文章内容涉及到行业内众年轻演员“滥用替身”“天价片酬”等现象,也再次刷新外界对影视剧制作、表演的认知底线。昨天他再度接受采访,表示自己所爆的现象98%真实,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有评论认为,胡歌卷入“替身风波”,得到粉丝和圈内前辈、好友力挺,也算是影视圈内的一股“清流”。而“替身话题”的越演越热,提醒着人们关注目前影视圈的怪现象,也提醒那些想赚快钱的年轻演员,如果只会“抠图演戏”或者做“表情包”演戏,稍有不慎也会陷入舆论风波。
现世中存在武林高手吗?
民间武术高手存在的概率非常非常低。
武术高手和某些手艺高手是不一样的,例如福建的软木画大师,他是可以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不断的雕刻,他只要面对物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研究艺术,最后成为一个高手。
但是格斗并不是一个人可以练会的,那是影视作品误导了观众,影视作品通常讲述一个人在深山老森里自己一个人苦练绝技,然后看到某种动物,学会它的某种绝技,下山把坏人打败,这逻辑看起来合理,其实不科学。
格斗是两个人彼此间的动态交流,不仅是取决于自己的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心理素质等等,也要应变对手的变化,是在无序、移动中寻找对手的弱点,是要根据对手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技术一定是要经过很多次的人与人之间的比试才能获取的经验和感知,它不是一个人可以练会的技术。
当一个格斗选手站在你面前时,你的第一感知就是来自经验,对手的身高,臂长,形态,脂肪与肌肉的比例等等,然后第二步的试探接触,就要感知对手力量大小,反应速度,动作的规律,真实和假象····这些都是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进行大量的打才能获得的经验。
作为民间高手,每天练功还需要工作,生活,他所获得的人员团队帮助是非常少的。因此他可以把自己的身体练到一个高手的水平,但是他的实战经验一定是有限的。
一入武林深似海,江湖血雨英雄还。
万里河山不明秋,博道精深数万载。
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今天就不说了,但是这九位真实存在具真功夫高人,今天不得不说!他们可以说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大人物,并且在他们那一个时代可谓叱咤风云,打遍天下无敌手!
一、董海川(公元1797年—公元1882年)
董明魁,原河北省文安县人,后改名为为董海川,他身材高大魁梧,臂力惊人。一生中在行走江湖的时候,为了不给族人带来麻烦,后把明魁改名为“海川”意为容纳江海百川。
董海川被堪称满清第一高手,清朝咸丰年间,他在肃王府任七品首领太监,后所创的八卦掌,至今仍是三大内家拳之一,闻名中外!
二、郭云深(公元1820年-公元1900年)
郭云深自幼学习拳术,曾拜能然先生为师,经数十载长期苦练,悟得形意拳之精义,郭云深的半步崩拳属形意拳曾闻名清朝,人们记的当年他与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大战了三天三夜,不死不休,未分胜负,后两宗师相互钦佩,遂结为莫逆之交,成为当时盛传的一段佳话。他的遗著有《能说形意拳经》,在晚年时悟出自创绝技“半步崩拳”,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
三、大刀王五(公元1844年—公元1900年)
王五是北京人,他本姓白,出生贫寒八岁时就成了孤儿,三岁时父亲就因疾去世,只得与母亲相依为命,王五很小便开始干各类杂活,后来拜肖和成为师,在那个时代最有名的武师当属双刀李凤岗,为了让自己修习更高的武艺精髓,王五后又拜李凤岗为师,李凤岗后把平生所学教与王五,王五不服师望,大器所成。
光绪三年,王五利用自己曾经当镖师积累的积蓄,在北京半壁街开了顺源镖局,成为当时名扬国内的一等镖师,据说他的镖局收费合理,德义高尚,生意十分火爆。王五在同行镖局里非常受人敬重,一生中他的爱国义举更是被人们广为流传。
四、黄飞鸿(公元1847年~公元1924年)
黄飞鸿原名叫黄锡祥,字达云,祖籍是广东西樵岭西禄舟村,出生于广东南海县佛山镇,是岭南武术宗师及名医,南拳流派洪拳的名家宗师,黄飞鸿的一生充满着诸多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拳术和狮艺是那个时代的顶尖佼佼者,自身独创的虎鹤双形拳、铁线拳、工字伏虎拳等绝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功夫独立流派。
