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五庄观后院怎么打,为何孙悟空会推倒人参果树

格科网

斗战神五庄观后院怎么打,为何孙悟空会推倒人参果树?

孙悟空推到人参果树的导火索是五庄观里那两个仙童破口大骂,骂孙悟空等人明明是偷吃了四个,却死不承认,偏说只吃了三个。

两个仙童骂起来没完没了,说孙悟空他们耍无赖,吃就吃了,还厚着脸皮死不承认,真是没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斗战神五庄观后院怎么打,为何孙悟空会推倒人参果树

两个仙童的骂功也是绝对一流,直接激怒了孙悟空。

孙悟空才愤恨不过,把五庄观的人参果树一窝端,来个斩草除根,让你这人参果树从此再也不能结人参果,看你们还嘚瑟!

实际上是孙悟空不懂如何摘取人参果,孙悟空在用金击子打下第一个人参果时,人参果不甚落入地上,不见了。

孙悟空找来那土地一问,才知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

而后,孙悟空才又打下三个,与猪八戒、沙僧三人,一人分吃一个。

孙悟空确信他们是一人吃了一个,总共就吃了三个人参果。这是其一。

其二,再加上,当时孙悟空等人,在与两个仙童对峙的时候,猪八戒在一旁挑唆事,质问孙悟空:“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来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

猪八戒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抱怨孙悟空不够仗义,偷了四个人参果,自己先昧起来一个,偷偷吃,然后再与师弟们一人一个吃,明显是嫌弃孙悟空做人不厚道,对师弟不够义气,还撒谎,不承认自己多吃了一个人参果。

猪八戒这句话的杀伤力也是够强大的。

因为,当时,唐僧可是在场的,猪八戒这话说得很有心机,猪八戒明显是故意说给唐僧听得,目的就是抹黑诋毁孙悟空。

你想想,唐僧听了猪八戒这话,会怎么想孙悟空,肯定会有所怀疑,对孙悟空的信任度下降。也会觉得孙悟空不够团结,喜欢独揽事,好事占尽便宜,还偷奸耍滑,不敢承担责任,肆意推卸责任,把大家一起拖下水。

孙悟空此时,更不可能承认自己打下了四个人参果。

一是孙悟空如果承认了自己打下四个人参果,那孙悟空该如何解释那一个人参果去哪里了?若是说出是落到地上,不见了,在场的人,他们会相信吗?肯定不会信,反而越解释越解释不清楚。

另外这种打丢一个人参果的情况,说出来,也显得孙悟空本事太不济了,怎么会打个人参果还会失手,那太掉孙悟空“齐天大圣”的价了。

况且一旦承认了,那岂不是不打自招,落下诸多不是,反而得不到任何益处,孙悟空才下定决心,坚决不承认。

相反,孙悟空自己打死也不承认。这样,反而是那两个仙童,还有唐僧、猪八戒、沙僧他们,无凭无据,顶多对孙悟空只是有所怀疑,但不能够认定事实。

后来两个仙童破口大骂了半天,见孙悟空也没有什么反应,两个仙童也是骂累了,便走了。

实际上,孙悟空此时早已金蝉脱壳,去把人参果树给推翻了。

两个仙童出去之后,就小声嘀咕,感觉孙悟空站在那里理直气壮,不吱声,怕是自己查错了人参果的数目,决定再去查点一番,两个仙童走到园中,发现人参果树已经被推翻在地上。

孙悟空推翻人参果树,主要是被两个仙童激怒,解气,还有觉得自己冤屈,有理说不清,憋屈。但也有点掩盖证据的味道,反正人参果树已经倒了,果子都没了,让他们无法确认事实,来个死无对证,就没法坐实孙悟空打下四个果子的事实。

西游记镇元大仙结局?

镇元大仙在《西游记》中并没有具体的结局。镇元大仙是一位仙界高人,是唐僧师徒经过千辛万苦后在西游路上遇到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为唐僧开过光明真经的免灾水潭,也曾经指引唐僧前往五庄观听取道家真传。而且,在旅途中,他也和唐僧师徒一起面对各种妖魔鬼怪的挑战和危险。总之,镇元大仙在《西游记》中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他的故事并没有被特别强调和完整地阐述。

五庄观偷吃人参果故事?

