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文白”呀,可不是个新鲜词儿。这文白,说简单点儿,就是文言文和白话文这么两种文字形式。要是搁我们那时候,文言文,基本上就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读书法子,不仅字儿个顶个的古拗拗,还有些意思转个弯绕弯的。白话文呢,这就是新鲜玩意儿了,啥人都看得懂,想说啥就咋说。
文白这名字来头可不小,咱先说个有名的,张治中,字文白。这老先生可是有个响当当的称号,叫“和平将军”。他呀,本名叫本尧,是安徽巢县人,生在1890年10月27日,活到了1969年4月10日。早年人家可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后来还成了黄埔军校的教官,没想到一路走来,还和蒋介石、毛主席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打了交道呢。
咱们老百姓听得少的那些事嘞,人家文白先生可都干了。1926年他跟着北伐呢,后来还成了黄埔军校南京那边的教育长,教了多少学生咱也说不清。抗战的时候,他在湖南那边主政,为的是让大家齐心协力打鬼子。可惜,长沙还发生了个文夕大火,他背了锅。不过人家还是很坚持抗日的,这一点呢,大家都说好。
张治中这人有啥特别的呢?他呀,心里就想着和解,觉得大家别打来打去,还是坐下来好好谈。1945年重庆谈判的时候,他就代表国民党去和共产党商量和平的事儿。再后来到1949年北平谈判也是,他一心想着别打内战,奈何谈不成,可见得他那股心意呢是真诚的。
文白这俩字,简直成了和谐的代名词了。这话咋讲呢?你看,文言文和白话文,看似一文一白,完全不搭边,其实都是一个根儿上来的,都是咱中国文化的瑰宝。说起文言文嘞,读着是费劲,可它那种含蓄和讲究,真是味道十足。白话文呢,咱们老百姓看了明白,通俗易懂。就像这文白先生,他心怀和平,大家一心一意搞建设,咱不内讧,过日子才踏实呀!
文白这俩字也很有意思,老百姓一琢磨呀,就像庄稼地里种的高粱和小麦,不管怎么不同,最终都是为了让咱填饱肚子。张治中这位文白先生,到了后半生也是这样,看到国民党和共产党打仗,觉得不好,想的是大家还是应该坐下来商量,毕竟,打仗最后吃苦的还是老百姓。
他为啥叫和平将军呢?
人家1949年时候干脆就脱离国民党,宣布站到咱老百姓这边来了。国民党那边一生气,把他开除党籍。可是文白先生一点儿也没后悔,1958年,毛主席还特意叫他去一块儿视察江南,这可见得文白先生为人是真不错。后来新中国成立,他就担任了好多重要的职务,不管到哪里,他的心愿还是和平,谁都知道他一心为咱老百姓的日子着想。
今天嘞,咱们再说起文白,其实就不光是文言和白话两种文字的事了,更是一种对立却和谐的精神。就像这张治中先生,他左一个和解,右一个和平,把大事小情都看得通透了,真是个懂得人!
文白的传承
文白,不光是字的文和白,也不只是文字风格上的融合嘞,它更像是一种精神和追求。在我们日常生活里,不也常常需要文和白吗?有时候咱们说话客气一点,文绉绉的,能抚慰别人心里,有时候呢,直来直去,真诚朴实,也让人更懂得咱的心意。这文和白的结合呀,才是生活中让人舒坦的地方!
今天咱们说张治中和他的“文白”精神,也是想让大家明白,和平比什么都好,能合则合、能谈就谈。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过日子之道。张治中一生奔波,就算受处分,也从不放弃他的和解心愿。这文白两字在他心里,就是世上最好的一种和谐。让咱老百姓过上安心的日子,这就是文白的力量嘞!
Tags:[文白, 张治中, 和平将军, 国共谈判, 文言文, 白话文, 和解]