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降临之夜,西边天空出现的两颗很亮星星叫什么名字?
这些天最亮的两颗星星分别是行星金星和木星楼主如果是在傍晚时分天顶附近处看到的亮星是行星木星。木星是在夜幕降临后西上空(高点)附近可以看到,视星等-2.63左右,在白羊座间运行。尽管光污染大且是在空气质量不是很好的地方,但因为木星的亮度够大,所以看起来还是很亮的,找的话也很明显。
而在此时西方低空(矮点)可以看到行星金星,视星等-3.29等左右,发出淡黄的的光,运行于宝瓶座,最近夜幕降临西方低空可见,是在地球上除了太阳月亮外排在第三亮的星星,又称为长庚星(傍晚西方可见)或者启明星(早晨东方可见)。 希望对你有帮助
推荐一首你百听不厌的歌吧一首为什么好听?
林一峰的《离开是为了回来》,清新优雅的民谣风旋律,富含人生情感的歌词,配上林一峰浪漫清爽的文艺嗓音,第一次听就爱上了。我是听的国语版,粤语版没认真听过,但是歌词也写的不错。
林一峰真的是个才子,是个认真做音乐的歌手,算是香港音乐圈的一股清流,类似内地的许巍。他的很多歌都很不错的,建议多去听听。
离开是为了回来
林一峰
明天就要飞了,朋友都轻松对我说一路顺风。
留下来是选择,离开不代表就能放开一切。
若爱上一个人,决定一起走,半路才发觉心还有点野,看不到终点 起点却已太远。
人进进出出在生命里 季节改变天地改变岁月流过,还是放不下遗憾,就尝试学习感激曾经拥有。要放弃一个人,决定自己走,半路才发觉 舍不得放手。
忙着让伤口快点风干,沿途风景没心情欣赏,
内心格外脆弱,还要装作坚强。
结束有时为了重新开始,干杯有时为了再添一次,颠波旅途为了记忆灿烂,偶尔下雨为了温暖阳光。
回忆甜蜜因为快乐短暂,快乐短暂为了痛哭一场,告别为了怕太专心去爱,最后忘记世间的色彩,离开是为了回来。
从机舱机回望机场,我留下你差天共地一刻千里,城市跟天空一样豁达,朋友或敌人全都一概容纳。曾遇上几个她,为幸福努力,心情跟步伐 总会有偏差,离别再上路,多远都不怕。
结束有时为了重新开始,干杯有时为了再添一次,颠波旅途为了记忆灿烂,偶尔下雨为了温暖阳光。遇上难题为了寻找答案,终于解脱全因痛哭一场。告别为了怕太专心去爱 最后忘记世间的色彩,离开是为了回来。
明天就要飞了,朋友都轻松对我说一路顺风。
内核为直径08公里纯金的小行星落入太平洋公海?
你该不会想着是分黄金吧?这时候,联合国会要求大家紧急避难,之后重建家园。
至于打捞黄金这类事,恐怕是要泡汤了。
历史上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怎样的破坏呢?古斯通大爆炸,被认为是彗星撞击地球: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爆炸位于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
爆炸威力相当于2000万吨TNT炸药,爆炸摧毁了2000平方公里内的8000万颗树木。
据目击者称,当天上午一个巨大的火球从贝加尔湖西北方划过,它的亮度超过了太阳。紧接着,一道亮光照亮了整个天空,随后的爆炸冲击波摧毁了650公里内的窗户,一个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在大爆炸发生的时候,人们感觉到了大地的震动,就像大地震一样。
爆炸后的几天里,通古斯地区的天空,呈现出阴森的暗红色,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极昼现象。
美国的史密松天文台和威尔逊山天文台观察到该地区的大气透明度降低了。
这就是著名的通古斯大爆炸。
几年后,科学家们赶到爆炸地点调查爆炸原因,眼前的一幕让他们彻底惊呆了。
爆炸地出现了3个类似于火山口,直径200米左右的爆炸坑,20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被冲击波击倒,30万棵树呈辐射状死亡。
科学家们对土壤和周围的动物做了检测,发现土壤被磁化,部分动物出现了基因变异。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此大的破坏力呢?
1908年核武器还没有诞生,即便有人在研制原子弹,其威力也不会如此之大。
虽然地震可以造成如此大的破坏,但是天空中的火球和地面的爆炸坑无法解释。
如果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话,那么陨石又去了哪里呢?