“偷吃人参果”主要讲的是唐僧四人翻山越岭来到了五庄观。在里面两个小童给唐僧吃“人参果”但是唐曾不实货就没有吃,猪八戒知道了,就叫大师兄孙悟空去偷几个来吃,偷好之后,把沙和尚叫过来一起吃,吃完后两个小童知道了把它们痛骂了一顿,孙悟空十分生气,把“人参果树”打死了。

事后,他们逃走了。这下可闯下了大祸,要知道“人参果树”可是无价之宝,它可是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过三千年才能熟啊。

镇元大仙(五庄观的观主)知道此事后就把唐僧一行人抓了起来说:

“只有就活这棵树就能不受皮肉之苦并且还能和孙悟空结为朋友。”

就这样孙悟空求救了。孙悟空问了许多天兵天将都不能解救,最后才得知只有观音菩萨才能救活,孙悟空千方百计才把观音菩萨请到那里,然后用玉镜瓶里的神水把“人参果树”救活。

白骨精的白骨上面有白骨夫人几个字?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热闹戏份十足,经典的桥段也很多,其中的“尸魔三戏唐三藏”一节,跟其他章节比起来,可谓是短小精悍,占据的篇幅极少,即便如此,“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段故事也足以称得上是《西游记》中的精彩担当,成为了实际的神魔小说改编的大热门,IP,经久不衰,回味无穷。

这其中奥妙,一个在于一个“戏”字,另一个,则是扑朔迷离的遐想空间。你比如,就是怎么个白骨精,算得上是取经路上最弱的一个妖精了,她愣是叫唐长老念叨了无数遍的紧箍咒,最终导致金蝉子“狠逐美猴王”。再比如,白骨精背上的“白骨夫人”是什么意思?她到底是谁的夫人呢?这几个字迹又是谁给刻上去的呢?

自己给自己刺个青,刺字,这好像也不是什么事情,问题就在于,这几个大字是刺在背上的,而且是骨头上,嗯,这跟岳母刺字可就大为不同了。种种迹象表明,“白骨夫人”这几个字,意味着白骨精有过一段离奇的前世今生故事,她的生死天涯旅至少要分为清晰的两个部分——她曾经一度为人,为妖,或是为仙,为圣,后来由于某种不得已的原因,她被虐杀,然后才以“白骨精”或是“白骨夫人”这样的另外一个身份出现在白虎岭上。

而能够在她的白骨上刺字的这个人,必定跟她的前世有着密切的关系关联,要么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要么是一段咬牙切齿的恨。

这就牵涉到某一个男子——《西游记》中的五显灵官之一的王灵官的同事马灵官,又叫做华光菩萨,他正是《封神演义》中的一气仙马元,后来被西方教准提道人带走的那个截教高人。一句话,白骨夫人跟他有着一段如胶似漆的亲密关系,“白骨夫人”四个字正是马元对他们过去一段美好生活的记忆和怀恋,也是一种祭奠,或是纪念。而白骨夫人的前身则是封神之战祭旗的第一个悲情人物石矶娘娘。

具体怎么说,我们一起来看个究竟——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张爱玲。

第一、只羡鸳鸯不羡仙与封神劫难——神仙红尘杀劫拆散了石矶娘娘和一气仙马元这对鸳鸯眷侣。

长公子你为什么说《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就是《封神演义》中的石矶娘娘,而且她还跟马元是一对神仙眷侣呢?

(一)骷髅山白骨洞。

1、白骨精=石矶娘娘。

《西游记》中白骨精所在的居所为“白虎山白骨洞”,白虎山应该是一种化名,美其名曰,给起了个相对好听点的名字,实际指向的则是三个字“白骨山”。白骨精这样对取经人讲,也不至于吓到性格懦弱的唐长老,加上肉眼凡胎,说是白虎岭就再好不过的了。

截教石矶娘娘所在的洞府为“骷髅山白骨洞”,这个就比较符合实际了,白骨山,或是骷髅山,再加上白骨洞,这几个字眼摆放到一起,答案就出来了——石矶娘娘就是白骨精的前身,白骨精是石矶娘娘的转世,更为准确的说,应该是石矶娘娘的某个分身。这话怎么讲?我们后面会有更为详细的说明。

