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元优惠多金币联盟,圣元金币联盟怎么解除绑定?
那个账号绑定以后是不可以修改的,只能绑定一次的。
圣元金币联盟怎么兑换实物?
1、点击手机应用市场,在搜索栏搜索金币联盟,点击安装金币联盟,安装好之后点击打开,进入金币联盟页面。
2、金币联盟需要使用相机权限、存储权限等手机权限,点击始终允许。
3、输入你的手机号码和密码登陆,不知道密码的可以选择短信登陆。
4、登陆后左上部分会显示你的可用金币数额,点击其下方的积分兑礼。
5、进入圣元礼品兑换页面,金币联盟积分可以兑换的礼品有奶粉兑换、婴儿用品等,以前还有日常家用产品、宝宝玩具等,现在都没有了,但是增加了奶粉兑换。
6、根据你的金币数额,选择你喜欢的礼品,并点击该礼品,进入该礼品的详情页面。然后点击提交订单。
7、进入结算中心页面,在该页面点击填写收货地址,然后再配送地址页面选择新增收货地址。
8、在设置配送地址页面,输入收货人的真实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和详细地址,点击保存。
9、填写好收货地址后,回到结算中心页面,点击金币支付,就购买成功了。
金币联盟圣元积分礼品?
罐底的二维码是积分的,积分可以通过官微平台兑换礼品,如果被店家私自扫了,可以通过官微客服平台反馈,会补回给你的
为何很少听说有人被封为韩王?
不少,只是相对于秦王、齐王、楚王等一些著名的王,韩王显得太过于小众。中国历史上共有28位韩王,这还不算被追封和异姓封王,这个数字已经不算少了。至于韩王为什么名气不高,这和战国七雄时韩国存在感低是有很大关系的。
战国七雄之韩国第一位称韩王的人,是战国中期的韩宣惠王,而且,韩国国君从侯变成王,其时间上要比战国七雄其他君主晚的多。
周朝时期共有两个韩国,第一个韩国,国君为姬姓,初代君主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弟弟。这个时候的韩国,封地很小,而且存在感极低,其疆域在今陕西韩城市和山西河津县东北一带,周平王十四年(前757年),立国三百多年的韩国,被晋国所灭。
晋国一直是春秋前期的头号强国,晋文公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回到晋国,杀晋怀公自立,重用贤臣,晋国国力大增,扶周室,败强楚,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继齐国之后的第二个霸主。
晋文公死后,晋国继续强国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中的最强之国。然而,“盛极必衰”,到了晋国后期,晋国王权衰弱,姬姓韩氏(晋国大夫韩武子之后)乘机崛起。公元前453年,韩氏联合赵、魏两家大夫,共灭执掌晋国大权的智伯荀瑶(晋阳之战),三家一起瓜分晋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至此,晋国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
名存实亡的晋室,早已经不被韩赵魏三家放在眼里。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韩国正式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公元前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将都城迁往新郑(今郑州新郑市)。前325年,韩威侯韩康与魏惠王会盟于巫沙,并尊为王,两年后的前323年正式称王,史称韩宣惠王。
韩国虽完成了从侯到王的过度,并成功跻身战国七雄之列,但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国家实力来看,韩国都是战国七雄最弱小的一个,和燕国偏安北方不同,韩国虽位于中原边缘,但领土却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四大强国包围,可以说毫无发展的空间。地缘劣势如此,就注定了韩国的结局是很悲惨的。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一直扮演着弱势群体的角色,虽然经过韩昭侯时期如昙花一现般的短暂强盛,但此后的韩国,便陷入了不可逆转的衰弱,苟延残喘周旋于大国之间。
到了战国末期,因为韩国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成了齐国和秦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韩国勉强独善其身。公元前265年,秦国大举侵犯韩国的上党郡,上党郡守权衡再三,向赵国投降,致使秦赵反目,两国爆发了战国史上最大规模战争之一长平之战,赵国40万大军被包围后惨遭坑杀。此战之后,昔日强盛的赵国再无力对抗秦国,秦国通过欺负韩国这个弱国,实现了自己的霸主地位,这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困境。
公元前230年,秦国大军压境,一举消灭韩国,韩王安被俘,悲催的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姬姓韩国周朝时期出现的两个韩国,都姓姬,第一个韩国的开国之君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的弟弟。第二个韩国的国君同样姓姬,而且也是周室之后,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而韩武子便是晋武公姬称叔父。实际上,韩国一直是姬姓晋国贵族,身为晋室宗亲,韩康子最后却和赵、魏二大夫同流合污,一起灭了晋国,莫非是一直对当年晋国灭了其先祖创立的韩国而耿耿于怀?