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彗星撞击了。行星利用强磁场把冰层里的一些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泡,当包裹着氢气的冰层与地面撞击时,就产生了氢气爆炸,彗星也就变成了水汽和尘埃。
通过科学家们计算,这颗彗星碎片直径约为10米,产生的爆炸相当于2000万吨TNT炸药,是广岛原子弹爆炸威力的1300倍。
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恐龙灭绝:在人类之前,有一种生物统治了地球长达1.6亿年,它就是恐龙。
恐龙生活在中生代的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它们拥有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但6600万年前,它们突然灭绝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们给出了许多答案,其中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说法最为靠谱。
6600万年前,一个直径高达10千米的小行星,以60度角撞击了地球。这次撞击直接形成了直径大约为180至200千米的深坑,一部分恐龙在撞击中直接死亡。
撞击产生的喷出物进入大气层,随后又落到大地上,返回的粒子带着足够的能量来炙烤地球表面并点燃全球森林大火,地面温度高达90摄氏度,导致了大部分恐龙灭绝。
火灾产生的烟尘、硫化物和灰尘阻挡了阳光,造成了持续数年的“撞击冬天”,植物失去了光合作用,地球温度降低了26℃,最终导致恐龙全部灭绝,地球上的70%生物惨遭灭绝。
根据计算模型推测,这颗直径10公里直径的小行星造成的撞击能量,相当于90多万亿吨TNT当量,约等于50亿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
如果换成5000万吨级TNT当量的“大伊万”的话,需要200万颗。
所以当某些人说,要毁灭地球时,地球只是微微一笑,因为人类还真没这个能力呢。
一颗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落入太平洋,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力呢?一颗直径1公里,内核为直径0.8公里纯金的小行星,以每秒10-20公里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力呢?
我们按照物理学的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动能公式 E=(1/2)*mv2
m是质量(千克),v是速度(米/S),E就是能量了(焦耳)!
根据球体计算公式 V=(4/3)πr^3π≈3.14 ; r=0.8=800米 ;带入公式可得 v=268082573m^3。黄金的密度 ρ=19.38吨/m^3 ;带入质量公式 m=ρv ,可得m≈52亿吨。(这是内核黄金的质量)我们再来计算外核陨石的质量根据球体计算公式可得 V=(4/3)πr^3=523598775m^3;陨石层的体积为523598775m^3-268082573m^3=255516202m^3。陨石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平均密度在3~3.5吨/m^3之间。我们取最小值来计算。m=ρv≈7.7亿吨。(这是外核陨石的质量)小行星总质量为52亿吨+7.7亿吨,也就是59.7亿吨。再来看小行星的速度2019年,NASA发现了5颗离地球较近的小行星,最快飞行速度达到了每秒24公里,最慢飞行速度也为每秒5公里。实际上小行星的速度大都在5公里/S—25公里/S之间。这里我们取中间值15公里/S。带入公式可得,E=6.716*10^20J。根据:1吨TNT相当于4.18千兆焦耳=4.18x10^9J,可得这些能量相当于1600亿吨TNT爆炸产生的能量,约等于8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这些能量能够造成多大的破坏呢?我们直接按“大伊万”计算,一颗大伊万相当于5000万吨TNT,1600亿吨TNT相当于3200颗“大伊万”。
一个大伊杀伤范围约为200公里,200公里内的动植物基本都会死亡,那3200个大伊万呢?如果放在城市里面,那么全世界基本只剩下县城了。
此外,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落入太平洋,会引起强烈的地震和海啸。
1976年唐山大地震能量为600万吨TNT,2008年汶川大地震能量为1500万吨TNT。直径1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引起的地震相当于2.66万次唐山大地震,或1.06万次汶川大地震。
2004年印尼爆发9.3级大地震,引发了10余米高的海啸,波及范围远至波斯湾的阿曼、非洲东岸索马里及毛里求斯、留尼汪等国。
印尼海啸产生了3.75亿吨TNT的能量,那么1公里小行星落入太平洋将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26次印尼海啸。
恐怖的能量催生高达百米的海啸,沿海地区将全部被摧毁,之后50米高的海浪继续向内陆进攻,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
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将直接沦陷。