2、白骨精或石矶娘娘跟一气仙马元曾经是一对神仙眷侣。

俗话说得好,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能够降龙伏虎的神仙了。

所以你看,在许仲琳封神世界的神仙修真背景下,除了大的几个神仙山头,你比如,玉虚宫是阐教总部,碧游宫是截教祖庭,可以看到众仙朝拜,聚首,人头攒动的样子,无论是所谓的阐教十二金仙,还是截教的万仙来朝,各路神圣都是有自己的修仙道场的,有独立的山头,也没见过谁和谁是共享一个山头,共住一个洞府的。独门独户的独家院他不香吗?神仙修炼,更讲究清静,一个人偷偷练内功,多好,再者说了,自己辛辛苦苦搞到的武功秘籍,怎么能轻易示人,和别人共享呢?

可是呢,作者许仲琳就明确交代了,石矶娘娘住在骷髅山白骨洞,一气仙马元也住在骷髅山白骨洞,两位修仙者,都居住在同样一个山头,同样一个洞府里头,而且还是一对男女,亲,你就说吧,这两位,除了是一对恩爱夫妻,还能有什么其他说法?你的工资卡,老婆没收了就不会有多大意见,双方可以共享,换其他人,想都不用想,对吧?还有一个有力的证据,石矶娘娘被谋杀后,她手中的太阿剑落到了马元的手里,爱人的遗产,自然是马元来收走了。

没错,聪明如你,一气仙马元和石矶娘娘原本就是一对恩爱鸳鸯,在所谓的封神计划开启之前,他们曾经在骷髅山白骨洞里过着与世隔离的陶渊明式的美好生活,你挑水来我浇园,夫妻恩爱把家还。

可是呢,后来他们的一切美好都破灭了,原因就是众所周知的封神榜计划。

(二)石矶娘娘之死与一气仙马元被“有缘”。

1、石矶娘娘与灵珠子哪吒:当石矶娘娘遇上了封神先行官哪吒,她成了蓄谋已久的封神大战中的第一个悲情人物。

心上人马元去外面采风,修炼元神,石矶娘娘在洞府里玩耍,拿着太阿剑耍一通霓裳羽衣舞。闭门坐家里,祸从天上来,石矶娘娘坐实了这句话。

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小儿子哪吒先是闹东海,杀死龙王三太子敖丙,抽筋扒皮,还盛气凌人地在天宫南天门门口赤裸裸地羞辱了老龙王一番;紧接着,他又搞事情,拿震天弓和乾坤箭无端射杀了石矶娘娘的门童碧云仙子。石矶娘娘追哪吒讨说法,护短不讲情理的太乙真人带着哪吒闹到白骨洞,小哪吒当面打死另外一个仙子,太乙真人更是拿九龙神火罩直接用三昧真火烧死了石矶娘娘。

没有天理啊!你太乙真人一句“天意如此”,就这么拍拍屁股走人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所以你看,一气仙马元回来看到这个惨况,家庭变故,他怎么会受得了?怎么能善罢甘休?哦,人家石矶娘娘在家里闭门不出,也能惹来杀身之祸,这叫什么事儿啊?女人嫁给男人是为了什么?不就图个安稳的小日子,遮风挡雨吗?男人就要有男人的样子,老婆被人无缘无故地烧死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很快,马元就会出手了——不请自来。

2、马元助太子与西方教从中作梗,收走一气仙。

石矶娘娘之死,马元受了大刺激。思来想去,他自己琢磨出了其中奥妙,以元始天尊为首的阐教和以姜子牙为帅的西岐说截教和殷商都是“大逆不道”,是另类,口含天宪,视别人为另类。

好么,这殷洪可是太子,人皇纣王的嫡长子,我就借助他,来出出心中这口恶气——后来殷郊受犁耕,武王姬发跪地九拜,自称小臣,呼殷郊为太子,也可见,西岐的底气也不是那么十足的,道理上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

一气仙马元是个什么样子的呢?他跟流沙河里的沙流精沙和尚十分相似,身高马大,紫发碧眼,身上挂几个骷髅头,凶神恶煞一般。来到阵前,就接连干翻了西岐三员大将,先行官杨戬也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姜子牙也是一筹莫展。