不管怎么说,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贵族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姬姓,乃周朝国姓,与晋国同根同源,与赵、魏两家也关系密切,完美的充当了姬姓在战国的代言人,韩国是真正的豪门,但是论实力,根本无法跟西方的赢姓秦国和东方的田(陈)氏齐国可比,甚至同时期的燕、魏、赵、楚诸国,实力也远在韩国之上。
唐以前的韩王事实上,战国七雄中的所有国家,都曾被后世代入成为藩王名称之一,其中,韩王要远比其他诸王更早成为藩王名称。
这可以理解为是,作为战国七雄中最悲催的一个国家,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绝大多数的后世君王对此是表示同情的。但是,韩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尴尬了,如果遵循韩国故地进行分封,相信没有几个王侯愿意就藩。
秦汉交替时期,有两个韩国宗室短暂恢复韩国,一个叫韩成,一个叫韩王信(不是韩信),两位韩国宗室,一个由项羽分封,一个由刘邦分封,都城都位于韩国故都阳翟,但两人结局都不好,韩成因为受张良投奔刘邦所累,被项羽斩首。韩王信背叛汉朝投降匈奴,公元前196年被汉军所杀。
此后以韩王自居或受封为韩王的人就大大减少了。
箕准是箕子朝鲜的末代王,公元前196年,燕王卢绾反叛汉朝。公元前195年,汉朝派兵攻打卢绾,卢绾逃亡到匈奴地区。而卢绾的部将卫满则聚众1000多人,击败箕子朝鲜,并自立为王,史称卫氏朝鲜。箕准被卫满驱逐出海。箕准攻占马韩,自立为韩王。
之后数百年,史上再无韩王。
到了南北朝时期的北魏,随着封建君主专权的加强,封王已成为常态。整个南北朝,只出现过一位韩王,那就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第七子韩王拓跋安平。
从唐朝开始,随着对宗室王的分封扩大化,韩王,这个源自战国七雄的王,便成为了一字王中最尊贵的王之一。虽然在地位上无法与秦王、齐王、晋王、魏王、赵王诸王相比,但韩王总算是打破衰王的魔咒,成为自唐朝起几代王朝普遍使用的王号。
唐以后的韩王从唐朝起(清朝除外),皇室封王几乎都少不了韩王。
唐朝,首位韩王是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李元嘉,唐朝韩王仅此一系,共历六代,但其中长达近百年时间韩王系因为藩镇之乱而断代,至到唐昭宗时期才恢复韩王嗣位,可惜,末代唐王李克良还是死于藩镇之乱。
五代时期,受封韩王的也不在少数,后晋高祖石敬瑭从弟石敬晖去世后,被高祖加赠太师,追封韩王,石敬晖之子石曦袭封韩王。
后唐太祖李克用义子李嗣昭(本名韩进通),勇猛无敌,智勇双全。后唐庄宗在位时,晋位太师,封陇西郡王,后平叛中箭而死,石敬瑭建立晋朝后,追封他为韩王。石敬瑭在位时,另外还追封后唐明宗李嗣源时的大将王建立为韩王。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王建封其第五子王宗智为韩王。
后周世宗长子、次子、三子被后汉隐帝杀害后,追封其第三子柴宗諴为韩王。
南唐元宗李璟第七子李从善被封为韩王.
北宋被封为韩王的宗室和功臣不在少数,宋真宗赵恒,即位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宋太宗第六子赵元偓,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宋神宗赵顼第十三子,宋哲宗赵煦同母弟赵似,死后被追封为韩王、楚王。宋太宗赵炅第四子赵元份之孙赵宗谔死后被追封为韩王。北宋开国功臣赵普、曹彬死后也都追封韩王。
辽朝多位宗室和大臣也被封为韩王。辽圣宗时期的北院枢密使耶律室鲁受封韩王,辽景宗的皇后萧绰的祖父胡母里,被追封韩王。辽兴宗耶律宗真皇后萧挞里之弟萧阿剌被封为韩王。辽南府宰相萧唐古被封为韩王。辽朝中期重臣萧惠被封为韩王(后改封魏王)。辽北府宰相萧朴,先后被封为恒王、韩王、楚王、魏王、齐王。辽圣宗、辽兴宗时期的汉族重臣张俭先后被封为韩王、陈王。
金朝也有几位宗室被封为韩王。梁王完颜宗弼之子完颜亨被皇帝完颜亮杀害后,继位的金世宗完颜雍追封他为韩王。金朝第七位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在潜邸时曾被进封为韩王。金太宗之子完颜宗哲全家遭完颜亮屠杀,金世宗完颜雍继位后追封他为韩王。
明朝韩王,可以说是一脉相承。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封第二十子朱松为韩王,原建藩国于辽东开原(今辽宁开原),未及就藩,靖难之役爆发。朱松后病死于南京,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改封韩王朱冲?于平凉(今甘肃平凉)。这一支韩王一共传了13位,有3人被追封为韩王。
不被重视的一字王一字王是王爵的最高一种。通常在其王爵前冠以古代国家的名称,如“齐王”、“秦王”、“韩王”等等。一字王的封号大多来自春秋战国时的古国名,其中战国七雄使用的频率最高。
根据对历史上的一字王封号的统计分析,“晋王、秦王、齐王、楚王”四个封号王爵被公认为是最尊贵的,晋国作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备受后世推崇。而秦国、齐国、楚国都是战国时期雄踞一方的大国。因此,以藩王身份登基称帝的,“晋王”最多,接下来便是“秦王”、“齐王”、“楚王”。
自这四王之后,“周、鲁、赵、魏、梁、燕、代、韩、宋、吴、越”等王号也是较为常见的,可以看出,韩王的位置已经是比较靠后了,甚至还不如代王,这是什么原因呢?
个人以为,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地盘最小,实力最弱,也最不受重视,基本上处于自保状态,实力稍微比韩国强的燕国,还出了一个将燕国拉入强国之列的燕昭王,也有燕将乐毅这样横扫齐国七十六城的辉煌国史。封建时期的封王,总有座次之分,像晋、秦、齐、楚这样曾经是一方霸主的大国,封王的时候自然要优先考虑用这些国名。
但是韩国的存在感实在较低,所以我们会看到上文中不少的封王,都把韩王作为过渡或逝后追封。即便是明朝,朱元璋直到几乎无王可封了,才将韩王封为第二十子朱松。古代封王还要考虑到那些古国的影响力、尊贵程度,像周王源自周朝,鲁王源自鲁国,哪一个不比韩王尊贵,影响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