太平洋板块受到挤压,开始运动,世界各地地震火山不断,日本富士山,甚至美国黄石公园火山都会爆发,水汽、灰尘、火山灰等弥漫整个天空。
类似于恐龙灭绝的时代再次来临,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淡水资源被严重污染,幸存下来的人类缺少食物、淡水、药品,生存岌岌可危。
联合国紧急呼吁保护妇女儿童,同时协调世界各国联合抗灾,确保人类继续繁衍下去。
在联合国的协调下,中、美、俄通力合作,打开“末日种子库”。在人类生死存亡之际,中国、美国、俄罗斯将摒弃偏见,通力合作,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为了保证人类继续生存、发展,联合国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将食物和水留给儿童。”
年迈的老人、伤者将面临淡水和食物短缺,士兵们甚至被迫饿着肚子抗震救灾。他们要将仅有的一点水和食物留给人类的未来—儿童,那样的场景将是多么的悲壮。
美国、中国、俄罗斯将展开史无前例的大合作,技术共享、人员配合,同一台设备上会同时出现美国人、中国人和俄罗斯人。
位于北极的“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将被迫使用。
当水汽、灰尘、火山灰等降低后,人们将开启“末日种子库”——“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取出种子耕种在大地上。
“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位于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距离北极点只有1000多公里。这里气候寒冷,处于永久冻土地带,而且岛上有500多只北极熊,非常适合建立种子库。
种子库位于半山坡上,好像一座堡垒,并且能够抵抗8级地震和导弹的袭击。
种子库有4道门,打开后才能看到种子,种子被银色的袋子包装着,处于-18℃的环境中。
包裹种子的袋子名叫“劳斯莱斯种子袋”,是由特殊金属箔片和其他先进材料制成的,可以让种子在干燥和冷冻状态下长久保存。即便种子库的制冷系统失效,这种袋子仍能确保种子的贮存温度保持在-18℃。
整个“种子库”已经储存了已储存82.5万个品种,代表了1.3万年农业历史。这些种子包括小麦、大麦、玉米、高粱、大豆、茄子、花生等。
有了种子,在合适的时候种下去,农业会再度恢复,粮食问题最终被解决。
相信在全球通力合作下,这个危机定能够度过,但是人类所受到的创伤,需要几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来恢复。
最后谈一谈,这批黄金的问题在粮食、水、医药、通讯、工业、军事等恢复之后,大家开始商讨如何处理这批罕见的黄金。
那么黄金有哪些价值呢?
第一、黄金是一种抗腐蚀的贵金属,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第二、黄金是一种货币,它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元挂钩。就连马克思都说: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第三、黄金被人们广泛投资,除了在社会动荡时够买黄金,黄金还是应对通货膨胀最好的工具。
全球一共有多少黄金呢?
为了平衡汇率,世界好多国家都有黄金储备,全球官方黄金储备约为3.49万吨。
美国黄金储备8133.5吨;德国黄金储备3371吨;意大利黄金储备2451吨;法国黄金储备2436吨;俄罗斯黄金储备2242吨;中国黄金储备1948吨。印度还是比较奇怪,印度的黄金储备为560.3吨,但印度民间黄金储备达到了15000吨。
截止2019年,人类开采的全部黄金约19万吨,之后每年开采约3000吨黄金,其中2020年开采了3400吨黄金。
几十万吨黄金对52亿吨黄金来说,简直就是毛毛雨。因此一旦这52亿吨黄金流量市场,将使我们的货币市场受到严重冲击。
黄金将变得不再稀有,“物以稀为贵”这句话也不再适合黄金了。
但实际上,这批黄金基本不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首先开采难度非常大:
太平洋海底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普通的潜艇根本无法抵达的。即便抵达了,也要从几十米深的淤泥中找到这颗小行星。
然后,如何在几千米深的海底爆破这200米厚的花岗岩呢?
刚刚经历了一场灾难,核潜艇、轮船等,基本都被海啸破坏了,工业处于半瘫痪状态,根本没有能力取出黄金。
其次,联合国不会同意开采黄金
因为灾难,全球死亡了几亿人,几十亿人流离失所,现代工业全面瘫痪,淡水、粮食、医药严重匮乏,每天都有很多人因为饥饿、疾病死亡。
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绝不会同意去开采黄金,而是要求各国团结一致,抗击灾情,确保人类的繁衍和发展。
最后,东方大国的魅力会再度出现
中国作为5000年的历史文明古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也锻造了中国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中国拥有14亿人口,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正式发挥我们强大力量的时候。
当中国选择支持联合国重建家园时,又有谁还会揪着开采黄金一事不放手呢?