文殊广法天尊来给出了个主意,他用幻术变做个妇人,诱导马元手脚并用,四肢都深陷在妇人的身体里,不能动弹,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文殊祭出宝剑,给西方教准提道人挡住了,捡便宜的老套路,他马元跟我有缘,收走了一气仙马元。

到这里,这一对神仙眷侣算是彻底栽了,石矶娘娘直接挂了,马元被西方教“有缘”了。

这事儿就算完了吗?并没有。我们接着往下看——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

第二、分道扬镳与矢志不忘:马元宁肯裸辞也要再帮石矶娘娘一程——当马灵官遇到白骨夫人。

(一)白骨精与毒火鬼王:可怜一丝游魂仍受制于人。

封神大战之后,姜子牙西岐封神,石矶娘娘被封为“太阴星君”,这个神职也是比较尊贵的,属于女仙前列,有自己的独立道场——月宫。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石矶娘娘已经被封神,长公子你怎么又把《西游记》中的白骨精跟《封神演义》中的石矶娘娘给搞到一块了呢?修真者的元神只有一个,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难道还有分身之说?恭喜你答对了。

石矶娘娘既成了太阴星君,又有个白骨精的分身,这是有原因的,奥妙就在于封神操作的疏漏上。

亲,你还记得吧?还有个一气仙叫做余元,也是个截教精英。陆压道人用斩仙飞刀杀死余元后,姜子牙当即就要把余元的肉体枭首示众,把他暴尸荒野,被陆压道人给劝阻了。陆压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他本是仙体,这种做法不大妥当。”什么意思呢?到这里,你就会明白了。原来,被打死封神的大罗金仙们,他的元神要被禁锢,他的肉体也要被彻底消灭,黄沙掩体,归于大地。这才是万全之策。

石矶娘娘被太乙真人和小哪吒合谋害死,并没有对她的遗体做任何的处理,大意了,出了纰漏。

石矶娘娘这块仙石,出于天地玄黄之外,这是作者许仲琳明确交代过的,非同凡响。封神太阴星君后,这块废掉的石头就又成精了,修成了一丝魂魄,就是后来《西游记》中的白虎山白骨洞中的白骨精。

亲,你也看到了,西游世界中的白骨精,修为是相当的低的,神通非常有限,也就修得一点人形,会几种变化之术,这在当时的各种妖魔鬼怪里是要数最末流的。更不幸的,是她这仅存的一缕魂魄也被另外一个妖王所掌控,这个妖王就叫做“毒火鬼王”,他是太乙真人九龙神火罩里钻出来烧石矶娘娘的一片“神火”所炼,成了一定气候,所以自称毒火鬼王。

白骨精受制于人,要伺候毒火鬼王,给他寻觅牲畜精血,给他续命。

(二)从一气仙马元到西方华光菩萨到天庭的马灵官:马元为石矶娘娘做了最后的一次努力。

唐僧师徒西天拜佛求经,在眼见就要望见天竺国灵山大雷音寺的前奏,出了个寇员外遇难事件,其中,取经人就经过了一个破败不堪的禅院——华光行院。

“华光菩萨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因剿除毒火鬼王,降了职,化做五显灵官,此间必有庙祝。”——《西游记》

唐僧乃是东土大唐的得道高僧,博闻强记,见多识广,他就对华光菩萨做了一番介绍。说华光菩萨因为打死了毒火鬼王,菩萨做不成,改头换面做了五显灵官。

这是什么意思呢?唐僧不愧是佛子,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悟性高,说得比较晦涩,委婉。

这句话的实质意思就是,一气仙马元躲过了封神劫数,被准提道人带到西方教,后来就成了华光菩萨。

嗯,封神也结束了,天庭和西天二元秩序也建立了,天下太平,一气仙马元也算修成了正果,成了华光菩萨,筚路蓝缕,今天,算是工作稳定,小有成就。他就开始思考曾经患难与共、苦乐同享的石矶娘娘的善后事宜了。

