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蛙,请友们对上联?
寒雪冻乌鸦。
儿时的记忆有哪些?
小侍候最让人难忘的就是穿着妈妈的拖鞋偷桃子。
我记得那年九岁,每到礼拜天就约小伙伴们去果园偷桃子,因为是夏季,所以中午趁妈妈睡着的时侯,穿着妈妈拖鞋(不知为什么小时候特别喜欢穿好妈的各种鞋?)偷偷的溜出去,结果没摘几个桃子,就听见有人大喊“给我下来”扭头一看"坏了”被主家发现,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跳下树’一溜烟跑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跑出去的?腿都发软)路上因为着急,妈妈的大拖鞋也丢了!回去还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现在想想真是有意思,虽然没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好,却过的丰富多彩!
魏晋时期文人都以清谈为荣?
清谈,是魏晋名士风度的重要标准之一,想了解什么是清谈,推荐去看一下《世说新语》,从汉末,到晋末,士人的言行举止,都能从这部书中品评,陈寅恪先生评价《世说新语》为“一部清谈之全集”,可见一斑。
什么是名士风度?魏晋风度,也叫名士风度,听起来很抽象,却给人一种飘逸绝伦的神仙感。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不论贵族还是百姓,都掀起了一股“及时行乐”的风潮,明哲保身,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观。这种风气,对有追求、有志气的士子来说,是相当空虚寂寞的,但有啥办法呢,社会环境如此,你不如此,严重点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诞生了为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寂寞的社会风尚——名士风度——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清谈、饮酒、服药、隐逸。
什么是清谈?清谈,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形成的一种臧否人物、评论时事的风气,也称为“清议”。
清谈在臧否人物、评论时事的时候,会把人从内而外地品评一番,从外在的容貌、举止,到内在的品行、才能,然后给人物作出评价,这个评价,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因此,魏晋士大夫在生活中,十分注重和热爱清淡,因为这是展示个人魅力的最佳场所,更是一举成名的捷径。
清谈的内容魏晋时期的清谈,侧重于玄学,以《老子》、《周易》、《庄子》三部著作为主,称为“三玄”,主要追求的是其中知足逍遥、自然无为一类的抽象哲理,因此清谈又称为“玄谈”。
何宴、王弼,是开启魏晋清谈之风的重要人物,最开始,他们主张“无”的哲学思想,就是说,“无”是世间万物的本体,很明显,这是受到了老庄思想的影响,在当时被称为“正始之音”。
我们熟悉的竹林七贤,在清谈时的思想主张有所不同,阮籍狂热于老庄之学;山涛则在老庄的基础上,杂以儒家经义;嵇康是个养生狂魔……竹林七贤思想主张有所不同,但生活理念上不谋而合,他们不拘礼法,热爱放歌纵酒,相同的生活理念把他们聚集在一起,不同的思想主张让他们之间迸发出绚烂的火花,开启了令后世神往的“竹林风气”。
除了儒、道两家之外,释家也很快融入了清谈的大部队,以康僧渊、支道林为首的名僧,在老庄思想和儒家经义中,又加入了佛理,推动了佛家思想的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清谈并不以辞藻华丽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清谈要求语言简练,逻辑清晰,应对机敏迅速,最重要的是,只言片语间,要有深意,否则,就落了下乘。
清淡的方式清谈跟今天的辩论赛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清谈时,设宾主两方,主方出题,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论据,称为“通”,然后宾方诘辩,用自己的论据去质问、反驳主方,称为“难”。
清谈最有趣的是,并不一定要多人才能清谈,只要你足够牛,你可以自己扮演宾主两方,自己抛出观点,自己进行反驳,反复分析义理,在一群名士中,你就是最亮的仔。
清谈时,手中必不可少的持物是麈(zhǔ)尾——类似于一种羽扇,但作用并不是用来扇凉的,而是用于指划,就像我们平时说话,到激动处不免手舞足蹈一样,名士门手持麈尾,指划的时候就会显得风度翩翩,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举个例子魏晋时期的孔融,是当世名士,世称孔北海,小时候凭让梨一事名闻天下,你说巧不巧,孔子的儿子,也和他一样,从小就展示出了过人的聪颖机智。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世说新语》
说这天孔融正在午睡,5岁的小儿子偷酒喝,被6岁的大儿子抓个正着,老大问:“你喝酒之前,为什么不行礼?”小儿子回答说:“我这是偷,行什么礼!”
古代,就是重要的祭祀物品,地位神圣,人们在喝酒之前,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敬畏,通常要先行礼,再喝酒。
孔融小儿子喝酒这个故事,体现了他在言语上的机敏,而且颇具童真,一副小无赖强行狡辩的娇憨姿态,让人忍俊不禁。
你写得最好的现代诗是哪首?
《最大最圆的月亮》
再往前看……就是夜
夜深处
依然是霓虹、天街,还有
我在窗前,忍不住想写两只蚂蚁
好像...
他们是我已不敢小看的两只蚂蚁?
胖的爱笑,瘦的爱静!
他们不说话,挤在一起取暖
他们不牵手,只是相顾无言
他们大大的眼睛,心安理得地走在对方梦里
人类都安睡的夜
许多车,开始越过黄昏
越过地平线
越过月光背后的山脉。呼啸而来,呼啸而去
争先恐后地熔成寂寥的底线
随手抓起大把关于星空的细节
扔进黑暗深处...捅一捅夜幕
春,没有回声......
看来,这纷繁的世间
只有一只蚂蚁值得记录:
他千山万水走在寻找月亮的路上
他的执着让人安静。他令人忍不住
回味……他走过的
树林、车站、花园、金色的百鸟园
他甜甜的被太阳照得熠熠生辉的笑容
……坚定的触须……修长而明媚的影子
还有,他的纯正,他的温情
他不断浮现又不断风干的淡淡忧伤
我边写边删
每一句话
都无法抵达彼岸的花
夜风缓缓
一遍遍覆上修辞里的千般缱绻
只剩下...静谧的天心
最大最圆的一颗月亮
写季节的声音叫什么?
描写大自然四季声音的词语
嗡嗡、轰隆、隆隆、哗啦、呼呼
一、嗡嗡[ wēng wēng ]
1、发嗡嗡声。
2、像飞虫一样发出低调的嗡嗡声。
3、飞动中的昆虫(如蜜蜂)发出的天然响声。
引证:韩北屏《非洲夜会·不巧的巧遇》:“茶座的客人越来越多,嗡嗡声四起,仿佛有一大群苍蝇在周围飞旋着。”
二、轰隆[ hōng lōng ]
形容雷声、爆炸声、机器声等:炮声~~直响。~一声巨响,房子倒塌下来。
引证: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好像万马奔腾似的吼叫,随着再一次的轰隆一声门的巨响,人群潮水一般涌到第二道门里来了。”
三、隆隆[ lóng ló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