问答总结一颗直径1公里,内核为直径0.8公里纯金的小行星落入太平洋公海中,将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这些冲击力相当于1600亿吨TNT爆炸产生的能量,约等于8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能量。
引起100米高的海啸,全球的沿海城市遭到严重破坏,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哥斯达黎加等地直接沦陷。
太平洋板块受到挤压,日本富士山、美国黄石公园火山等爆发。水汽、灰尘、火山灰弥漫了整个天空。
地球温度下降,植物见不到阳光,开始纷纷死亡,人类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联合国将号召全球共同对抗灾难,保卫家园,确保人类继续繁衍发展下去。
至于开采黄金的事,恐怕是没希望了,因为这批黄金永远不会与世人见面。
第一、黄金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又有200米厚的陨石外壳,开采难度非常大;
第二、黄金量是现有黄金储备的上万倍,如果开采成功,黄金将不再稀有,因此开采意义不大;
第三、比起开采黄金发大财来,人们更希望重建家园。
我是科技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金星将来会成为适宜居住的星球吗?
金星的早期历史可能有 20亿年的浅液态水海洋和可居住的表面温度, 根据纽约 NASA 戈达德空间研究所 (GISS) 科学家对地球古代气候的计算机建模。
本周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杂志上的这些发现是用类似于预测地球未来气候变化的模型获得的。
“许多相同的工具我们使用模型气候变化地球可以适应研究气候其他行星,过去和现在,迈克尔, GISS 的研究员和论文的主要作者。“这些结果表明,古代金星可能是一个与今天非常不同的地方。”
金星今天是地狱般的世界。它的破碎二氧化碳大气是地球的 90 倍。几乎没有水蒸气。表面温度达到 864 华氏度 (462 摄氏度)。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金星是由类似于地球的成分形成的,但遵循了不同的进化路径。美国宇航局 1980 对金星的先锋任务的测量首次表明金星最初可能有一个海洋。然而,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阳,接收的阳光要多得多。结果,地球早期的海洋蒸发,水蒸气分子被紫外线分解,氢逃到太空。表面没有水,二氧化碳积聚在大气中,导致所谓失控的温室效应,创造了目前的条件。
先前的研究表明,行星在其轴上旋转的速度会影响其是否具有可居住气候。金星上的一天是地球上的 117 天。直到最近,人们还认为,像现代金星一样厚厚的大气是地球今天缓慢旋转速度所必需的。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像现代地球这样薄的大气可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这意味着具有类似地球的大气的古代金星可能具有与今天相同的旋转速率。
影响地球气候的另一个因素是地形。GISS 团队假设古代金星的陆地比地球多,尤其是在热带地区。这限制了从海洋中蒸发的水量,从而限制了水蒸气的温室效应。这种类型的表面似乎是使行星可居住的理想选择;似乎有足够的水来支持丰富的生命,有足够的土地来降低地球对阳光照射变化的敏感性。
Way 和他的 GISS 同事模拟了一个假设的早期金星的条件,它的大气类似于地球,一天只要金星的今天, 和与先锋飞船早期数据一致的浅海。研究人员从 1990 美国宇航局麦哲伦号任务的雷达测量中增加了关于金星地形的信息,并在低地充满了水,使高地暴露为金星大陆。这项研究还考虑了高达 30% 的古老太阳。即便如此,古代金星仍然比今天地球获得了大约 40% 的阳光。
“在 GISS 模型的模拟中,金星的慢速旋转一次向太阳暴露了将近两个月的白天,” GISS 的合著者兼研究员安东尼 · 德尔 · 根诺说。“这温暖了表面,产生了雨水,产生了厚厚的云层,这就像一把伞,保护表面免受大部分太阳能加热。结果是平均气候温度实际上比今天的地球低几度。”
这项研究是作为美国宇航局行星科学天体生物学项目的一部分,通过 Nexus 为外行星系统科学 (NExSS) 项目进行的,该项目旨在加速在绕行其他恒星的行星上寻找生命, 或者外行星,通过结合天体物理学、行星科学、太阳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的见解。这些发现对 NASA 未来的任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过境的外行星测量卫星詹姆士 · 韦伯太空望远镜,它们将试图探测可能的可居住行星并描述它们的大气特征。
太白星出现预示什么?
我国古代把金星叫做太白星,早晨出现在东方时叫启明,晚上出现在西方时叫长庚。太白金星叫李长庚,故称长庚星。 传说太白金星主杀伐,古代诗文中多以比喻兵戎。它是一颗让人恐惧的行星,当它出现在不该出现的轨道或时间点上,解释星相的官员便认为灾祸将降临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