而今,在广东、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欧洲、美洲等地,都有黄飞鸿的拳术和狮艺流传。
五、霍元甲(公元1868年-公元1910年)
国内有一句话,叫做:“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其意思理解则是指比武定胜负容易,拳脚之下见功。
霍元甲,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人,是一位家喻户晓的爱国武术家,同是迷踪拳第七代传人。1909年霍元甲名震上海,他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并培养出大批武术人才,自身武艺出众,并在天津和上海等地威震西洋大力士,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被称得上实实在在的民族英雄,在世期间为强健国民体质、传承武术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
六、燕子李三(公元1837——不祥)
“燕子李三”,原名叫李景华,本名又叫李云龙,系沧州献县城西临河乡东镇村人,轻功非常了得,飞檐走壁不在话下,有民间盗神之称,自幼随叔父落户沧州劫富济贫,在民间穷人眼睛里口碑极好,他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经常把盗来之物与穷者分享,燕子李三的传说太多太多,历史资料也未有真实的记录。
七、韩慕侠(公元1877年-公元1947年)
韩慕侠,原名韩金镛,出生于天津,与霍元甲同齐名,自幼习武,与其祖父学习迷踪拳,也有人说他的迷踪拳比霍元甲还厉害,后拜张占魁为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一生中与人挑战,少尝败绩,他曾任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海内外武功高手,天津擂台上打死过俄国大力士,武艺不输霍元甲。
八、王子平(公元1881年-公元1973年)
王子平,回族,河北沧州人,绰号神力千斤,出生于武术世家,其父有“粗胳膊王”之称,曾是上海八大伤科医师之一,先后担任第一届全国武术协会副主席,自幼受家风影响,擅长查拳与太极,尤其精于武术弹腿,除武术、摔跤、举重外,凡有益于拳术练功者,如杠子、皮条、扯旗、跳绳、踢毽子、游泳、骑射等,莫不研习,因此被誉为最全面的武术家。
1918~1921年间,他曾几次与外国大力士比武,未有败绩,名噪武术界。解放后,他成为中国武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从事武术教育与中医研究工作,晚年,他总结一生心得,撰写并出版《拳术二十法》、《祛病延年二十势》等著作。
九、李小龙(1940年-1973年)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祖籍中国广东顺德均安镇,自幼好武,14岁那年拜叶问为师学习咏春拳,后成为中国顶尖武术技击家、著名的华人武打电影功夫巨星、以及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截拳道武道哲学的创立人,李小龙身体素质强到令人发指,在速度、力量、爆发力达到唯快不破的境界。
他曾经秒杀——泰拳王察尔·铺,战胜了当时美国五届世界空手道冠军——罗礼士,他的一生就是传奇,创造了9个至今为止都无人超越的恐怖记录!
1、用侧踢把一只45公斤的沙袋踢破。
2、用二节棍击出了1600磅的力量。
3、李小龙在1秒钟内可以打出9拳;他的寸拳最高记录可以把一个150斤的壮汉打出5、6米远。
4、轻松地把手指插入一罐未开封的可口可乐。
5、一拳击出350磅的神力,拳王阿里当时也打出了这样的记录,但李小龙体重130磅,而阿里体重260磅,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6、李小龙在1秒钟内可以踢6次腿,以其招牌动作“垫步侧踢”,把一个身穿护甲的200磅壮汉踢飞了20米,落入游泳池中。
7、据资料显示,李小龙双手能连续做大约1500个左右俯卧撑;单手可连续做400个;单手两指(普通人连支撑起来都不行)做大约200个;单手大拇指可做100个。
8、把约135公斤的麻袋踢到大约一层房子的高度,大约5米。
9、把34公斤的杠铃直臂水平前伸,在伸出手臂后静止20秒,然后收回;把56公斤的杠铃平举并停留片刻;一只手持32公斤哑铃水平前接一个顺势后摆,再侧举至肩部并坚持数秒。
短线如何能做到在股票起爆前精准买入?