一个是他本来就对被强制为“有缘人”心存不满,不太爽,另一个,他打探到了石矶娘娘残存的肉体成精的白骨精的下落,此时此刻,他心爱的人儿的一缕魂魄,白骨精正在遭罪,被一个叫做毒火鬼王的妖王给控制,给欺负。

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华光菩萨就私自下山,也没跟如来佛祖打个招呼,就擅离职守,去白虎山白骨岭,一顿拳打脚踢,就把毒火鬼王给咔嚓了。

按理说,华光菩萨做得也不错呀!毒火鬼王,一个妖王,除掉他不是应该的吗?问题就在于,华光菩萨是擅自作主,没给如来请假,不符合程序正义。所以,如来就说了句话:“你胆子也太肥了吧?得,我是管不住你了,你请自便吧。”这样,华光菩萨就等于是被如来佛祖这个大领导给直接开除了。

但见廊房俱倒,墙壁皆倾,更不见人之踪迹,只是些杂草丛菁。欲怞身而出,不期天上黑云盖顶,大雨淋漓。没奈何,却在那破房之下,拣遮得风雨处,将身躲避。密密寂寂,不敢高声,恐有妖邪知觉。坐地坐,站的站,苦捱了一夜 未睡——《西游记》

所以你看,失去佛祖庇护的华光菩萨的禅院就变成了这个样子,整个行院连一间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华光菩萨为了心爱的人,下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几乎连个人前途都不要了。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马元扭头就去了天庭,玉帝可高兴坏了,当初封神没搞定,这会儿好,你自己上赶着主动来找我,再者,他的实力和修为也是顶呱呱,躲避过封神的人,资质自然不会差哪里。

玉帝摇头晃脑,给了他个马灵官的位子,直接跻身通明殿前保驾护航的五显灵官之列了,嗯,跟阻挡大闹天宫的王灵官是平起平坐的大拿。

马灵官是谁?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马王爷,马天君——你也不问问马王爷长了几只眼睛,说的就是他。

前车之鉴,刚被如来开除,此时的马灵官也没那么激进了,他就为白骨精做了最后一次的可行性操作——他在白骨精的背上刻了四个大字“白骨夫人”。这四个字,一个是只写了白骨夫人,比较妥当,另一个,他为这事都被如来佛祖给开除了,神佛三界也大概都知道个七七八八。

所以你看,他希望白骨精能靠这四个字做招牌,平平安安,躲在深山里了此残生,也算个不错的结局。

第三、白骨精以身犯险与自取灭亡:这就超出了马灵官的想象范围,也不是他所能顾及到的了。

白骨精以前辛劳所得,都供养给了毒火鬼王,这下好了,她就开始有些飘飘然了,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她希望能够凭借这一缕魂魄修成正果,得道长生。

一缕魂魄,还是一堆白骨修炼,这注定是不会成就正果的,她的元神在太阴星君身上,她能混到今天已经算烧高香了。

再者,她遇到的是西天拜佛求经的取经人,神佛三界都要鼎力支持的大事业。特别是唐僧的那个高徒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

话说回来,唐僧师徒四人连带白龙马,为什么单单就猪八戒被白骨精给迷得五迷三道的呢?

因为,白骨精修成的一丝人形,她变成的那个美貌女子,跟月宫中的嫦娥仙子有七分相似。

在《西游记》中,太阴星君和广寒仙子是两个人,但是呢,根据广义的神话传说,嫦娥仙子又可以称作是太阴星君,他们是和合一体的存在。换言之,白骨精幻化出来的美女形象,跟嫦娥、跟月阴星君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神似七八分。

八戒是怎么投胎转世为猪精,又走上取经路的?就是因为他那点小心思,对女神广寒仙子的爱慕之情,醉酒,去月宫闹事,这才惹恼了玉帝,800锤送去重新做人。

白骨夫人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在旁边作证的山神和土地二位小仙,应该不会单单看风凉,作壁上观,冲着马灵官的面子,入土为安。

