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仙府(烈阳天道猴哥是顶级战力吗)

格科网

斗战神仙府,烈阳天道猴哥是顶级战力吗?

是的,猴哥就是顶级的战力。

因为猴哥是一位神仙,他是斗战胜佛,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分身那也是带着神力的,凡人不可打败。

斗战神仙府(烈阳天道猴哥是顶级战力吗)

谛听为何不当面拆穿假悟空?

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谛听,在真假美猴王一节中,它明明能够分辨出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分得出来真假孙悟空,可是他竟然不说,而暗示主人地藏王菩萨,需要找西天的如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的面非常广,以致超出了《西游记》的范畴,这个问题之所以具有复杂性,主要是涉及到的当事人比较多,而且个个都是三界所轻易惹不起的有头面的大神,说白了,就是天庭玉帝、西天如来、菩提老祖甚至女娲、太上老君三清等的争斗和角逐。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具体是什么个情况呢?各位条友不要急,且容本公子细细道来。

第一、谛听的前世今生:他真的有洞察三界、谛听一切的神通吗?

谛听是地藏王菩萨的坐骑,长相奇特,别号“九不象”。谛听又叫做白犬,他可以帮助地藏王辨别贤愚、真伪、罪否,借以断案。上穷碧落下黄泉,上至九天,下到九幽,他伏地就都可以谛听万物,真是个不可多得的宠物啊!极品忠心护主的“犬”。

那么谛听到底是什么来路呢?其实,他就是《山海经》里的一种犬,天狗,唤作白犬。《山海经》里有天狗三只,犀利无比,分别叫做祸斗、盘瓠和谛听,也就是黑犬、白犬和龙犬,三只上古神兽。上古出品,必是精品。他们的神通都非常大,你象盘瓠龙犬,他就娶了帝喾的一个女儿,是名副其实的帝喾的女婿,帝喾属于女娲伏羲三皇道统,所以,能有这样待遇,必须是条猛犬天狗;而这只白犬呢,具有保护主人、驱邪避恶、明辨是非之神威;兼备通晓天地、广开财路,没错,谛听就是上古神兽天狗之一的白犬。所以你看,他的资历其实也是非常古老的,有极大的神通。

谛听可能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创世纪之后的最为古老的三只神犬之一,上古神兽。根据道统修真之说,他一定也是经历了N多数不清年月的修炼和劫难,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如同玉帝经历上千个生死大劫一般,所以,他的阅历丰富,作为天狗,”名犬“,谛听可以通过耳朵来洞察世间万物真伪也就自然不在话下了,一个是本身属性使然,一个是数不清年月的修炼。

一句话,谛听可以洞察万物三界真假,孙猴子比上古神兽谛听晚了不知道多少年岁,玩泥巴的小朋友而已,所以,谛听是具有分辨真假美猴王的神通的。

第二、真假美猴王的背后,“诸神的黄昏”,实际是诸天大神之间的大战和角逐。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两只猴子就搬弄来了当时三界东西方的最高级别的一串大神们,这其中必有蹊跷,奥妙在哪里呢?亲,你且随本公子来听。

(一)《西游记》是《封神演义》的延续或后传,具有一体承接性,连贯性。

(二)真假美猴王都是菩提祖师的搬弄造化,而这个菩提祖师,他住在哪里呢?西牛贺洲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嗯,居然是和西天的佛祖如来同一块地界的,而且,要么如来没发现,要么心知肚明却不好意思说。这样,说明他的神通是不在如来之下的,如来都讳莫如深,惹不起啊!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你再看这首诗,是说菩提老祖的怎么几行话。不生不灭,全气全神,空寂自然,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这个菩提老祖不但与天同寿,而且率性任为。他究竟是谁呢?没错,他的真身其实就是通天教主。混元大罗金仙,有教无类,率性而为,在《封神演义》中,鸿钧仨徒弟,就数他最另类了,完全与众不同的存在。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看起来不伦不类,莫名其妙,又是灵台又是斜月三星,儒释道杂糅,这很符合通天教主的性格,有个性。

(三)真假美猴王,两只都是通天教主菩提老祖的杰作,目的就是搅乱天庭,同时引起道佛之争,这样,既打击天庭,又引发天庭代表的道和西天如来代表的佛陀之间的争斗,他是在报封神榜的仇啊!《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榜的结局,就是昊天天庭如愿收得阐教特别是截教众多高手,而西方教准提、接引也成趁火打劫,白白来捞了很多好处,又是收人又是得宝贝;最后,就他通天教主最受伤,被师父鸿钧老祖给带走了,去向不明。