一买就涨,不是不可能。起爆点才是短线选手的最佳买点。
然而,表面的轻松后面,需要有庞大的积淀来支撑。
先上一张图给大家一点信心,某姿股份,近期医美的龙头。当资金对此形成共识,每一次的起爆点,都完美契合于我主图指标上的均线上,配合量价关系,抓住起爆点,如探囊取物。
在股票起爆前精准买入,无疑是最暴利、最有效率的交易方式,最有性价比的介入点。几乎所有人都梦想学会这门技术,似乎是可以“平地一声雷、陡然而富”的路径。
在开始之前,我先声明:这是一篇“思维+逻辑+技术”的内容,涵盖我数年对于做强势股的理解,读完需要一定的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您想看完本文,就想获得一把屠龙宝刀,从此笑傲江湖,那很抱歉,哪里都没有这样的秘籍;如果您想获得正确的思维,走上正确的道路,衣带渐宽,而后柳暗花明,本文就是写给这样“死尽偷心”“死心塌地”的朋友们的。正确的结果,要有正确的思维,正确的路径,正确的执行,才能抵达。所以,在本文的最后,我会给出最后的答案,但是您最好能够跟随笔者的思维,从拆解问题,逆着路径去思考,或许更有帮助。
《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原英曾说:“所谓神话,不过是常人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其实也未必需要”非常人思维“,非常人思维,不过是正思维和坚固底层逻辑的深入罢了。
所以,想要买在起爆点之前,需要提出正确的问题,去正确地思维和执行,才能得到最后的结果。
然而,值得做的事情,往往并不容易。
我们来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动力学——什么样的股票会起爆?这个不一而足,我们只能从哪些已经起爆过的股票当中,去寻找蛛丝马迹。
它们会具备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1.有热门题材,大量资金关注;
2.底部有强力庄家介入,或者整体板块有大量资金深度介入的;
3.突发利好的;
4.长期阴跌、触底反弹的;
等等,不一而足。共性是巨大的成交量和可观的涨幅。
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
通过分析近期的消息面,或者获得足够可靠的消息,在走势启动之前提前介入,也就是所谓的“埋伏”,可以买在起爆点之前。
其缺点是:
分析未必正确,消息未必可靠,介入的时间容易太早,容易浪费时间。力度未必如预期。如果想节省时间、提升效率:
一是可以借助技术面,关注资金介入和企稳结构,发现其启动迹象;二是开盘的时间持续跟踪,发现启动迹象,第一时间介入。第二个问题:结构学——什么样的走势和点位,会起爆?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解读方法,或者说分类方法。
我们来借鉴一下缠论,缠论里有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买点。
然后,我们来看那些起爆的个股的起爆点位,都可以完全归纳于这三类之一。
然而,仅仅到这里,依然是不够的;弄明白了三类买点,也只是一个分类方法,并不能直接让人赚钱。
要不,学缠的人们,还不把市场上的钱都赚走了?
起爆点,包含了第一二三类买点,然后,并不是一二三类买点都能起爆。熟知缠论的人,去翻近期的大牛股,无一例外——我这里否定的是定点交易,三类买卖点都可以起爆;而翻那些ED的股票,三类买卖点也都有可能走得不如人意。
直接上结论(怕大家看不下去想打我了……):经过我多年的学习与实践,符合买入后、即起爆的个股,应该符合(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条件:
1.有足够的共识和强大的逻辑
无论是特力A那种心理逻辑(游资、散户对于妖股和赚钱效应的渴求),还是白酒的资金逻辑(资金深度介入),抑或国家政策的强大导向(去年上半年的科技、医药,下半年的光伏、新能源),还有行业的爆发,比如英科医疗、医美行业等——无论是何逻辑,都是形成了足够的共识持续推高股价。
然而,这前提是,你需要有获取、理解这逻辑,和衡量这共识的能力。
2.接上,应该有足够多的资金持续介入
那些偶尔爆出巨量,而后又迅速萎靡、一蹶不振,多是资金实力不强而又未能真正形成共识的,这样的股票需要回避。哪怕目前看起来,确实是逻辑支撑、有资金介入的。
3.缩量回调到支撑位,或者放量下跌后有巨量换手的
逻辑与共识,大于一切。虽然我是一个纯粹的技术派,但是我比一般人更明白,只要有了逻辑与共识,资金就有了胆子,再难看的图形,也都很容易走出来强势的走势。
4.各周期图形与量价关系完美的
这是单独的一类,多是实力强悍的资金做出来的。传统的技术分析门派,比如波浪理论、量价关系等图书,对于此类情况描述非常多。大家可以自己找书去看。
最关键的第三个问题:操作问题——买入程序和例外应对,应该如何去做?这个问题最关键,我的建议是:
1.选择那些逻辑鲜明、易于理解、资金强烈介入的股票;2.在其刚放量启动时,或者第一波强势期结束,缩量回调到支撑位时,介入;3.证实,拿到波段结束,走人;证伪,及时止损。核心的逻辑就这3点。难吗?