如上,白骨精背上“白骨夫人”四个字,隐含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一气仙马元和石矶娘娘原本是骷髅山白骨洞中的一对神仙眷侣,所谓的封神计划,神仙红尘浩劫模式的开启,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也彻底改变了他们俩的人生轨迹。一气仙马元被西方教准提带走,成了后来的华光菩萨;石矶娘娘被阐教天意真人虐杀,封神为太阴星君。残存的一堆白骨则侥幸修炼成了仅有一丝魂魄的白骨精,更为不幸的是,她还被一个叫做毒火鬼王的妖王牢牢控制着。马元不惜丢掉光华菩萨的大好前程,干掉了骑在白骨精头上作威作福的毒火鬼王,谋得天庭五显灵官之一的马灵官职务前,他又最后一次“庇护”白骨精,给她背上刻字“白骨夫人”,希望凭借马王爷的威名,叫白骨精平安度过余生。不成想,白骨精不懂珍惜马灵官几乎是拿身家性命给她争取到的难能可贵的机会,想入非非,不自量力,动了吃唐僧肉的念头,结果可想而知——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西游记第25回赏析?

前一回讲到了世界的本质,万法的本原。这个万寿山和五庄观可以被理解成道家的元神理论,元神是道生一的一,一生二,二生三。五庄观,就是三,元神和阴阳二神所能演化出的无穷无尽的境界相,这些境界的本质又可以用五种行势来归纳。注意,五行不是五种物质,也不能说是五类物质,而是五种阴阳交道的行势,是五种势态。这一回故事就是一种辩证的描写,道生一,道生万物,反过来写生的本质是无生,即万物为道,不一不异。这是在修证过程中,一种极重要的用心方法,即回归一心趋向中道。那么,对我们这些凡夫来讲,又如何来体悟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呢?这一回故事就是告诉你用心验证的方法,用现代言语来讲,科学上称全息信息统一论。当然科学上只有理论没有体验的方法,顶多有个实验结果或者一个物质现象,比如全息照相技术。然而,《西游记》里讲述的全息生命的意义远比全息照相要深刻而更本质,从这里细细品味就可以理解天堂和地狱的存在的真实情况,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唯物主义者们没有办法理解和想象的。但是如果他们愿意用心去体验和证明,当然结果是一样的。这对今天道德沦丧的一代人非常有启示的作用,人做了恶事真的会有报吗?欠别人的财和情真的可以不还吗?如果有人真正读懂了这一回,并且愿意用心体验其中的真实性,人生的意义将会向他打开一扇微妙的大门,并且展现一条真实的大路。这条路就是西天取经的明光大道,西天也就是每一位众生自性里本具的圆满的智慧和福德,是千古不易的清净的光明宝藏。

全息能信息的真实是个什么样子呢?本质上讲,道理与现象本来就是一个事情,根本不存在一个离开了事物的道理,也不存在道理以外的事物。用我们自身来讲,我们的精神和身体就是道,精神就是肉体,肉体也是精神,因为肉体也是道,精神也是道,又怎么能将肉体和精神分离?又如何谈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的问题呢?不是道就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起作用。精神能起作用,那精神是道;肉体起作用,肉体也是道。既然都是道,那就是一。我与一切众生本来是一,即心灵与境界是一,因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众生即我,我即众生。证明了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在佛家称同体大悲。佛家的观世音菩萨就是这一理念的化身,在一切艰险之中,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就可以趋吉避凶,逢凶化吉。这里要提醒“称念”二字,不能搞迷信,佛家文化被搞成宗教,走向迷信都是人为的误解造成的。称,是相称;念是心态;与同体大悲心相称的心态,即可以归万境入一心,自然可以将心身回归光明宝藏,走出由于偏执而导致的境界恶报。因此佛家给出了这一方便离苦的大悲法门,这一法门可以在一切境界中起作用,因此又称普门圆通的方法。从一切境界里向归一心,所谓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为其说法。这就是告诉我们,一切境界都是可以回归的,因为一心可以变现一切境界相,本来无二无别,只需守住一心,当下即得解脱。回归一心妙观察的方法,就是下一回故事里医活人参树的方法。这一回是采用其它的方法,讲述了离这一方法之外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那么就不可以称镇元大仙了。不论你修什么神通,这些神通都是元神一种变化形式,因此都逃不出元神的袖里乾坤,即阴阳根本律。既然都是归于元神的,只要认定一法是自身,则必定都会感同身受,这就是真正的全息能信息的内涵。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