《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就是通天教主的障眼法,化身,别名。老师鸿钧老祖给三位弟子喂食了丹药,叫他们仨都不要再闹了,谁搞秋后算账,胡乱搞事情,谁就会不得好死,受制于鸿钧的丹药。鸿钧放任老子和元始天尊,单独把通天教主给带走,说明几点:一是通天教主的神通显然是很大的,至少比元始天尊要法术高明;二是通天教主的秉性难移,嫉恶如仇,性情中人,需要约束管教;三是鸿钧老祖单独找他谈话,要他从此销声匿迹,不再出现在神仙界的江湖中。所以,《西游记》中的三清其实不是对等于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更能说通的是,他们已经是老子一气化三清中的三清了,与通天教主无关,被开除了。

(四)通天教主菩提老祖的报复预谋:

通天教主愤然离开了鸿钧,成为了完全的自由身,但是,他心里还是怕师父鸿钧老祖啊!所以,他就做了这么几件事情:

1、化名为菩提老祖,而且对任何外人封锁消息。

2、点化了女娲娘娘的补天石,同时借助五彩石的天地灵气,在所谓的灵台山斜月三星洞里教会了孙猴子七十二般变化;而另一只猴子,六耳猕猴,则是备份。为什么这样说呢?

亲,请你仔细回顾一下,在万仙阵失败,被各路大神联合绞杀后,通天教主曾经说了一句话:不如重立地水火风,就是再造宇宙的意思,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圣人,可以重新再创立一个完全崭新的新世界,而脱离昊天和西方教秩序之下的“旧世界”。

老师鸿钧不让他怎么干呀!怎么办呢?老师说不叫再造宇宙,可没说不能克隆人呀!所以,既然他能重立地水火风再造宇宙,那克隆个人或是猴子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于是,他就在送出去美猴王孙悟空的时候,就背地里克隆了另一个猴子,就是六耳猕猴,作为备胎,备用的猴子,留有后手。这也就是为什么孙悟空和六耳猕猴长相、神通、兵器都一模一样的真实原因。通天教主菩提老祖不得了,不但能克隆人,而且能同时克隆出他的神通,这就非常逆天了,现在起源于英国的生物克隆技术也只是个皮毛而已,并不能克隆精神、记忆,也就是神通。

3、通天教主菩提祖师恨透了女娲这个封神榜的始作俑者之一,他心生计谋,就点化女娲的补天石成为石猴,然后叫猴子去大闹天宫与玉帝为敌,一个是报复天庭主导者昊天后任玉帝,一个是引起女娲和天庭的冲突。我用你们的人,去打闹你们的天宫,不错吧,看你们怎么办?这么个意思。这招够阴毒的哈哈哈!

4、天算不如人算,事与愿违,女娲怎么个先天圣人,根本就不会计较这样的芝麻绿豆小事情,没露面,和玉帝没起争执;而美猴王孙猴子大闹天宫,也被太上老君出面化解,封了个齐天大圣虚名头衔给猴子;猴子二翻身大闹蟠桃宴,如来出面把猴子压倒五指山下,然后估计是太上老君、玉帝和如来协商一番后,决定了猴子加入东土大唐李世民御弟唐三藏的取经队伍,最后招为佛陀,加入如来的班组编制,这样彻底制服猴子,解决问题。

5、真假美猴王同时出现,是因为通天教主菩提祖师发现,他的计谋屡屡失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已经走过了一半的路程。不能叫他们得逞啊!所以,此时的他放出了备胎六耳猕猴,试图搅乱他们的取经计划。

第三、真假美猴王的辨认与通天教主菩提祖师的失败,《封神演义》悲剧的再次上演。

通天教主菩提祖师作为混元大罗金仙的先天圣人,神通修为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强,他可以重立地水火风再造宇宙,他不但点化了补天石猴,而且克隆复制了另一个美猴王六耳猕猴,而且的而且,还复制了猴子的神通,所以,美猴王孙悟空和假猴王六耳猕猴,除了耳朵不一样,其他哪哪都完全一样,七十二变一样,武器一样(只是名字不同),就连唐僧念紧箍咒,俩猴子也是一样的头疼,六耳猕猴可真不是装的,他真头疼。

真假俩猴子这样的一模一样的存在,比双胞胎犀利不知道多少倍,连心思精神都是贯通的,辨识难度太大了!