看起来并不难。您去市面上找所有的打板、做强势股、做潜伏、做波段的牛人们,他们的核心逻辑和路径,也没有脱离上述的内容,也是严格依于此而行、而有所得、而大成的。
但是,要做到这些,背后涵盖的积淀是相当庞大的。
从逻辑的认知、共识的判断,到技术走势、量价关系的分析,以及实盘中各种情形的应对,每一环都是持续修炼的过程。
以上分割线……
最后再上一张图,今年我抓到的最大一只大牛股——“某金刚石”:其逻辑鲜明,走势规律,资金介入明显,简直是……
(我曾在微头条上记录过买入记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8月份找找我发过的微头条)。
祝各位有心在投机之路上高歌猛进的朋友们,坚持正念、正思维,久久去做,自然花开结果,行有所得。
我是曾财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请给个赞吧。
靠股票发财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某些大牛炒股又赚了钱,而身边的谁谁炒股又亏了钱。看看中国的股市,A股的投资者绝大部分是散户,散户之中,十之八九是没有任何投资经验、连一本正经的投资类书籍都没看过的,跟风入市,以为别人赚钱,自己也不会亏,跟着别人就能捡到金子。
但是,现实很残酷,A股7亏2平1赚是股市的基本定律,新韭菜、老韭菜被割一波又一波,但一到旺季,韭菜又会疯长,然后一次又一次被割。
其实,市场从来都是明白人挣糊涂人的钱。那么,靠股票发财的人都有些什么人。真正在股市赚钱的,除了非常非常少量的散户外,更多的是一些专业投资者或者投资机构。
第一、基金、信托、保险、期货公司等金融机构。他们拥有高学历高水准的操盘团队,尤其是证监基金,一支基金的管理者是专业从事金融投资的高学历人士,拥有丰富的股市经验,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炒股赚钱。而且,这些机构通常拥有庞大的资金量,输得起,也赢得回来。这些握有大量资金的专业机构,自然更容易获利。
第二、上市公司股东。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目标就是上市,上市意味着资产翻倍,意味着圈钱,而公司股东持有的都是原始股,一旦公司上市,他们就成为股市最大的赢家。你看看在A股每天有多少人在打新股,中签有多难,就知道原始股多赚钱。
第三、价值投资者。平时不看股票,也不频繁操作,只研究上市公司的资质,静静的等着股市价值投资跌出机会。一旦股价跌到历史最低点,价值投资者就会买入,然后一直持有到下一轮牛市的到来。最后等到股市大牛市即将结束,无知散户们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价值投资者就会急流勇退,等待下一轮股市投资机会的出现。这是巴菲特常用的办法,也许比较适合欧美那些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
第四、某些民间炒股高手,比如杨百万、叶天荣等人,他们在股票市场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投资经验,靠的是高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和日复一日的苦心钻研。
总结一下,从中国股市赚大钱的成功案例上看,真正能在个股上赚钱的,要么是有能力操纵、影响到股价的,或者是在上市前就持有原始股、突击入股的,要不然就是做长期价值投资的。而整天在股市二级市场上来回拼杀,听风就是雨,频繁交易的中小投资者,大多数难逃被割韭菜的宿命。
所以说,股市是修罗场,人性贪婪、懦弱的劣根性会在这里放大,可能让你在股市里血本无归。想靠股票市场发财,不是要有天赋,就是要有恒心和勇气,好亏损的准备。还是那句话,做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以上仅是个人分享,看完请点个赞,顺便点关注,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