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琢磨着我那台老 Switch 有点跟不上趟,特别是在底座模式下,有些游戏跑起来感觉有点吃力,掉帧什么的挺影响心情的。玩游戏嘛就图个流畅舒心不是?
后来听人说起这个叫“switchermod”的玩意儿,听名字大概就是跟修改、切换啥的有关。动手能力还行,也喜欢瞎折腾电子产品,心里就有点痒痒,想着能不能通过这个让我的老 Switch 再战几年。
开始研究与准备
说干就干,我就开始上网扒拉资料。嚯,关于这个“switchermod”的东西,说法那叫一个多。有说能超频提升性能的,有说能装些官方不让装的东西的,当然也有不少警告,说什么搞不好机器就变砖,或者被官方发现给 ban 机,就不能联网。
看得我有点眼花缭乱,也确实有点打鼓。毕竟一台机器也不便宜,真搞坏也心疼。但转念一想,我这台也是老机器,就算真有点啥意外,心理承受能力还强点。而且主要是享受那个折腾的过程嘛
下定决心后,就开始准备家伙事儿。得确认我的机器版本能不能搞,好像还分什么硬破软破的,我的是老版本,据说比较方便。然后就是找教程,这个最费劲,各种版本满天飞,也不知道哪个靠谱。找个清晰、步骤明确、适合我机器型号的教程真的花不少时间。
接着就是准备工具和文件。需要一个 TF 卡,容量大点的方便装东西。还得准备个能让机器进特殊模式的小工具,网上有卖的,也有说用回形针掰一个也行,我为保险还是买个成品的小夹子。然后就是下载一堆乱七八糟的文件,什么引导程序、系统补丁、还有那个“switchermod”相关的核心文件,一股脑塞进 TF 卡里。
动手实践过程
东西都备齐,找个周末的下午,深吸一口气,开搞!
第一步,关机。这个简单。
第二步,插上那个特制的小夹子到右手柄的滑槽里。据说这样能短接机器的触点。
第三步,按住音量加键不放,再短按一下电源键。这一步据说就能进入 RCM 模式,也就是恢复模式。当时心里那个紧张,生怕按错或者没反应。
第四步,用数据线把 Switch 连到电脑上。电脑上需要装个驱动,然后运行一个特定的软件,把下载好的引导文件(payload)发送给 Switch。
你猜怎么着?第一次电脑没识别出来,屏幕黑漆漆的,心凉半截。拔重插,换个 USB 口,折腾好一会儿,总算看到软件提示发送成功。Switch 屏幕也亮,出现一个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的菜单界面!那一刻,感觉自己跟个黑客似的,特有成就感。
进入那个特殊菜单后,就按照教程说的,先备份系统!这一步非常重要,万一后面搞砸,还有后悔药吃。备份过程还挺慢的,等好久。
备份完之后,就是安装自制系统和那些所谓的“mod”。通过那个特殊菜单,把 TF 卡里的文件一个个安装到机器里。这个过程倒是挺顺利,没出什么幺蛾子。
使用与感受
全部搞定,重启机器。开机画面好像有点不一样,多些启动选项。进入系统后,界面看着跟原来差不多,但是多几个新的图标,应该是自制软件。
我最关心的还是性能提升。找到那个类似“switchermod”功能的设置项,里面果然有超频的选项!可以分别设置 CPU、GPU 和内存的频率。我先是小心翼翼地稍微往上调一点。
试试之前觉得卡的几个游戏。你别说,效果还真有!特别是在底座模式下,帧数确实稳定不少,肉眼可见地流畅一些。掌机模式下感觉没那么明显,可能是散热和供电限制。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超频之后,机器的发热量明显大,风扇转得也更勤。电池掉电速度也快不少,掌机模式下续航打个折扣。而且偶尔在高负载运行时,还遇到过一次死机,只能强制重启。稳定性确实不如原版系统那么让人放心。
用这些“mod”之后,联网就得特别小心。据说很容易被检测到导致 ban 机,所以现在我基本都开着飞行模式玩,或者只在自制系统环境下离线玩,想联网还得切换回正版系统,稍微有点麻烦。
这回折腾“switchermod”的经历,对我个人而言还是挺有意思的。确实让我的老机器性能有点提升,玩起来更舒服,也满足我爱动手的癖但是,这个过程中的风险、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后续使用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发热、耗电、稳定性、ban 机风险),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它不像官方更新那么简单无脑,需要一定的学习和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
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捣鼓,不介意这些潜在的问题,那试试也无妨,乐趣就在折腾本身。但如果你只是想安安稳稳玩游戏,那还是老老实实用原版系统,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