谛听行吗?他当然行,非常行,作为上古神兽,他的白犬本性加修为,那也是很高的好吗?《山海经》里的存在神兽,那基本就等同于盘古时代啊!不知道比猴子要古老多少倍,吸取了多少日月精华。

我们具体来看,谛听遇到真假美猴王的时候,他是怎么跟地藏王菩萨说的。

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遂让谛听出来辨别,谛听即时俯伏在地,须臾对地藏菩萨道:"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怎么?"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

谛听与地藏王这段对话,说明:

(一)他可以听出来谁是真美猴王,谁又是假的美猴王,即是六耳猕猴;

(二)他不可以说出来实情。原因是:地藏王和谛听以及十殿阎罗等一起都拿不下这个假美猴王,怕惹出大麻烦,对地府不利。单轮地藏王菩萨是什么存在?作为西天佛祖如来的代表,他居然能够拿不下六耳猕猴?其实,不是他们拿不下猴子,而实际是惹不起猴子背后的高人,就是通天教主菩提祖师。他们确实不是通天教主的对手,不是一个级别的,毕竟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亲传弟子,先天圣人,混元大罗金仙。

(三)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谛听就只能想到最高层领导如来了,如来在通天教主跟前,估计也是勉强够分的水平。在《封神演义》中,西方教不靠孔宣这个准圣级别的坐骑的话,也奈何通天教主不得啊!

(四)问题推给了如来,如来怎么解决的呢?

如来估计是心知肚明,老朋友通天来报复来了。他给大家打了个马虎眼,说了一通自相矛盾的口水话,他怎么自圆其说呢?如来说,谛听能辨明三界万有万物,但是呢,猴子这个物种,不属于此列。你看看,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猴子不是万物的种类吗?

如来其实也不过是给自己个台阶下,又不好讲明顶级大佬之间的矛盾真相,也只能如此解释了,圆了个场,说了几句无关痛痒的官场话,就这样了。

而后面的几位,诸如观音菩萨、地藏王、谛听等,也是云里雾里,云山雾罩,总之,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唐僧师徒几个就更没什么发言权了。

由此可见,就是神通如先天圣人、混元大罗金仙者,比如通天教主菩提祖师,在他重立地水火风、重新创立一个新世界,或是克隆复制一个生命之后,他也是不能随心所欲,去完全掌控的。同样要符合道,道统运行的至高规则。

谛听作为上古神兽,他可以辨别真假美猴王,但是不敢说出来,在顶格高人的格斗场里,他和主人地藏王一样段位不够啊!如来出面解决圆场,美猴王取经得道,进入了如来佛的编制班子,完美收官。通天教主菩提老祖重蹈覆辙,再次失败了。玉帝天庭、西天极乐世界,各自安好。还记得菩提老祖对孙猴子的那句话吗?无论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能提及你的师父我菩提,不然,叫你生不如死,万劫不复,永世不得翻身。这话怎么这么熟呢?这不就是鸿钧老祖对弟子们喂药后交代的话吗?有其师必有其徒。

天龙八部中少林七十二绝技?

在整个金庸武侠体系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兼通七十二绝技,就算是达摩祖师也不能,其实七十二绝技的武功秘籍,一直都存放在少林寺藏经阁中,并且从来不禁止寺中僧人翻阅,也就是说只要是功力能够达到要求,就是可以进入藏经阁修炼武功的,但是大多数高僧都只精通一门绝学,天赋优异的可以兼通两三门绝学,若是一人兼通七十二门绝技,早已体会刚柔并济,阴阳互通之理,实力要远超扫地僧和张三丰。

少林七十二门绝技有的专练下盘,有的专练轻功,有的以拳掌见长,有的以暗器取胜,或刀或棒,每一门各有各的特长,使剑者不能使禅杖,擅大力神拳者不擅收发暗器,精于腿上功夫的,拳掌之道不免稍逊。虽有人同精三四门绝技,那也是以互相并不抵触为限。少林诸高僧固所深知,神山、道清等也皆洞晓。要说一身兼擅七十二绝技,自是欺人之谈。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三十九回》

少林七十二绝技包含众多武学,并非只是手上和腿上的功夫,手上功夫有拳法、指法、掌法、抓法、擒拿手,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少林罗汉拳、大力金刚指、千手如来掌和龙爪手,腿上功夫就比较少了,主要有如影随形腿。此外七十二绝技还包括,剑法、刀法、棍法、杖法等依靠兵器的武学,其中出名的要属玄悲大师的大韦陀杵,玄苦的燃木刀法,还有达摩剑法“一苇渡江”。还有一些内功心法,比如空见神僧的金刚不坏体神功,还有降龙伏象功和达摩闭气功。此外七十二绝技中还包括一些阵法,像少林三渡的金刚伏魔圈、一百零八罗汉阵、十八铜人阵,以团队为根基,发挥出超越个人的能力。

虚竹听鸠摩智自称精通本派七十二门绝技,然而施展之时,明明不过是以一门小无相功,使动般若掌、摩诃指、大金刚拳等招数,只因小无相功威力强劲,一使出便镇慑当场,在不会这门内功之人眼中,便以为他真的精通少林派各门绝技。实则七十二门绝技中,般若掌有般若掌的内功,摩诃指有摩诃指的内功,大金刚拳有大金刚拳的内功,泾渭分明,截不相混。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三十九回》

七十二绝技包含武功众多,有阴柔一路的,也有阳刚一路的,若阴柔的武功和阳刚的武功同时练习,则两功就会发生冲突,刚柔不能并济,阴阳不能互通。所以历代少林高僧,都只学其中的两三门武功,若强行贪恋这些武学,则会走火入魔,生不如死,当年玄澄大师被誉为少林寺二百年武功第一,就因为贪恋更多的绝技,而不修行佛法,导致体内戾气积累过重,一夜之间功力尽失,成为废人。少林寺中还有一位十三绝神僧,被誉为少林寺百年奇才,也只练习了十三门少林绝技,要想同时兼通七十二门无异于痴人说梦。

萧峰的师父玄苦大师,练习了降魔掌和燃木刀法,玄悲大师练习的是大韦陀杵,玄寂大师练习的是拈花指法,天龙八部中玄字辈的高僧,大多数都是从罗汉拳练起,学到降魔掌或般若掌而止,只有玄慈方丈在四十岁时,见猎心喜练起了大金刚拳,本来般若掌内力是阴柔一路,大金刚拳是偏阳刚一路的,玄慈大金刚拳越练越强,但是体内般若掌的功力却越来越弱,因为两功相互冲突,一功越强则另一功必然会减弱。大金刚拳法纯走刚猛路子,秘籍中有明言相劝,凡已练佛门阴柔武功的僧侣,绝不可再练习大金刚拳,否则内息极易走岔,轻则呕血不止,重则伤及命脉,玄慈大师打不过庄聚贤,想来是练功相冲,才导致功力减弱,不然以少林方丈的实力,又岂会对付不了庄聚贤。

少林七十二门绝技之中,更有十三四门异常难练,纵是天资极高之人,毕生苦修一门,也未必一定能够练成。此时少林全寺僧众千余人,以千余僧众所会者合并,七十二绝技也数不周全。眼看鸠摩智不过五十来岁年纪,就说每年能练成一项绝技,一出娘胎算起,那也得七十二年功夫,这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都艰深繁复之极,难道他竟能在一年之中练成数项?新修版《天龙八部·第三十九回》

鸠摩智号称兼通七十二绝技,也不过是练过二三十门绝技的招式而已,于内力方面却走了捷径,鸠摩智上天龙寺抢夺六脉神剑时,他只练会了其中三门武功,就是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这三门武功都属于霸道阳刚一类的,且都有相似之处,再加上鸠摩智的火焰刀本身就属于阳刚一类的武功,而且他天赋极高,所以练习起来进展神速。鸠摩智也知道,要想练完所有的少林武学,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他另辟蹊径,把多门绝技整合,颠倒次序,在配合小无相功的催动,就只需要练习招式,就可以达到少林绝技的威力。

上文中我们说到,每一门少林绝技,都有与之对应的内功心法,鸠摩智偷学道家小无相功后,武功进入另一番天地,他以小无相功为根基,充当各种少林绝技的万能钥匙,所有的少林绝技只掌握了招式,然后配合小无相功催动出来,由于小无相功的霸道不输于少林内功,所以鸠摩智改良版的少林绝技威力比原版还要强。即便是鸠摩智弯道超车,也只练会了三十多项少林绝技,并没有达到兼通七十二绝技的地步。并且他以小无相功催动绝技,就不会存在两门武功的内功相互冲突的情况,虽说是好事,但修炼次序颠倒,也为他走火入魔起了开端。

少林中人重在研习佛法,学习武功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历代高僧创立武功时,都是建立在高深的佛法之上,所以后世子孙修炼这门武功时,心中都需要有慈悲之心,若佛法修为不够,慈悲之心不足,是无法修行少林绝技的。若是强行修炼,则会在体内产生戾气,若戾气不及时排出体外,就有走火入魔的风险。既然要七十二绝技全部练成,佛法和慈悲之心都应是最强的,一旦佛法越高的高僧大德,又不屑于去学习这些世俗的武功,所以数百年来少林寺中无一人兼通七十二门绝技。若有人练完全部的七十二绝技,那么武学障他必然就突破了,这番成就已经不弱于扫地僧和张三丰了。

前文我们说过了,七十二绝技武功众多,并且武功的本质是不同的,有阴柔路数的,也有阳刚猛烈一路的,各种武功不能强行融合在一起。若是有人能够兼通七十二绝技,必然已经突破了阴阳互通的道理,武学也达到了刚柔并济的境界,并且佛学精湛,能够派出沉寂在身体内的戾气,这等武功其实早已在扫地僧和张三丰之上了。

本文由君临天下明月夜原创,欢迎交流武侠心得

东游记里的大圣是谁?

孙悟空

东游记中的孙悟空已经取完西经,被封为斗战胜佛,当大部分神仙因为叫惯了还是尊称“大圣”。

东游记又名八仙得道传,是明代吴元泰所写,虽然八仙才是主角,不过孙悟空作为客串,可谓是大牌的友情出演了。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

不让孙悟空取经是因为孙悟空不够资格,并且经不可轻传!

先来说说“西天取经”的前因后果。

《西游记》宣扬的是“三教合一”,所以,“西天取经”虽说是由佛教一手操办,但天庭也鼎力支持。为了让“取经大业”顺利进行,作者从天庭、人间两方面都交待了原因。

天上:佛祖在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的500年后认为南赡部洲贪淫乐祸,多杀多争,需要真经来渡化,便让观音菩萨去找取经人。

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我今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

人间:唐王游地府遭到当年惨死的各路反王索命,逃离地府后番然醒悟,召开水陆大会,信奉佛教,后来观音菩萨显灵,安排唐僧去取经。

为什么取经人是唐僧呢?因为他有深厚的背景。

天上背景:唐僧是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

地上背景:唐僧精通佛法,深受唐王器重,更是被封为御弟。

也正是因为这层层关系,唐僧才是取经最佳人选。孙悟空呢,野路子成仙的妖猴,大闹天宫又犯下罪孽,只能当个保镖赎罪吧!

经不可轻传

尽管“西天取经”是三界都鼎力支持的盛事,但传经不能太顺利,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不会珍惜。

在唐僧师徒到了灵山被索要人事时佛祖就曾说过: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叫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在这里,经不可空取就是指唐僧需要交人事,经不可轻传则是说取经路上需要艰难险阻。

为了给取经大业设下关卡,百灵下界,也因此这一路才会有这么多的妖怪,即便如此,实际上许多所谓劫难也只是充数罢了,比如唐僧出世就算在了“八十一难”之中。

孙悟空实际上对了取经之事就很了解,他也知道取经大业必须由唐僧去完成,唐僧必须经受劫难,自己的责任就是既要让唐僧遭难又要保他不死,也因此偶尔放放水来凑凑劫难。

1.行者道:【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2.也是【三藏灾星未脱】。那三个魔头,在宫中正睡,忽然惊觉。说走了唐僧,一个个披衣忙起,急登宝殿。

3.行者笑道:“天宫原是我的旧家。当年我做齐天大圣,因为乱了蟠桃会,被我佛收降,如今没奈何,保唐僧取经,将功折罪。一路上辅正除邪,我师父【该有此难】,【汝等却不知也】。”

4.行者见他们都不呻吟,尽皆睡着,他暗想道:“师父【该有这一夜牢狱之灾,老孙不开口折辨,不使法力者,盖为此耳】。如今四更将尽,灾将满矣,我须去打点打点,天明好出牢门。”

即便如此,九九八十一难依然不足,最后佛祖才又让唐僧再过通天大道,而对于这一切,孙悟空依然明白。

行者频频的暗笑道:“驾不去!驾不去!”你看他怎么就说个驾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说破飞升之奥妙,师徒们就一千个河也过去了;只因心里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还该有一难,故羁留于此。

所以,经不可轻传,要想取经就必须遭受磨难,如果让孙悟空来取经,以他的本事又没有唐僧这样的累赘,那取经就太容易了,故不能让他来取!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